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当公主的快乐你想像不到 第18节(2 / 2)

加入书签

这次再找他们来,就不是外包项目的名义,而是邀请他们也投点钱,以后直接开股东大会多舒服啊。

哥哥姐姐们很开心,觉得自己的能力被阿爹和十一娘认可了,这都直接进入决策圈层了!

至于诗怡找他们要钱——这都是小事,都是皇子公主了,哪能没点积蓄,他们身后还有生母呢。

就算顾琚和顾书的现钱略少了些,诗怡也大方表示,用逢年过节皇帝赐下的礼品也能充数。那些金啊银啊,都带有皇室标识,私下流通到外面是重罪,但由她来回收是没问题的。

他们很高兴,诗怡更高兴。

好耶,都成为股东了,那之前没提到过的“乙方工资”,就再也不用谈了。

你们都是拿分红的股东诶,做点贡献不是理所当然吗?

这算盘打得,顾朗听了都摇头。

无耻的资本家,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

于是,“方维股份有限公司”就这样成立了,尽管谁也不懂后面那串名词什么意思,但十一公主是这样说的,那大家就跟着这么叫吧。

公司大股东顾诗怡,占股五成半,她投了很多现钱,公司目前的固定资产,也就是已经选址的那两家门店,也算她的入股资产;

顾朗占了一成,他属于关键技术入股,这个比例绝对是给自家孩子们的极优惠价了,没有他,就没有方维公司的自营商品。

但资本家从不轻易吃亏,哪怕目前没什么要他们做的事了,他都能向其他股东提出,每人都得欠他一百个时辰的无偿工作时间,用来弥补他在股份上的损失。

学文科的诗怡:……

唉,这穿越也没个预警,早知道要来这,她肯定先学会肥皂玻璃火药该怎么做。

其他受害人——说错了,其他股东就是原书篮项目组的六位成员,他们各自占股半成。

静思堂前的“专案小组”牌匾,也换成了“方维公司”,还是顾朗御书。

方维公司股东们再次齐聚一堂,但这并不是正式的股东会议,顶多算前瞻版。

因为他们还得决定这剩下半成股份的归属,公司才算是权责清晰,能够正式运营。

这事说起来,还算是专案组的遗留问题,诗怡向顾瑟许下承诺,而等她做成时,专案组已经华丽变身方维公司股东会了。

按理说,这剩下半成股份给顾瑟就好了,贤妃又不是出不起这个钱,但这书篮的改进成果,却是九公主顾瑟和八公主顾菡共同完成的。

她们改进的方向是美观度,十分大胆地为书篮刷上颜色,让它看上去十分亮眼,与众不同。

四款颜色各异的撞色样品刚送到专案小组时,顾琮和顾琚都不看好,觉得它太花里胡哨了,会影响读书人高贵风雅的格调。

顾书和顾琴却觉得很好看,用十一娘挂在嘴边的词就是,多新潮啊。

顾琳和顾璋则是持保留意见,既然支持反对弃权各两票,那就由组长顾书做主,呈给甲方的报告写着推荐试点售卖,不建议大规模生产。

诗怡看到那四只书篮,就知道捡到了艺术系人才,顾菡的色彩的感知太厉害了。

没有人教过她,她就懂得什么是色彩搭配,邺朝可用的颜色其实不多,在这种条件下,她的发挥依然精彩纷呈。

她确实没大规模生产,因为这是豪华版的限时限量特供款,需要在方维工坊累计消费xxx才能购买,仅供给高贵的vip客户,其他人问起,通通是没货,买不到。

这就戳到了世家子弟们的痒处,哪怕刷了颜色的书篮眨眼就翻倍卖,但他们缺的是这点钱吗?

他们想要的,是与众不同、无与伦比的尊贵感,背上这款撞色书篮,就证明他们品味高贵、财力雄厚,越贵越好,咱不差钱!

诶,怎么用的是普通豪华款,不会是累计消费没达标吧,看来你家最近不太行啊,啧啧啧。

本来不喜欢撞色书篮的人,听到这话就急了,买了可以不用,但绝不能没有!

买,必须买,累计消费不够就多花点钱,去晚了可就真的没了!

奢侈品的行销套路向来好用,何况方维工坊还有“皇室光环”,诗怡割韭菜的时候,从来没想过心慈手软的。

定价就注定了它的受众,又坑不到百姓身上,她怕什么。

一通操作下来,撞色书篮本身的售价都不算什么了,它拉动的“冲累计消费”风潮让方维工坊的其他产品卖疯了。

本来还因为“限量款”而担心利润空间有限的顾瑟都傻眼了,还有这种操作?

她现在对十一娘是彻底服气了,诗怡太厉害啦,她要跟着她好好学真本事!

撞色书篮大获成功,这是好事,但也产生了一点问题。

主意是顾瑟提的,颜色是顾菡设计的,她俩都有功劳,两人也都出得起钱认购股份,最后一个股东会名额该给谁?

诗怡很想说对半分不就好了,但顾朗坚持,他说顾菡和顾瑟只能进来一个人,让股东会讨论决定。

好吧,诗怡懂了,原来是顾朗有意给孩子们出考题呢。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难以抉择。

如果没有顾瑟拉人,顾菡没机会发挥;但如果不是顾菡妙手,顾瑟拿不出这么完美的作品……

顾琴第一个说话:“我和八娘、九娘同居拾翠殿,正因关系亲近,反而不好开口了。若我弃权,你们五人就不会出现平票,也是刚好。”

顾朗看了她一眼,没说什么。

会议室内讨论了一段时间,还是没太大进展。顾朗道:“既然你们难以抉择,就请八娘和九娘也说说看吧。”

两个女孩手牵手走进来,顾菡有些羞涩,顾瑟则睁大眼睛,打量着静思堂内的装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