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御煞 第424节(1 / 2)

加入书签

昔日时,商伯曾经不止一次,曾经教自己的道法被那昏黄色的灵光所“污染”,果断斩断诸般的过程之中,不止一次,商伯那二十八面星宿幡旗之中,会有部分损毁在那昏黄灵光之中。

但是自始至终,商伯都未曾因为宝器的折损而动摇到分毫的根基,甚至因为宝器本源的灵光以更为紧密的方式融入在商伯的道法神华之中,商伯甚至只需顷刻间熔炼无上宝材,便可以为幡旗宝器重塑外壳。

这对于掌握着本命法宝的开天法金丹境界大修士而言,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对于他们而言,本命法宝基本等同于金丹道果,法宝的折损等于道果的折损,宝器的彻底毁灭等于自身根基的贯穿,轻则跌落境界去,重则因之走火入魔,魂飞魄散!

这便是混元法的蕴养宝器之“人器合一”妙法!

以某种人自身道法与宝器更为紧密的牵系,将宝器本源与自身功果相牵系,进而相贴合,以自身道法去洗炼宝器本源,进而擢升宝器的品阶。

优点便是只消自身道法足够浑厚,复数量级的法宝几乎是没有上限可言的。

但缺点便也是这样的养炼过程远比本命法宝更为损耗自身的道法底蕴,而且远没有本命法宝那样具备着更多玄妙之处,以法宝承载道果,一身性命既在丹中又在器中,必要时候,肉身损毁尤还能够化作器灵,驾驭着宝器飞遁而去。

可是对于诸宗大教道子这样天生变比寻常修士道法底蕴浑厚的修士而言,对于诸宗金丹境界大修士而言,这等高道妙法的许多缺点本身已经可以忽略了去,只其养炼宝器成法宝的前景便足以教人心动。

当然,混元法的修持本身与开天法是切实存在着迥异的,不论是人器合一的牵系与共鸣本身,还是将宝器本源与自身功果的相贴合,尽都无法完全照搬,需得有道途基础层面上的转化。

但饶是有着这样的门槛,从四野八荒之中的大教道子们,再到观道峰上的诸宗金丹境界大修士,尽都听得如痴如醉。

而人群之中,如宗老与皇华宗班道山这般驻足在金丹境界极高深层阶的修士,更是因之而思量到了许多。

这混元法的“人器合一”之路,不仅仅是对于诸宗器道的有益补充,而且,他们在听闻道法的同时,便已经先行于心神之中有所感触与推演。

到了他们这样的境界,几乎纤毫之间都是在以己道著录经书,纵然是在参道悟法的过程之中,也不是将别家的法门径直取来听之信之,在推演的过程之中,诸位金丹境界大修士便已经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思考。

很快,便有着不止一人,在审慎的思量之中,将师门早先时遗留的器道秘术,在道法的理念基础上,开始与这乍一听闻的“人器合一”之法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着。

古早的器道秘法门槛过高,但是在与新得秘法相互弥补辅助之际,则可于一定程度上降低门槛。

若是取来化形大妖的金丹道果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那么若是有目的的找寻来丹胎境界妖修的妖丹,将之以古法熔炼入宝器之中,再兼之以“人器合一”之法,将缺乏的那一部分以自身道法洗炼去。

如是,不仅古法的门槛被降低,自身的损耗也同样在被降低。

而坦然言之,那偌大茫茫外海,找寻一丹胎境界的妖修来斩杀,莫说是对于各大金丹境界大修士,便是对于诸宗天骄道子而言,许都不是甚么难事。

偌大的外海,是葬地,亦是宝地!

若是遇上些手段“狠辣”的修士,一枚丹胎境界妖丹觉得不足,更可以在切实的修为境界上进一步的调低,然后以更多的量来取胜!

只是极短暂时间的思量,不止一人从不同的领域洞照出了这样的念头来,而且经过他们反复的大略推敲轮廓,不论是古法的“降阶”还是“人器合一”之法的相配合相辅助,在道法的义理层面尽都是通衢且可以紧密贯连的。

对于寻常修士而言,有了这样的体悟,许是法门的演绎还只是刚刚开始,但对于金丹境界大修士而言,有着这样的体悟,便已经可以敲定最后的法门足以被完整的推演出来。

也正因为着这样的感触本身,他们尽都在这一闪瞬间的思量与推演之后,甚为“默契”的同时间看向了外海的方向。

可以预料的风波本身已经西极之西的须弥一界之中吹拂起来,而一旦当这一缕轻柔的风吹拂到外海上面的时候,许是有一场的腥风血雨将要诞生。

而面对着即将可能要到来的残杀与屠戮,几乎要注定的,外海的化形大妖们将会以最为剧烈的反应作为一切的回馈。

或许那样的腥风血雨本身,尤还要远远地胜过一场妖兽潮灾劫!

而也几乎在思量到这一步的刹那间,诸位掌教大修士复又赶忙收回了远眺的目光,这须弥一界的浩渺层云之中,那属于云浮宫的玉印复也显照而出,在倏忽间的兜转里,将一切的天机运数尽皆紧锁在这须弥一界中,无有分毫外泄。

同一时间,外海深处,幽深的海底之中。

伴随着对于混元法道途之中的高道妙法的听讲与审慎的参悟,楚维阳倒未曾有过如诸位掌教大修士那般,在器道上都保有那样敏锐的感触,将古法与新法在参悟的过程之中便已开启融会贯通。

自始至终,楚维阳都是在从另一个层面与领域之中在参悟那“人器合一”的妙法。

“果不其然,这已然教人家走通,乃至于走得定胜的法身之道途的诸般妙法,尽皆可用于‘真形’之道途,只消稍稍有所……稍稍有所进益,有所超卓……”

这般轻声的诵念着,原地里,楚维阳一扬手的时候,幽深的海底之中,忽地一道银灰色宝光洞现。

再看去时,诸般华光复又隐没了去,只一柄环首刀被楚维阳持在手中,那银灰颜色的刀身上,恍惚间,玄雷与血焰交织,似是洞开世界。

第540章 浑然天成沧桑念

相较于这世上九成九的大教道子,天骄修士,或者更为不客气的说,至少可以算上这人世间超过半数的开天法的金丹境界大修士。

比起这些人,楚维阳观照和参悟混元道途的诸般高道妙法,具备着旁人所无法具备的无与伦比的优势。

因为真形道途实则与混元道途可以视之为同源而出,甚至在一定的过程中有着高度的重合的两条修途。

也许在道途的义理层面与道途所指向的尽头处,真形道途要更贴合于道法本身,处于更高卓更缥缈的层阶之中。

但至少楚维阳可以立足在同一领域,至少是相近的领域之中观照与参悟那“人器合一”之妙法。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整一个参悟的过程对于楚维阳而言顺利极了。

少年书生在这一刻,真切的展露出了远比他在斗法的过程之中喋喋不休的“碎嘴子”更让楚维阳得以正视与认可的特质。

楚维阳能够感受到其人那清瘦的身形之下所蕴藏的渊博学识,他并不像自己早先时喋喋不休时的那般,是个读书读傻了不会交际的少年。

他或许只是纯粹的不善交际之道,但除此之外,他是真正将诸般经书读到透彻的人。

楚维阳能够看到他驻足在道人自己觉得稍显陌生的领域引经据典,但每一种陌生的经典本身的珠玑字句尽都以陌生的方式向楚维阳阐述着颠扑不破的至理,进而教楚维阳更能够明白那“人器合一”之道本身,进而更为熟稔自己曾经走过的“法身”之路。

从陌生的领域之中,洞见曾经熟悉的风景与陌生的细节。

当然,过分顺利的参悟了“人器合一”的妙法之后,楚维阳也未曾全盘听之信之,只是与诸位掌教大修士所思量的方向截然不同的是,楚维阳开始主动的摒弃部分无用的枝节。

譬如那以自身道法一味灌涌与洗炼宝器的部分。

环首宝刀已然是法宝级数,真个将本源与道法相贴合在一处,到底是谁洗炼谁还说不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