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4章(2 / 2)

加入书签

“是,我知道。”姜哲衍垂下头,狠狠地攥紧了拳头,“但不是现在,现在我还没有和他谈条件的资本。”

姜振从来没有理解过这种病,他只会嘲笑自己软弱无能,让他带着男朋友去睡桥洞。

想起一年前的那次对话,姜哲衍的情绪有些急躁。尤其是现在,纪光山的事业有了起色,每周出差之余,还要抽时间陪自己治病,他更觉得自己在拖后腿。

第89章 前进的动力

心理疾病的治疗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姜哲衍就算再着急,也得按照计划一步一步来。

就像医生说得那样,减少失败的次数,才能给他坚持下去的信心。

纪光山的工作节奏基本上是花两三天熟悉会议材料,然后出差开会。近则京州市内,远一点的话上海杭州。

等工作结束,他每周都会空出半天时间,陪姜哲衍在汇报厅里反复尝试各种场景。

从开麦到脱稿,再到有肢体语言的演讲,姜哲衍又经历了漫长的四个月。

虽然过度得很平稳,每次脱敏结束,回家之后,他都不太想说话,直接躺床里休息了。

甚至有几次临睡前突然胃疼,躺了半天也缓不过来,还得让纪光山帮忙找热水袋。

身体本能的抗拒远没有他表现得那样轻松。

躺在床里,看纪光山坐在书桌前,听材料、记笔记、翻词典,姜哲衍觉得这应该是自己坚持下去的全部动力了。

实验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姜哲衍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和工位上来回跑,偶尔跟着导师出差,社交、听汇报,接触行业内的最新研究。

博士处在科研的入门阶段,很多人为了毕业,做的实验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炒冷饭。因此姜哲衍很珍惜自己的创新点,希望借此机会,申请到国内顶尖的实验室。

工作一年后,纪光山的存款已经有六位数了。他给父母打了五万,先还清从大伯那儿借来的钱,剩下的部分留在身边,等姜哲衍毕业,租一套装修稍微好点的房子。

次年二月,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纪光山做完除夕前的最后一场翻译,回老家陪长辈过了一周时间。

姜哲衍拒绝了和他一起回去的邀请,说等自己毕业找到工作,有能力和纪光山共同生活后,再正式拜访他的父母。

规定送审日期前一个月,姜哲衍提前完成了初稿,发给导师过目。

张成均说他的文献综述写得有点单薄,让他再加点东西,给审稿人留个好印象,争取拿下优秀毕业论文。

因为文章的创新点比较多,姜哲衍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上,综述部分确实有些敷衍。

他听从导师的意见,又花了半个多月时间阅读文献,把开头最重要的部分重写了一遍,投递到了审核系统里。

大概过了二十天,一审结果出来了,两位审稿人给的成绩都是a,批准了他的答辩资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