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青云妻上 第35节(1 / 2)

加入书签

看到她来了,应青云的视线先是在她脚上停留了片刻。

注意到他的视线, 封上上嘴角勾了勾, 动了动自己的脚, 笑着道:“已经好得差不多了,走路不受什么影响。”

应青云“嗯”了一声, 让她去验尸。

封上上走到尸体旁, 就见死者是个六七岁大的小男孩,身体半趴在地,额头抵在一颗大树上,撞出了一个血洞, 从侧面可以看到孩子的长相,白白胖胖的,很是可爱,只是可爱的面容此刻却被蒙上了一层灰败,双目紧闭, 额头上流淌的大量血液早已凝固, 紧紧贴在孩子的小脸上, 伤口周围萦绕着大量的苍蝇, 发出“嗡嗡嗡”的声音。

老张头刚刚粗浅的看了一遍,对封上上道:“这孩子应该是撞在树上额头流血过多而死的。身上其他地方没有致命伤。”

封上上微微颔首,先是挥挥手将不停围上来的苍蝇给赶走,这才蹲下身检查小男孩的尸体, 的确如老张头所说,这孩子身上唯一的致命伤便是额头上的伤痕, 树根周围流淌了一大摊的血液,在这种荒郊野外,失了这么的血,不可能存活下去。

封上上抬头看了看周围,这棵树位于一处坡底,上面是一个陡峭的斜坡,斜坡上有一道明显被压过的草丛痕迹一路从上蔓延下来,直到大树这里才停止,像是被什么中午一路从上滚到下。

这时吴为从斜坡上下来,手里还拿着一块碎布条,道:“这是我从这条坡上的荆棘处找到的,好像是这孩子身上的衣服。”

封上上接过来一看,的确跟小孩身上穿的衣服布料颜色都一般无二,她在小孩身上翻了翻,就发现孩子的胳膊上有一处被划破了,将碎布条放上去,正好能对上。

这布条就是从孩子身上挂下来的。

应青云沉声道:“看来孩子是从上面摔了下来,然后撞到了这棵树。”

封上上左右看了看,然后问道:“是谁发现的这孩子?”

吴为立马将站在远处一脸忐忑不安的的男人带了过来,是个三十多岁的汉子。

这位汉子自称是山脚下十几里外槐花村的村民,说道发现这孩子的过程,还有点心有余悸:“我是去山那边的大河村走亲戚的,本来该走大道,但我觉得路太远了,为了抄近路才大胆走的这条路,哪想到走着走着却踢到一个小孩的鞋子,我拿起来一看,鞋子八成新,上面还沾了新鲜的泥吐,我还纳闷这深山老林的怎么会有一个小孩的鞋子出现在这里,刚开始我也没多想,继续赶路,结果走着走着又看到了另一只鞋子,这两只鞋明显是一双,我这才觉得不对,于是顺着坡往下找,结果就看见这孩子躺在这里一动不动,我摸了摸他,才发现他已经凉了,然后我就赶紧跑去衙门报案了。”

这男人身上还背着个包袱,包袱里有两个饼子和一个水壶,外加二十个鸡蛋和一包红糖,脚上满是山路上的泥渍,这是这时候走亲戚的标配,的确附和一副走亲戚的模样,看样子没有撒谎。

封上上了解了过程,这才开始说自己的验尸结果:“死者脸色苍白,角膜混浊,嘴唇开始皱缩,同时尸体僵硬,尸僵大部分出现,贴近地面血液沉积部位存在大量片状尸斑,初步判断,这孩子死亡时间在两到三个时辰之间,也就是说在今夜凌晨时分死亡的。”

老张头在一旁将她的话一字不拉地记录下来,现在的他早已没有跟她别苗头的意思了,通过最近几个大案他已经彻底明白,这姑娘年纪是小,但本事不小,她所掌握的许多知识都是他不懂的,抛开被一个年轻小姑娘碾压所带来的羞愧感之外,他不得不承认,跟着这姑娘后面能学到许多往常不知道的验尸技术,受益匪浅,所以他决定放下面子,以后多听多记,好好学学她那身验尸破案的本事。

封上上呢,其实早就发现老张头在偷偷跟她学习,她没有丝毫不快,反而很开心,若是这个时代能多些专业过硬的法医,那么就会少许多冤假错案,这说明她的到来是有意义的。所以,在验尸的时候,她会将自己的验尸过程口述出来,说得尽量详细易懂,好让老张头理解。

她继续说道:“尸体的手腕脚腕都有紫黑色圈状勒痕,应是被绳子等条状物捆绑所致,而且,孩子的嘴角两侧也有一道条状勒痕,应是有人用东西卡住孩子的嘴,不让他发声。并且,尸体的脸上、手脚上以及其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都存在细小的条痕状血痕,应是被荆棘等物剐蹭所形成,尸体身上的衣物也有多处被刮破,在室内是不可能出现这么多不规则的荆棘的。”

顿了顿,封上上又指了指孩子的双脚和放在一边的鞋子,“孩子脚上的鞋应该是跑动的时候丢了,昨晚上半夜刚下过雨,所以鞋底存在大量山上的污泥,同时脚底存在多处伤痕,除了伤痕,还有大量的污泥,就连脚趾甲里也有。”

她边说边动手将孩子脚底和脚趾甲里的泥渍刮下来,放到一张洁白的纸上,然后又从脚下踩着的地上抠了点泥放在一边,捧着纸递到应青云眼前,“大人你看,孩子脚上的泥土和这山林里的泥土一模一样,说明孩子在丢了鞋子之后还在这山林里光脚走了很久,所以,他手腕脚腕上的勒痕是在别处形成的,而其他地方的伤是在这山林里剐蹭所致。”

应青云凝眸,一个如此幼小的孩童,为何会三更半夜在山林之中奔走?

他看着小小孩童手腕脚腕上那深刻的痕迹,道:“这些绑痕如此深刻,这孩子被捆绑的时间应该不短吧?”

封上上点头,“最起码要在六个时辰之上才能出现如此严重的绑痕。”

应青云沉了沉眸,“这孩子被捆绑如此之久,正常人家应该不会如此对待孩子,加之孩子深更半夜在山林中奔走,不符常理,所以,这孩子很有可能是被什么人抓住关了起来,然后被这孩子给逃了出来,孩子不认路,在山林中奔走,却失足从坡上滑了下来,撞于树上,失血而亡。”

封上上点点头,“赞同。但我看这孩子的衣物都很普通,应该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正常人抓这样的孩子,应该不是为了向父母要钱。”也即,不是绑架。

显然应青云也想到了这一点,不是绑架,那便有可能是拐卖了.......他转头看向吴为,吩咐道:“吴为,你去将那家报案孩子失踪的人家找来,看看是不是他们的孩子。”

吴为领命而去。

封上上疑惑地抬头看应青云:“又有孩子失踪了?什么时候的事情?”

应青云:“端阳节后的第二天,有两户人家前来报案,说孩子不见了,至今没找到,其中一个失踪的是男孩,另一个是女孩。”

又是端阳节?当天晚上有人贩子抢孩子,第二天还有人贩子拐孩子?这人贩子怎么就喜欢趁着端阳节拐孩子?

吴为很快便将那户家里男孩子失踪的人家给接了过来,两个人,分别是失踪孩子的父母。两人早在吴为接他们来的时候就明白这趟让他们来是为了什么,因此脸色煞白,满眼的恐慌焦躁,一从马车上下来就往男孩的尸体处跑,既想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又怕看到真是自己的孩子。

还差几步,两人停下了脚步不敢再上前,但尽管还没看到孩子的正面面容之前,这对夫妻便失声惊叫起来:“小浩——”

妇人当场就站不住了,腿一软,直接摔倒在地,亏得男人眼疾手快扶住了她才没让她滚下山坡。

妇人瞬间痛哭出声,全身都颤抖起来,就这么在地上爬了起来,也不顾地上的荆棘泥土,一步步往孩子那边爬,声声悲泣:“我的孩子——我的小浩啊——”

吴为叹了口气,同情地问男人道:“确定是你们的孩子吗?”

男人悲痛欲绝地点头,话都说不出来了,“是.......是我、我家小浩.......”

小浩的母亲爬到孩子跟前,颤巍巍地将孩子的脸转过来,看到孩子脸的那一刻,她“嗷”的一声惊叫,然后便双眼一番晕死过去。

孩子父亲也看见了孩子的真容,心里所有的侥幸想法都没了,抱着孩子的尸体便失声痛哭起来。

封上上这段时间不在衙门,所以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但看着这对夫妻的模样,心里很是不是滋味,她小声地问应青云:“大人,这孩子到底是怎么走丢的?”

应青云便将这对夫妻报案时说的原话复述一遍给她听:“端阳节第二天,孩子的父母一大早就下地干活去,家里只有两个孩子在家,分别是死者的姐姐和死者,死者姐姐起来洗完衣服喂完牲畜后便开始准备午饭,就让弟弟在家门口玩,死者一直很乖,不会轻易离家很远去玩,平时就算出去玩也会跟他姐姐说一声,所以他姐姐也就没注意,等到父母从地里回来准备吃午饭的时候,却发现死者却不见了,家人找遍了全村都没找到人,这才知道孩子丢了,赶忙来衙门报案。”

“调查出什么异常之处了吗?”

“事后到村中调查,据村中小孩所说,说村里上午来了一个陌生的货郎,挑着很大的担子,此货郎从前从来没在村中出现过,而且当天全程带着宽大的帽子,让人看不清楚脸。”

封上上恍然,看来这货郎很有嫌疑,十有八九就是带走小浩的人。她想起什么,又问:“不是说有两户人家报案嘛,那另一个失踪的孩子是怎么回事?”

应青云回答:“跟这个孩子一样的情况,也是端阳节后第二天不见的,那孩子到村里的小河边洗衣服,结果一去就没回来,孩子的父母也是到晚上归家才发现孩子不见了的,到衙门报案,吴为去查问的时候,也从村人口中听说有个带着帽子的陌生货郎来过村里,两个孩子一个是上午不见的,一个是下午不见的。”

“两个货郎是同一个人?”

应青云颔首,“十有八九。”

“这人肯定是个人贩子。”吴为在一旁肯定道:“村中的货郎一般都是附近村里的,就在周边几个村子里卖货,不可能跑太远,这货郎陌生,还带着帽子不露脸,绝对有鬼,他趁孩子父母不在家,趁机拐走了孩子,他那担子大,足够把一个小孩藏在里面带走了。”

应青云皱着眉沉默不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