阅读历史 |

穿成替嫁夫郎后 第15节(1 / 2)

加入书签

但抓兔子就要布置陷阱,用陷阱就得弄密网,到哪里去搞到密网?

楚年一边想着各种问题,一边往回路上走。

回路上,有两个阿婆有说有笑地往村子里走,刚好跟楚年迎着面。

其中有个阿婆是昨日到江家看热闹的王婆,她看到了楚年,哎地一声,喊他道:“这不是年哥儿嘛,从哪儿来啊?”

楚年闻声瞧去,笑着打招呼:“两位阿婆好,我刚从罗老郎中那儿回来。”

他见人都是带笑,哪怕在想烦心的事情,也不会把自己的情绪带给其他人。

王婆见过楚年,还好点,旁边那刘婆没见过,一个劲地夸是哪家的哥儿这么俊,心里想的却是,怎么穿着个喜服魂不守舍的走在路上,不是出了什么事吧?

王婆给她介绍了一下,她才知道情况,看楚年的眼神也立刻变成了同情。

“可怜的孩子,怎么就嫁到了江家那泼妇家里去了,看看,这成完婚也好几日了吧,还穿着喜服,定是江家连套新衣服都不给他,想换都没得换。”

女人到底是女人,一眼就看懂了楚年的窘迫处境。

楚年有点不好意思,抓了抓头,也问她们:“两位阿婆这是去哪里了?”

看她们的样子,并不像是从地里上来的。

王婆指了指挎在胳膊上的篮子,说:“刚从镇上回来咧,我做了些柿饼,本想着给孙儿吃的,谁想他不爱吃,就拿镇上去卖了,顺便也买点要用的带回来。”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5章 惹人疼 谁见了他心里不觉得欢喜?

王婆的篮子是竹篾编的,怕柿饼蒙尘,外面盖了布。这布很长,蓝绿色的,从中间铺进篮子里面,然后放柿饼,放好柿饼后,两边的布再盖住柿饼,就这样还长,剩余的布便缠缠绕绕搭在篮子上面,保护的那叫一个严严实实。

王婆说:“我们去镇上去的晚啦,柿饼都有没卖完。”

有风吹拂,拖在篮子边上的布轻轻飘扬,楚年看着篮子,若有所思。

王婆突然就有点尴尬,感觉楚年是想吃她的柿饼。

虽说柿子是山上摘的,但做柿饼也是花了些功夫和小本钱的,年哥儿可怜归可怜,交情毕竟不深,柿饼没卖完,可以明天赶早再去趟镇上给卖掉,分给他多少有点不舍得。

楚年出声问:“阿婆,你这柿饼怎么卖的?”

王婆没吱声,刘婆帮她答道:“五文钱三个,倒是不贵,就是去的晚了,没集没市,人少不好卖,放在上午,早一下子就能卖完了。”

楚年又问:“还剩多少没卖掉呀?”

刘婆看向王婆:“还剩多少?是不是六七个?”

王婆嗯了一声,心里嘀咕,楚年问这个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想买?

正想着呢,就听楚年说:

“阿婆,我想买你的柿饼。”

王婆听了一愣,奇怪地看他。

眼神还挺直白的,就像是在说,你有钱呢?

楚年浅笑,说:“我刚卖了两条蛇,听到你们说柿饼,有点馋了,就想尝尝鲜。”

王婆顿时诧异了,真抓着蛇卖了?

蛇哎,那可是蛇哎,多可怕的东西,这哥儿真就不怕?

楚年已经开始掏钱,文钱在兜里撞得叮当的响。

楚年花钱买的话,王婆还是非常乐意的,一个村里的,她甚至愿意给楚年便宜些,反正只是尝个鲜,三文钱卖他两个好了。

谁想楚年说:“阿婆,你把剩下的全卖给我吧。”

王婆又是一愣,掀开布给楚年看篮子里面,说:“剩七个咧,全买了,是要带回去跟婆家一块分吗?”

楚年眉眼中跑过一丝厌恶,心想谁会分给他们,扔掉都不给他们。脸上却仍是笑,说:“就这么七个了,我要是买的少了,阿婆明天再跑一趟镇上卖也不划算,干脆全卖给我,省得来回辛苦,怪累的。”

他这话说得贴心至极,两个阿婆对视一眼,看楚年的眼神里多了好些好感。尤其是王婆,都快不好意思了,心疼这个孩子小小年纪,就这么会为别人考虑了。

楚年数了十五文钱递给王婆。

王婆笑着接过钱一点,说:“你这个傻孩子,不会数数啊,怎么给我十五?就是全买了也用不到十五文钱哪。”

楚年也笑了笑,说:“不是,阿婆,你看我身上也没带个什么东西,手也脏,买了柿饼不好拿,所以想顺便买了这块布,好包着柿饼带回去。”

刘婆噗一下笑了,说:“这实诚孩子,买什么布,直接把篮子拎回去不就行了嘛,住的都近,回头再还回来就是了。”

这样当然可以,但楚年一开始就是打了这布的主意。

他想上山抓兔子,一时半会儿地又搞不到密网,刚好看到这个布能当替代品,怎么会错过。

直接道明来意问阿婆买布的话,指不定她们以为他想用布捉兔子是痴人说梦呢,一番解释起来麻烦不说,卖不卖也不好说。

还不如就这样,最方便达到目的。

楚年知道这两个阿婆都不喜欢江母,故而眉眼一敛,低着声音说:“我夫君生着病,我在婆家也...不受待见,拎个篮子回去多显眼......”

楚年说到这就停了,但两个阿婆登时就明白了:小哥儿顾忌着婆家人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