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醉琼枝 第96节(2 / 2)

加入书签

毕竟她女儿的交际,不关谢家什么事儿,谢家的人情官司,与陶家无关。

再说苏氏一听,不由得暗暗吃了一惊,之后表情就有些怏怏不快。

人都是怕比较的。她女儿当初抢了楚氏的姻缘,可嫁得并不如意。

之前因为与小妾争吵,害得小妾胡氏落了胎儿,又赔了大笔银子,到底也是损了女儿的名声,再次闹得有些风言风语,害得大女儿又来跟她埋怨,说能不能好好管管老二,莫要再给谢家抹黑了。

可反观这楚氏,一个没有根系的外乡商贾庶女,怎么下堂后,反而在京城里混得有模有样,不光上了女学,结交了一批贵女,如今更能到太后的跟前露脸。

这是什么咄咄怪事?苏氏如今都要怀疑是周随安的八字不旺,有些克妻了!

在苏氏跟陶慧茹告辞的时候,陶慧茹状似不经意地问:“这位楚娘子,好像就是你家姑爷前头的那位,雅姝那孩子一意跟她交往,却不知这位楚娘子品性如何?”

若是对别人,苏氏可不好搬弄女婿前妻的是非,可是对着自己多年至交,苏氏忍不住倒出了苦水。

“就是悍妇一个,报复心强,为人也强势得很,不然我那女婿怎能容不得她?而且啊……”

说道这,苏氏略略迟疑了些,可到底一时心态失了平衡,不想再在国公府见到这楚氏,便随口道:“这女子还有些风流不甚检点,你若能劝劝陶小姐,还是离她远些的好!”

陶慧茹微微动容,做出惊讶的样子,低声道:“不能吧,我看她为人还算端正,如何还风流?”

苏氏也是刚从女儿那知道了楚娘子跑去单身廖夫子家里的事情,便是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

陶慧茹自是点头听着。

她身为居士,一身尼姑袍子,隔绝了红尘,性子又温婉擅长讲佛理,许多夫人都与她交好,更是将一些不方便跟人讲的话,说给她听,算是个宽慰人心的所在。

毕竟她的婚姻如此不幸,又清心寡欲这么多年,与她相比,再不幸的遭遇,也能生出些慰藉。

此类隐秘私事,陶慧茹一个放下红尘的居士,却听得比任何人都多……

听了苏氏的话,陶慧茹不住叹息点头,心里却想:以前,还疑心这楚氏与司徒晟关系不浅。若是这般,楚琳琅倒是跟司徒晟没有什么干系了。

陶慧茹不知为何,每次想到司徒晟,心里都微微拨紧了弦,始终不能放下这人。

不过眼下,却有人更让她放不下心。

想到这,她将目光调转向了刚刚送了友人归来的侄女陶雅姝。

她此时也看到了四姑姑正立在不远处,便停下脚步,端庄施礼问候,转身带着丫鬟们回去了。

虽然就像在绿洲驿站约定的那样,姑侄二人都对当初落水的事情不再提及,仿佛一切水过无痕,

可是陶慧茹知道,在侄女的心里始终有了个解不开的结。

就在前两日,国公要在孙辈子侄里拣选出几个能干的,入吏部历练。

陶慧茹请大哥帮忙跟父亲举荐她的儿子陶赞。

可是大哥答应得好好的,过后却改口说赞儿还小,去那等要害之地,只怕揠苗助长,不若有其他差事,再举荐他去。

那日她跟大哥谈话前,分明看见陶雅姝出了大哥的书房。

人心有鬼,难免杯弓蛇影。陶慧茹忍不住疑心是侄女作梗,碍了儿子的仕途之路。

这还不是皇后,尚且如此,若是以后她入宫为后,又该是怎样报复她这个姑姑?

想到这,陶慧茹目光转冷,不禁默默拨动着手里那串佛珠,然后对苏氏笑道:“听闻你明日要参加六王妃的茶会,还请了四王妃她们,不知我能不能也凑趣?”

苏氏自然笑着称好,一时间花园里欢声笑语,浓郁花香里不知蕴养着什么蜂蝶起舞……

再转了两日,宫里果然发了懿旨,召见楚娘子入宫。

在入宫前,楚琳琅问司徒晟,此番会不会是鸿门宴?她要不要装病推却。

司徒晟想了好半天,才沉吟道:“太后年事已高,平时持斋戒律,对下人也很宽和,若是想要重罚人,大约也不会亲自见你了。这等懿旨不好推却,你自放宽心去,少说多看,会有人照应你的。”

看来司徒晟在宫里已经帮她打好了招呼,楚琳琅这才放宽了心。

不过想想也是,一个在宫里颐养天年的老祖宗,无非是闲极无聊,想见见能菜刀砍水匪的妇人。

看看她,跟看个会翻跟头的猫狗解闷,也没啥区别。

入宫的章程,陶雅姝已经都告知了楚琳琅,只要依着样子来做就好。

等到入宫那天,楚琳琅特意摒弃了她爱穿的那些闹眼睛的艳色裙子,换了一身素雅长裙,来到了太后的和寿宫门前。

听说太后这日还请了位高僧听经,眼下还有一段没听完,是以让楚琳琅在外候着。

不过就在楚琳琅等着太后传唤的时候,却有人来通禀,说是静妃娘娘听说,勇救荣林女院的楚娘子来了,想要将人叫去看看。

反正太后与高僧礼佛,每次都得一个多时辰,这是宫里人都知道的惯例。

听着静妃娘娘要见她,楚琳琅的心里一沉,不知这位大晋后宫的宠妃怎么有闲暇在她的身上浪费时间?

太监传完了后,便不阴不阳道:“静妃娘娘有请,楚娘子随杂家来吧!”

楚琳琅看了看左右,并没有人出面阻拦。

她不是什么官眷,更非太后重视的贵客,说得再难听些,若是她在静妃娘娘的宫里发生了什么意外,恐怕随便什么人在太后的面前敷衍打岔一下,太后都不见得会记得,她今日传唤了一个商妇。

那位静妃,要见自己绝非好心。

在绿洲那场浩劫里,死的人不多,但也不少。不凑巧,宜秀郡主就是其中一个。

楚琳琅直觉静妃娘娘召见自己,恐怕是凶多吉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