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成为敌国郡主后 第23节(2 / 2)

加入书签

消息传到京中,满朝为之震骇。柳皇后当场吐血昏迷,先帝调兵遣将,最终于次年三月收复镇远关。

收复镇远关之后,帝后二人下旨搜寻柳氏族人下落,最终却只找到寥寥几个幸存的柳氏婢仆。据当地人说,南朝攻破镇远关当日,就屠杀了柳氏满门。

然而事实和传言有些出入,譬如柳氏满门并非一个不剩,而是有些格外貌美的女子被掳去南朝,沦为妾室婢仆,这些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中,就包括柳映雪的妹妹柳饮冰。

姐妹二人是双生女,自幼容貌几乎一模一样。武安王妃柳映雪有冠绝京城之称,当时年幼的柳饮冰自然也有天人之姿。她侥幸保住一条命,入了南朝主将陈桥的眼,陈桥将她带回南朝,作为一个貌美的小玩意送给了他的表兄,采莲司正使陆彧。

十九年前,当时还活着的安王桓永光将才已显,屡立战功。且安王既得皇帝宠爱,又与太子情分很深,使得他的将才得以尽情挥洒。反观南朝,渐有日薄西山之感。

于是采莲司正使陆彧接到了一道密旨,皇帝命他设法除去北晋安王。

陆彧多方筹划,耗尽心思,终于制定了一个刺杀方案。在查探消息的过程中,他设法弄到了安王夫妇的画像,陆彧惊觉,柳映雪与柳饮冰姐妹容貌居然一模一样,分毫未改。

这使他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来。

十八年前,安王携妻女回京,途中遇刺。安王身亡,王妃柳氏抱着襁褓中的幼女滚下山坡,侥幸逃过一劫,只摔断了腿,却因丧夫而时常神智失常。

当时昭贤柳皇后已经病逝,先帝丧妻丧子,大为哀痛,得知王妃神智不清,郡主先天不足,遂将王妃与湘平郡主一同安置在东西六宫之外的凝和殿。

没有人知道,武安王妃柳映雪和她的女儿,已经静悄悄化作了一捧飞灰。回来的武安王妃和湘平郡主,是南齐在大晋埋下的最深的两枚暗桩。

明湘深深叩首:“臣女窃据郡主之位多年,于心有愧,于节有亏,但臣女以性命起誓,此生从未向南齐传递任何消息,从未有叛晋之举。”

桓悦愣在原地。

他无论如何也没想过,今夜会听到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故事。然而明湘肩上那朵血红的莲花做不得假,他下意识瞥了一眼那朵睡莲,又仿佛被火烧灼到一般,猛地将头转开。

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作何反应,从来运筹帷幄从容镇定的少年天子此刻心如乱麻,张口半晌,问出一句:“所以,皇姐你是柳、柳饮冰与采莲司正使之女?”

原本等着桓悦发怒的明湘:“……”

“不是。”她解释道,“柳饮冰是臣女养母,陆彧当年为了偷龙转凤,不知从何处抱来一个与真正的湘平郡主年岁相仿的女婴,所以臣女也不知自己身世。”

桓悦:“哦。”

明湘听他还肯叫自己一声皇姐,心下稍安,继续叩首道:“若皇上不弃,臣女愿死而后已,戴罪立功,清剿南朝暗探,还我大晋安宁。”

桓悦完全没听进去,他张了张口,却只觉百感交集,心绪纷杂,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说什么。

出乎意料的是,他心中并没有愤怒,更没有感觉到丝毫被愚弄和欺骗的羞恼。他只是茫茫然想着,原来皇姐并不是自己的嫡亲堂姐吗?

但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

难道现在知道了她的身份,自己就忍心处置她,废黜她,将她投入北司中吗?皇姐牵着自己的手长大,殚精竭虑为自己谋划,为了扶自己登基,甚至不惜亲身与魏王对峙,险些丢了性命。

血脉可以作假,情意却作不了假。

——对了!

仿佛一道惊雷自桓悦心头劈下。

血脉!

皇姐不是桓氏血脉!

她并非是自己血脉上同宗同族同姓的嫡亲姐姐!

桓悦几乎要为这个发现而感到狂喜了,过分的喜悦冲昏了他的头脑,使得他来不及思考,下意识脱口而出。

“皇姐愿不愿意不做郡主?”

忐忑不安静待桓悦开口的明湘一懵:“什么?”

作者有话说:

明天上夹子,所以明天没有更新~

第21章

他的手遮住明湘的眼睛,掌心温暖柔软:“不要怕,皇姐,不要怕。”

“什么?”

明湘短暂地露出了愕然的表情。

她脱口而出的疑问仿佛一捧冰水当头而下, 将桓悦失去的理智瞬间唤了回来。

桓悦一瞬间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他表面若无其事微微一顿,正准备措辞补救, 却听见明湘断然回答:“臣女一切听从皇上安排。”

短暂的惊愕之后, 明湘迅速给出了答复。

她当然不可能猜到桓悦话中深意,因此她对“不做郡主”的理解和桓悦的意思简直南辕北辙。

——混淆皇室血脉简直是无可饶恕、非死不可的大罪,更别提她的身份还和南朝采莲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只是废黜郡主之位,这个惩罚甚至可以说是轻巧了。

明湘在决定对桓悦坦白一切之前, 就对桓悦可能有的反应做出了数种预判。其中最糟糕的一种,是她和母妃完全看错了人,桓悦翻脸无情六亲不认,决定痛下杀手。到了这一步,就是清酌出手营救她的时机了。

但这无疑是最艰难、最糟糕、明湘最不愿走到的地步:一旦如此,相当于她同时与南北两朝反目, 即使有清酌保护, 也无法同时对抗两个朝廷。届时她如果不想扬帆出海逃难, 或是向北跑到乌戎领地牧羊,就只能蛰伏深山销声匿迹, 往后有生之年随时提心吊胆提防朝廷人马。

明湘不认为桓悦真会如此绝情,却不能用自己的性命去赌,因此还是选择密令清酌入京。

如果只是废黜郡主之位, 交出鸾仪卫的话……明湘顷刻间做出了判断:她能保下一条命, 衡思不会对她赶尽杀绝,至于她的党羽,明面上和她往来密切的, 仕途可能会受影响, 但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种种盘算在明湘心头一掠而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