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当公主的快乐你想像不到 第17节(2 / 2)

加入书签

在这场闹剧中被殃及池鱼,无辜受惊的顾梨,则得到了顾朗赏赐的小礼物,以示安抚。

顾朗处理完这件事,正准备回到延英殿,却被其他班的班主任派人来请。

清晖小学部和幼稚园开学第一天,到底能有多少惊喜呢——

玄班,顾棋很不愿意来上课,对顾画的名次竟然排在她前面感到不满,两人互相呛声内涵,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顾萝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黄班,这个班里就没一个爱学习的,传纸条、讲小话的动作特别多,窗边飞过一只鸟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夫子在台上讲,他们在下面吵;

朵朵班,来授课的夫子基本只关注顾珝的学习情况,他觉得两个公主是捎带来听课的,由此引起顾瑟的强烈不满,她拉着顾菡,直接来到校长李景的办公室投诉。

这么算下来,只有天班和地班学生年纪最大,每个人都很懂事,加上他们有“同仇敌忾”的万恶甲方,因此相处起来非常和谐,是为数不多能安稳上完课的班级。

但这份安稳也没能持续多久,两个班级共同上体育课时,分成两队玩蹴鞠。

要顾朗来说,这分明是一群菜鸡互啄,但他们不约而同地产生了“都是队友拖后腿”的抱怨,还发散到在项目组中的表现,此时已经情绪上头地吵起来了。

诗怡看着头疼的阿爹,送给他一个同情的目光。

天佑帝只管生,留下了那么多儿女债,烦人的日子在后头呢。

幸好,她只是普通的三岁小孩,管不了那么多的,她回花花班上课去啦~

现在学校里教的,都是她“发明”的数字哦,书篮专案组的学习大礼包里,就附赠了对照表,简单好用的东西,推广的速度会如同滚雪球般越来越快的。

但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苦的,还是更苦的。

有阿拉伯数字这项功绩在,诗怡在学校的名声达到顶峰,人人都信服她。大家都知道,十一公主生而早慧,天资聪颖,陛下不止一次称赞她“此女类朕”。

于是,一项特殊的任务就落在了诗怡身上——

顾朗让她当小学部和幼稚园的“风纪委员”,赐便宜行事之权。

简单来说,就是那些小打小闹、互扯头花之类的事情,通通交给诗怡处理,不用再报给他了。

毕竟,十一公主是他最贴心、最信任的好女儿啊。

这个命令下来,其他兄弟姐妹纷纷表示羡慕,阿爹真的好爱她!

诗怡:……

真是够了,这福气给你们要不要啊?

第19章

这事,诗怡最终还是应下了。

她本来也不想的,但顾朗送给她一块金砖诶!

是那种纯金打造,大约有半石重,凭她三岁的身体力气都抱不起来的金砖诶!

他给得太多了,诗怡原谅了他的先斩后奏,和阿爹重新建立起亲密的父女情。

当她问起金砖的来历时,顾朗很淡定地告诉她,是他正在修的墓地。

……没错,天佑帝虽然是个平庸的皇帝,但先帝留给他的底子太好了。他登基没多久,就想着修皇陵,征调了不少工匠,收集了许多金银珠宝。

顾朗穿过来后,自然是叫停了这一行为。他说自己梦到了先帝,心中不禁生出于江山社稷无寸功的羞愧,死后也没颜面厚葬,就不要劳民伤财了。

他一点都没觉得对不起天佑帝,顾朗很有自信,凭他和诗怡打下的基业,肯定能给这具身体挣一个极好的谥号,流芳千古不比没半点用处的豪华陵墓强多了?

而且,陵墓修得越奢侈,被盗墓贼光顾的可能性越高。为了能让这具身体安心长眠,顾朗用心良苦啊。

给皇帝修陵寝,自然要用最好的工匠,这批人顾朗不打算放回去了;至于那些金银珠宝,当然是回到皇帝私库,怎么可能埋进地里。

要不是固有观念太深入人心,顾朗甚至想把修了一半的陵寝改造成主题乐园——作为一个资本家,绝对无法容忍这么大的工程变成坏账!

或者以后做成博物馆也可以,反正那块地绝不能空着,必须要开发出其他价值。

诗怡收下金砖后,干活的态度还是很认真积极的。

她盘算着,清晖小学部和幼稚园共六个班,除了黄班四人外,其他班级都是三人。

而在每个班级里,除了授课的夫子、由校长任命,直接对各班负责的班主任外,还配有助教女史两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品小班教学”。

这就让人很难理解,老师的数量都赶上学生了,竟然还管不住他们?

顾朗提醒她:“你想想,你要去拿戒尺打顾玗的时候,女史敢拦着你吗?”

诗怡动作很快,她们没反应过来是一方面,但如果她态度强硬,非拿不可,恐怕女史们也不敢违抗她的命令。

因为诗怡是公主,她们是侍从,就算派再多人过来,也管不了尊贵的皇室成员。

这是封建社会阶级分明的表现,难怪顾朗要选她作为“风纪委员”。

管理这些孩子,本来应该是荣恩阳的工作,是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学生纠纷吗?

倘若闹事的换成寻常学生,各种抄经洒扫、面壁思过的惩罚早就安排上了,荣恩阳也是上过学的呀。

诗怡悟了:“所以问题的核心在于……她们并没有节制学生的权力。”

她本来想说,那就由皇帝下令赋予就好了,但诗怡又想到了某个朝代的公主,在出嫁后和驸马同房都要征得嬷嬷的同意,就是侍从权力膨胀的恶果。

她的灵魂是成年人,不会一味服从谁,但她的那些兄弟姐妹,都是真正的孩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