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七十年代猴赛雷 第104节(2 / 2)

加入书签

这两篇完全不同的文章, 都是在讨论时下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英国病”。

话说, 英国在二战之中, 虽然取得了胜利, 但实际上却跟失败了差不多。不仅元气大伤,而且世界霸主的地位,也开始动摇。

二战之后, 英国的经济和贸易领域, 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欠下了许多战争债务,再加上一战的债务都还没有还清,所以,英国的经济开始停滞不前。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十年,被外界戏称为“英国病”。

在这种情况之下,英国的国际地位,自然就一落千丈了。

而另一方面,在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又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结算体系,也就是美元与黄金开始挂钩,成为了世界上最牛叉的货币。

从此以后,英镑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地位,逐渐被美元取代了。

数据显示,在二战之后,英镑兑换美元的汇率,从一开始的1比4.03,变成了现在的1比2.8,跌幅将近三成。

进入1967年以来,英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经济十分不景气。

报纸上的那个经济学家,正是看到了这种现状,引发了内心的担忧,才发表了那样一篇文章,企图唤醒英国人的警觉。

但是目前看来,持第二种观点的英国人,还是占了绝大多数。报纸的后面,还附了一个民意调查,表明大多数英国人,依旧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对于它可能衰落的预言,根本就不愿意相信。

但是李蓁蓁却知道,那并不是一个预言,而是正在成为事实。

实际上,进入六十年代,英国的国际地位,就已经大不如前了,应该说是排在了美国和苏联的后面。只是英国人向来自大,不愿意去接受这个结果而已。

俗话说的好,你永远也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李蓁蓁知道,英国为了保住自己国际“老大哥”的地位,非但没有采取措施阻止经济的下滑,反而继续打肿脸子充胖子,大肆投资海外市场,终于爆发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这个恶果,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彻底地爆发出来。

在1967年11月18日,英国首相将会宣布,英镑自动暴跌14.3%,汇率也变成了1英镑兑换2.4美元。

李蓁蓁看完报纸之后,就立刻想起了这段历史。

此时此刻,在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自己要发大财了!

这样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李蓁蓁又怎么能够放过呢?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银行贷款。

按照原来1英镑兑换2.8美元的汇率,李蓁蓁如果跟银行借出1英镑,就能兑换到2.8美元。

等英镑暴跌之后,1英镑就只能兑换到2.4美元了。到时候,李蓁蓁只要出售2.8美元,就能获得1.17英镑。

这1.17英镑,还了原先借来的1英镑之后,还剩下0.17英镑的纯利润,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套利空间,利润率达到了17%!

这还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操作,如果再使用金融衍生工具,加大杠杆力度,就可以把这个利润空间,放大许多倍!

李蓁蓁立刻决定了,要利用即将到来的英镑危机,狠狠地发一笔横财!

这件事情,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是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现在距离11月份,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三个月,时间非常紧迫。

李蓁蓁于是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尽量把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了,才开始实行。

不得不说,现在的李蓁蓁,已经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了。她的公司里,还是有许多人可以用的。

首先第一步,就是要注册公司,并且是离岸公司,注册得越多越好。

随着李蓁蓁的一声令下,很快这些公司就都注册好了。注册的地点五花八门,除了传统的避税天堂维京群岛、开曼群岛、巴哈马群岛和百慕达之外,还有美属萨摩亚群岛、以及荷属安德烈斯群岛,等等等等。

这些公司,一个套着一个,全部都是空壳公司。它们的股东背景,都允许匿名。

除此之外,李蓁蓁还开通了许多个匿名的国际账户,通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最终达到了混淆控股人的目的。

做好了这些,第二步就是收购一家信贷额度良好的基金公司。

这样的公司,香江本地就有很多。在最近的股灾当中,许多基金公司,都已濒临破产的边缘。

李蓁蓁不在意这些公司本来的实力,只看重它们的信用额度。

她在中介公司花了大把的金钱,很快就找到了一家合意的基金公司,名字叫做pd基金。它的前主人,是一个英国人,最近投资失败要回英国,就选择把这家公司卖掉。

更妙的是,这家pd基金,是伦敦证券交易所的会员公司,也就是场内证券商。它在英国和香江两地的股市,都开有场内账户,这将大大地方便李蓁蓁。

如果让李蓁蓁自己去申请会员公司,恐怕再过一年的时间,她也申请不到,因为成为会员公司的条件,非常苛刻。

而且,伦敦证券交易所里面,散户仅仅只有一成,机构投资者才是主力,足足占了九成的比例。所以,拥有会员公司资格的pd基金,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另外,这家pd基金的信贷额度也比较良好,可以只用5%的保证金,就借到15倍的杠杆资金,用来以小博大。

这就意味着,通过pd基金,这场博弈的利润率,已经不仅仅是原来的17%了,而是它的15倍,也就是255%!

马克思曾经说过:“一旦有了利润,资本就会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能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一切罪行!”

现在摆在李蓁蓁面前的,就是255%的利润诱惑,她又怎么能不心动呢!

李蓁蓁把pd基金公司买下来之后,就利用之前注册的那些空壳公司,层层控股。

而她在公司里的职位,就只是掌管资金的财务总监。

pd基金由于濒临破产,里面的工作人员已经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几个人,李蓁蓁给他们都发了遣散费,就把他们都打发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