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德妃清宫日常(清穿) 第95节(2 / 2)

加入书签

惠妃和荣妃操持宫务多年,劳苦功高,作为大阿哥和三阿哥的生?母,这份南巡的体?面必须有。

最后,少不了的是德妃和宜妃。这些?高位妃嫔中?,也只有德妃和宜妃最得他欢心?,这等贴心?人,自是不能亏待。

至于其他低位妃嫔,康熙对他们?兴致寥寥,让随驾妃子看着挑选几人罢了。

名单既定,康熙搁下笔,喊道:“梁九功。”

梁九功安静地上前,沉默着等候吩咐。

“将这名单送去内务府。”康熙吩咐着。

梁九功弓着腰捧着手去接圣谕,康熙却好半天?没有松手。

“万岁爷。”梁九功试探着,梁九功对康熙何等熟悉,只从康熙这一动作,便心?知康熙内心?有这犹豫。

梁九功沉默着,在帝王举棋不定的时候,为人奴才的,必须学会安静,安静,再安静。

“算了,朕再找她商议商议。”说完,康熙便拿着名单,走出了乾清宫。

梁九功心?下诧异,能让帝王威势日重的康熙用上“商议”一词,也不知到底是何许人也。

亦步亦趋地跟随着康熙的脚步,脚下的路愈发熟悉,梁九功心?中?也有了猜测,等到康熙终于停下,梁九功抬头一看,果然如此的感觉浮现在心?头,却原来,到了永和宫门前。

永和宫内,云珠已经从宁寿宫回来,这一日雅利奇扶着墙颤巍巍站了起来,这让云珠的心?情格外?好。

胤祚和乌希那因为一些?小事闹做一团时,云珠也笑着,看着他们?闹腾。

康熙走入永和宫的时候,听到的正是笑声闹声吵嚷声一片。

这让康熙从满脑子的家国天?下中?回过神来。

胤祚和乌希那欢呼着,跑过来向?康熙请安,康熙弯下腰,一个个的仔细看过,只觉得他们?格外?活泼。

面对着稚儿稚女天?真的模样,康熙心?也软了下来,关心?过两人几句后,这才让乳母将他们?抱了下去,和云珠谈起正事。

“朕有一事与你商议。”康熙清清嗓子。

“万岁爷您请吩咐。”云珠扬起温柔的笑容。这笑容和往日全无区别,但康熙看来,却好似有着天?大的不同。

康熙不自在的咳嗽两声,他强调的说道:“不是吩咐,关于南巡之事,朕有一事与你商议。”

“南巡?”云珠惊诧中?又带着了然,南巡传言日久,在宫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过是由于康熙明旨未出,高位妃嫔们?不能诉诸于口,不过是心?照不宣罢了。

到康熙突然说出南巡二字,云珠心?中?浮现出尘埃落定之感。

但让云珠惊诧的是,为何南巡之事,康熙需要与她商议。

先?不提南巡之事,和后宫关系本就不大,且说商议二字,这又哪里是帝王对妃嫔会说的话。

“这是朕拟的随驾名单。”康熙不顾云珠的惊诧,将一直攥在手中?的宣纸递给云珠。

在云珠疑惑地展开?时,康熙解释道:“朕知你对孩子上心?,但南巡确实是个不错的历练机会……”

“万岁爷,名单里如何没有胤禛?”

两道声音同时发出,碰撞在一起,一道尝试说服,一道充满疑惑。

等听清楚云珠的话,康熙欻得睁大了眼,他不可置信地看着云珠:“你同意让胤禛随驾南巡?”

云珠同样不可置信:“臣妾为何不同意?”

一时间,康熙和云珠面面相觑。

好半天?,两人噗嗤一声,齐齐笑出声来,早先?微妙的隔阂在这一声笑中?消失不见。

笑过之后,两人重新?坐下。

秋菊将新?送来的大红袍泡好,茶水清香四溢,正是最最适宜入口的温度。

云珠和康熙分别喝了一杯,将笑意掩住,冷静下来。

云珠才疑惑地问到:“万岁爷您为何会觉得臣妾不同意胤禛随驾?”

康熙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他低声笑着:“朕瞧着前段时候胤禛生?病时候,你那份护犊子的劲,便相差了。”

这误会大了。

云珠立时便正了神色,严肃着对康熙说到:“万岁爷,你这真真误会了臣妾。”

前些?时日为了胤禛入学两个人已经闹过一场,云珠无意再翻腾旧事,她斟酌着用词:“臣妾虽在后宫,却也听说过慈母多败儿之语,前些?日子不过是臣妾心?急,不愿揠苗助长罢了。“”说着,云珠自嘲一笑:“臣妾亦不愿让胤禛囿于深宫之中?,不识人间疾苦。”

“臣妾亦愿意胤禛去见识咱们?大清的国土,让他见识北边长白山的龙兴之地,南边蔚蓝海里的珍珠之属,让他见到高山的巍峨,大漠的风沙,草原的辽阔,河流的壮丽。”

云珠的这番话,康熙听得眼中?异彩连连,他从来便知道,云珠与寻常女子不同,但他亦从未想过,云珠心?中?居然如此大,装下了山河锦绣,装下了四海八荒。

“善!”康熙抚掌大笑,扬声喊道:“梁九功。”

梁九功早便捧着笔墨伺候,只见康熙将洁白的宣纸在桌案上铺开?,拿起御笔,笔不加点的重新?誊抄一遍,唯一不同的是,在阿哥这一列,加上了胤禛的名字。

一事不烦二主,既然已经为了南巡名单之事找到了永和宫,康熙干脆便也不找其他人,直接让云珠再添上几个妃子的名字。

云珠心?中?一凛,宫中?多少人盼着去南边,为了这事她们?又拜了多少山门已经数不清了。

选谁不选谁都是问题,都容易将人得罪了去。

但选人之事,康熙已经问到了面前,云珠也不能采取不关己事不张嘴,一问摇头三不知之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