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成为敌国郡主后 第12节(2 / 2)

加入书签

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已经太老了。他老到从朝堂上的中流砥柱,变成了一块绊脚石。

绊脚石的命运,从来都只有被搬开一条路。

喻九侍立在御阶下的阴影里,头垂的很低。

御前一众内侍里,他的义父喻和资历最老,侍奉皇帝的时间最长——他是在皇帝还是太孙时,由先帝亲自指去侍奉太孙的。

凭借深厚的资历,勤恳的处事,再加上绝对的忠心,皇帝登基之后,喻和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头一份的大太监。宫女太监争相奉承,到了外朝,哪怕是一二品大员都要以礼相待。

身为喻和最为看重的义子,喻九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

然而随着地位上升,喻和反而保持着更为谦卑的姿态,无论在外朝内宫,哪怕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得不称赞喻和是个聪明人。

正因为喻和是个聪明人,所以他更懂得敬畏。而喻和喜欢聪明人,所以他的义子喻九同样懂得敬畏。

侍奉圣驾多年,喻九对皇帝的敬畏越来越深。

当他站在文德殿的阴影里,看着皇帝无喜无怒地处理每一份政务,言笑晏晏地安抚朝中众人,喻九总会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份极致的敬畏。

——皇帝才十六岁啊!

三年无改父之道,登基三年里,除了最开始大动干戈地诛杀废魏王及其妻儿党羽外,皇帝几乎像是在效仿古之圣君,垂衣拱手治天下,轻易不更易先帝施政措施。

然而有心人如果回看徽宁元年,就能发现短短三年间,朝堂格局已然大变。少年君主无声无息地将权力收拢到了自己手中。

这样善察人心、洞若观火的君主,只有十六岁。

先帝活了五十八岁,再往上数,文宗皇帝活了六十七岁,穆宗皇帝活了六十九岁,太宗皇帝活了六十整。

保守估算,皇帝至少还能再活四十年。这四十年,一位手段魄力都极其出众的皇帝能做些什么?

是南北一统,天下归附;抑或是言出法随,内政修明。

喻九不敢去猜想,他只是深深垂下头,将自己隐藏在御座之下的阴影里。

皇帝仍然一手支颐,兀自沉思着。他没有明显的神情,唯有春山黛眉轻轻蹙着,然而喻九侍立在一旁,几乎连大气都不敢出。

殿门处衣角一闪,他的义父喻和拾级而上,满面笑意地上前禀奏:“皇上,郡主命人送了些东西入宫。”

在皇帝面前不必加上封号称呼的郡主只有一位,湘平郡主。

刹那间,一直笼罩在喻九头顶的无形压力仿佛瞬间消失了。

桓悦的眼睛亮了起来,像是一江盈盈的春水。玄色衣摆一振:“快命人进来。”

郡主府派进宫的是张熟面孔,明湘身边的大侍女琳琅。

琳琅先躬身行礼,然后捧出了一只不大不小的细巧竹篮。篮中以缎带疏落有致的结了一抱红梅,花开得正盛。

“这是郡主清晨起来赏梅,心里挂念皇上,特意命奴婢们挑了最好的梅花送进宫来。”琳琅笑吟吟道。

桓悦果然很高兴。

他细细赏玩了半晌这篮只能算是‘颇有野趣’的梅花,才抬起头来,笑道:“皇姐有心了。”

琳琅笑道:“皇上莫急,郡主还另有一封信要奴婢呈上。”

信?

桓悦微微一怔。

他今日才从郡主府离开,皇姐有什么话不能当面直说,反而要特意写了信来?

信封不是湘平郡主惯用的洒金双鱼封,入手轻薄,桓悦指尖轻轻一捻,隐约感觉信封中只有极薄一张纸。

琳琅行礼道:“奴婢先告退回府复命去了。”

待琳琅离去后,桓悦半是忐忑半是好奇地拆开了信封。

信封中只有极薄的一张梅花花笺,上以簪花小楷写了两行字。

在看清花笺上那两行小字时,桓悦一怔,旋即深深垂下头去。乌鸦鸦的黑发垂落,遮住了他面上浮现出的笑意。

桓悦知道,这是皇姐对他昨日要求的回应。

他凝望着花笺上秀丽的字体,无声笑了起来,笑容中半是喜悦,半是怅惘。

这大概是他所能求到的极致了。

——感君惓惓意,愿与相扶将。

作者有话说:

注:惓惓:恳切诚挚。

畏威而不怀德。——《资治通鉴》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论语》

垂拱而治——《尚书·武成》

第13章

王老大人:“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