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成庶女的庶子 第69节(1 / 2)

加入书签

第九十四章

在衙门被人围住, 人人都缩头的时候,一列马车悄悄的从后院驶了出去,开始在照城的十来?个村子中转悠, 丈量。

修路也是可以想办法?节约的, 不一定要每个村子都有专门的道路, 比如哪些村子挨得近, 就可以共用一条路,到了末端再分开。或者说?把路修在两?村中间?, 让他们都方便,也能?节约成本?。

没钱,就要想没钱的办法?。

宋朗月谨记着这点, 一边观察沿途的风景,一边记录路段的情况。现在的路面最常见?的就是踩结实的黄泥, 铺上一些碎石子防滑防潮,但如果遇上雨天路面被浸润, 还是会一踩一个坑,甚至把车轮陷进去。

官道上还能?好点,走的人多也经常维护, 村间?小道真是乱糟糟的,野草粪便到处都是, 一点都不讲究。

宋朗月看的认真,都记在笔记上,然后再根据马车速度, 测算各村之间?的距离。她擅长丹青,很快就绘制了一副图画, 把这些数据也标注上了。

一连走了五六天,接下来?就是距离最远的明珠村和明贝村, 要走一整天。

一上路,朗月就先皱起眉头,别村的道路虽然破烂,终究还是有人管一管抷一把土,明珠村的路,可是烂的没边了!野草横生七拐八扭,甚至还有老鼠飞快的窜过去,把车夫吓了一跳。

朗月心情沉重的很,进了村后更?加沉重,村人大多数都是老弱妇孺,壮年人所剩无几,怯怯的望着这边。

朗月假托是过来?打听照珠的事情,给了一点钱,结果村里人答应的飞快,生怕她反悔。

朗月在村里走了一圈,觉得明珠村再这么下去,真的不行?。

明贝村也不遑多让,同样的穷苦不堪,孤苦无依。

统计好了数据,朗月带着心事回去了,她如实的汇报了上面的数据,把笔记本?交了上去。

宋朗旭把数据再简化了一遍,他看出朗月心不在焉,对她说?道,“先坐,路上碰上什么事情了,对吧?”

朗月颔首,最终在白纸上慢慢写道,在想明珠村的事情,该不该这次给明珠村修路?

嗯?

她继续写着,其余村子最远的,也不超过官道的五十里,而?明珠村足足有一百五十里路,而?且也是所有村子里最贫困的,全是老弱,她们最需要方便出行?的路。

如果按照轻重缓急,应该先给明珠村修路。

可是如果考虑到成本?问?题,一个明珠村能?够顶上三?个别的村,村民数量远远超过,明珠村就该排到最后面,等到有余钱再说?。思量再三?,宋朗月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处理。

宋朗旭沉吟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还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确是个很难的问?题。”

银子就这么多,给了一个就不能?给另外一个,但是不论这么分配,肯定会有人吃亏。

宋朗旭虽然有想法?,却不欲以此?影响妹妹,他试着启发,“要不然,你先回去再思考一下各种方案,问?人也行?,天马行?空也行?,三?天后再来?找我。”

宋朗月只好点头,先回去翻看卷宗,试图解决此?事。

她虽然没在卷宗中找到解决此?事的办法?,却由此?启发,想了一些不是主意的主意。

“迁村?”宋朗旭沉吟,“的确是个法?子,如果搬到距离近的地方,问?题迎刃而?解,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明珠村不肯迁村呢?”

对啊,为什么呢?迁村好处多多,距离城里近,机会也多啊!宋朗月想不明白。

“首先,迁村需要成本?,换到新的地方田产,生活来?源都从哪儿来??已经开过荒,你也晓得开荒不易,熟田跟荒地产量可不一样,而?且明珠村距离照城湖更?近,日子实在过不下去时,还能?去采珠,又是一门买卖。”

“其次,惯性,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想到改变,那是很让人惧怕的,所以能?过一天算一天,只要保持原状才能?让人安心。”

宋朗月泄气了,果然,她能?想到的地方,别人肯定一早想到了,没去做都是有原因的。

宋朗旭只是为了启发妹妹思考,可不是为了打击她的自信心,连忙补充:“你从前没做过这些,没有经验能?想出这些已经很厉害了,多历练就好了,那现在再来?问?,有什么解决办法??”

“回归本?质,修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朗月慢慢写到,让村民过的更?好。

“既然这样,也不是光修路一个法?子是不是?只要目的是一致的,换种手法?也行?啊!”宋朗旭循循善诱。

宋朗月脑内的小灯泡一亮,对啊,不论是多给肥料,优先收购,抑或其他,都是办法?啊,只要达到目标就行?!

“平等的意思是,每个村子都拥有修路的机会,公正的意思是,对于贫穷的村子需要额外的照顾和补贴。”宋朗旭眨眨眼,“对吧?”

宋朗月就慢慢笑了,她懂了。

*

修路的事情掀起多少风波,人人上蹿下跳的想要先照顾自己?所在的村子,结果,衙门悄无声息的就决定好了方案,而?且还尽最大的可能?性照顾到所有村子。

而?人手,除了本?村要出一半的劳力外,也有那些安顿下来?的灾民,他们本?来?就跟衙门签了契约,要帮忙做一年的活,才能?落下户籍。

提到修路,劳力们还是有些惧怕的,因为会让人想起大名鼎鼎的徭役!每年冬天都会轮换着执行?徭役,挖水渠修城墙,干各种重体?力活,还吃不饱。凡是服完徭役的劳力,都会大病一场,倒霉点的还会丢了性命。

而?现在呢?去年疏通水渠时,村民就发现衙门关于徭役,没那么紧迫了,每隔一个时辰允许休息一会儿,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甚至每日的饭菜里,都有肉吃,保证他们要吃饱。

当?然也有管做饭的想要偷工减料沾油水,当?时刘主薄不恼不怒,而?是把厨师的家人请了过来?,让他们吃掉那些劣质饭菜,等到吃完后才淡淡的说?,“你给自家人做饭什么样,给徭役做饭就是什么样!大家都是人生父母养的,作践别人你不难受吗?”

至此?之后,厨师再也不敢作妖了,刘主薄还说?,如果日后厨师再重蹈覆辙,可以直接去衙门找他举报!

几项举措下,大家对徭役也没那么惧怕了,大大提高了干活的积极性。而?且事后细细想想,不论是修路还是挖水渠都是为了自家忙活,以后自家要过路的,不认真点最后不是坑到自己?吗?

所以修路的事情推进的很顺利,而?闲下来?的妇人小孩们甚至会去河边慢慢走着,小半筐的把碎石子捡过来?帮忙。

宋朗旭不欲占百姓便宜,凡是送碎石头过来?的,都要给个三?五文,不让他们白忙活,就是没想到,让村子小孩子赚了一笔零花钱。

他巡查完修路工地,又去了别的地方,却不知道双喜班主着急上火,差点把衙门的大门踩坏了。

等到天擦黑回到后院后,拿着面巾擦脸的宋朗旭疑心自己?听错了,没忍住又重复了一遍,“什么?你再说?一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