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当公主的快乐你想像不到 第6节(2 / 2)

加入书签

邺朝开国几十余载,不说太平盛世,至少没经历过重大打击;中原人的民族自信依然高昂,不需要让女性成为封建社会最底层,来获得那点自我欺骗的优越感。

听闻皇家教育改革,近日顾朗收到的请安折数量猛增,不仅有拐着弯自荐的,还有同僚之间你吹我捧,花花轿子众人抬的。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其实并不清楚清晖小学具体是什么章程,但不妨碍他们知道,这面向全体皇子的授课,是大好的政治机会啊!

诗怡都无语了,就算天佑帝从前留给他们的印象再废物,但皇帝到底还没驾崩,底下人就敢把想买股的心情写在脸上啦?

“这些世家聪明着呢。”

顾朗随意翻开几张奏摺,圈出他们的姓氏,“看,都是大姓,但都是旁支。”

“由他们先冲锋,来试探我的态度。如果能成功,主支的人就会挤进来;倘若当了炮灰……”

“即使被贬官、流放,过几年也就找个理由捞回来了。”

诗怡歪着脑袋问:“他们不怕被杀吗?”

“这些世家大族同气连枝,没有足够让人心服口服的罪证,皇帝也不能随意斩杀官员。”

否则,他们商量好了来个全体罢官,这天下由谁来治理,皇帝一个人干三省六部的活吗?

更别说,在皇权不下县的古代,更是让世家和豪强连接起密密麻麻的关系网,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远胜于只有一个符号意义的皇帝。

这就是世家掣肘皇帝的方法,知识由他们垄断,哪怕前朝的科举制度沿袭下来,读得起书、能考试的依然是那一批人。

“教育是百年大业啊。”顾朗叹息道,“清晖小学将成为改革试点,我们要在两个时代的学科知识中不断平衡,摸索最适合邺朝的道路。”

全套照搬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古人的接受能力,和当下社会生产力的情况。

所以,授课教师的人选要由他亲自把关。他并不排斥世家出身的官员,但想要在课堂上夹带私货,课后拉帮结派,绝无可能。

诗怡嗯嗯地附和着,她听得懂,只是没往心里去,这些事情交给阿爹来操心就好啦。

造办署给她送了新玩具,一套木制拼图,诗怡正拼得起劲呢。

感受到顾朗盯着她的视线,诗怡略心虚地说:“我这是给新产品担任质检员,如果品质合格,就批量生产面向市场。”

他们得从世家手里捞钱呢,这款拼图的卖点就是“公主同款”,以她的名人效应来带货,溢价个几十倍很合理吧?

顾朗在她脑袋上敲了敲,又看向桌案。

邺朝的纸已经达到了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之后的水准,因此纸张在顾朗的“发明”计划排序中不算优先,目前的凑合一下还能用。

杜志远上前禀报,弘文馆学士荣恩阳在思政殿外求见。

在邺朝,“学士”并不是统称,而是总领弘文馆事务的官职。放到现代,和校长的意思差不多。

荣恩阳此人,还算圆滑稳重,他对二、三皇子,也是保持着端水的风格,不曾偏颇哪一方。

那就还算能用……可以考虑将他调到清晖阁,继续当校长。

如果他能一直这么识趣的话。

顾朗提笔,在纸上写了点东西,随后便传荣恩阳进来。

诗怡抬头看了眼,阿爹没有让她回避的意思,那她就不走了,懒得挪位置。

荣恩阳进来后,不仅见到了皇帝,还见到了十一公主。

他脸上的惊诧一闪而过,又很快恢复正常。荣恩阳先是行了礼,再用寻常的语气汇报工作。

顾朗给出答覆后,又指着桌面上的白纸说:“荣卿,你来看,这是十一娘写的字。”

诗怡有些懵,想了会才反应过来,之前阿爹确实让她用阿拉伯数字,将一到十写一遍。

大概要推广阿拉伯数字了,这是好事,她可不想用十二笔写“壹”字,多麻烦啊。

荣恩阳第一眼看过去,搞不懂那奇形怪状的东西都是什么,直到他看到了下面的对照表。

原来这写的是一到十……也对,十一公主今年才三岁,要她写字也太勉强了,感觉她是在“画画”呢。

荣恩阳斟酌着拍马屁:“若以此指代数字,的确简洁明了,可见公主天资聪颖,继承了陛下的智慧啊。”

顾朗露出有点得意,但又刻意收敛的微笑,摆摆手道:

“这孩子惯会偷懒呢,朕教她写字,叫她练上二十遍,她就在纸上乱涂画,还和朕说什么,这样写出来的数字更简单,用起来更方便。”

最后一句话敲在荣恩阳的心上,让他身体一震,在电光火石之间,他懂了。

他立刻接话道:“公主所言是极,若能推广这种数字,对算学发展极有裨益,帐目记载也会更清晰易读。”

“臣虽不才,愿为公主扬名,为陛下分忧。”

顾朗还算满意,虽然他想不到更深层的东西,但作为一个工具人,这点领悟力足够了。

顾朗点头:“诗怡,那你便去到偏殿,和荣卿说一说这数位的具体使用方法,十往上该怎么写。毕竟是你想出来的点子,由你负责到底。”

诗怡:?

诗怡:???

等等,她就玩了一会鲁班锁,怎么阿拉伯数字就变成她的活了?!

诗怡本想大声抗议,但荣恩阳正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她,像是在看什么稀世珍宝,让她不好意思开口拒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