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女配沉迷学习2(快穿) 第127节(2 / 2)

加入书签

太子能有让怀着自己孩子的彭蔓嫁给楚王,不仅是荒唐,更是疯了。

“陛下恕罪!”乔微跪在地上请罪。

元和帝被气得喘不过气来,但还是道:“你接着说!朕要看看这逆子还做了什么事!”

“今日楚王婚宴,太子照常赴宴,最后醉酒误入楚王新房,见到彭蔓后,太子扬言要在婚床之上宠幸彭蔓,彭蔓推拒不成,最后……”

最后的结果不用说,元和帝也知道了。

“逆子!逆子!”

如果说对楚王,元和帝伤心,那么对太子,元和帝就是恨铁不成钢的怒气。

“陛下息怒!还请陛下保重龙体,如今太子和楚王相继出事,眼下还有诸多要事等着陛下示下,陛下一定要保重自身啊!”说完后乔微就跪在地上,言辞恳切。

旁边的昭阳公主也赶紧道:“是啊,父皇。儿臣现在只是令冯指挥使将见到此事的人全部押在了新房中,具体如何处理还要父皇拿主意呢,而且太子还未醒,身体又出了状况。”

“父皇,此事大周社稷都在您一身,您可千万不能再出事了啊!”昭阳公主也赶紧道。

听到乔微和昭阳公主连番劝谏,元和帝才勉强找回一点理智。

“见到此事的人有多少?”元和帝问道。

乔微明白元和帝的意思,这是觉得如果人少就强压下去。

可惜,她让元和帝失望了。

“一屋子的人,少说也得四五十,并且基本上都是一些贵胄子弟、清流门客,还有宗室贵妇。”乔微说道。

“这么多人?

”元和帝知道灭口是不能了。

之后乔微又道:“楚王门客怕楚王出事祸及他们,所以告发楚王,其中所言事关重大,臣不敢妄断,呈送陛下圣断。”

元和帝接过后,只觉得胸口的气再次喘不上来了。从欢心到太子妃,再到江南官员每年奉送给楚王高达三万两的节礼,一桩桩一件件,令元和帝对楚王彻底失望。

之前他有查到太子妃之死和楚王有关,但没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心底一直不愿相信,但这些从楚王门客口中说出来的话,由不得他在自己骗自己了。

他可以接受太子和楚王相争,唯独不能接受楚王残忍到连尚未出生的幼子都不放过。

“朕之所以不愿意废太子,就是怕废了太子后,太子和太子子嗣不存于世。”元和帝苦笑道:“结果还不等朕废太子,楚王就已经盯上太子子嗣了。”

随后元和帝看向乔微:“你和你老师都在东宫谋事,你老师很早就和朕说太子无储君资质,朕并不相信,还令太傅不许辞官,如今倒是朕辜负了和太傅的君臣之义。”

“陛下此言就是折煞老师了,老师曾说陛下是仁君更是慈父。”乔微说道:“臣和老师曾不止一次感叹,身为臣子能得遇陛下这般仁慈之君,是臣子三生之幸。”

“仁君?慈父?先不说前者,只后者朕就不是,太子和楚王对朕只有怨怼啊!”元和帝说到这十分痛心。

“陛下的慈父心肠,太子和楚王不明白,可臣等却看得分明。”乔微说道:“太子和楚王是被争斗之心蒙蔽了双眼,可臣却知道即便是到了现在,陛下都想要设法保住太子和楚王之命。”

“哦?”元和帝感兴趣地看向乔微:“朕可是把楚王投入了宗正寺。”

“楚王刺伤太子罪同谋逆,依律可不止是投入宗正寺,而是被处死。”乔微说道,“陛下先行将楚王送入宗正寺,是为了堵住朝臣的嘴。”

“你倒是明白。”元和帝笑了:“胆子也大!”

乔微行礼道:“臣斗胆直言,若陛下真想同时保全太子和楚王,恐怕要另择储君。”

“你是让朕过继?”元和帝皱眉。

乔微摇头:“陛下,太子和楚王是亲生兄弟,尚不愿互留性命,更何况过继的皇嗣,那样只会让太子和楚王全都丧命。”

“你的意思是?”元和帝隐约猜到了什么。

乔微一字一句道:“陛下无皇子,但尚有皇女,公主亦是陛下子嗣。臣相信,只有陛下亲生子嗣上位,才能保全太子和楚王。”

第98章 著书传道,百家之师

这话音刚落, 乔微就感受到了一道摄人的目光落到了自己身上。

“公主?你想举荐朕的哪位公主?”元和帝转了转手中的扳指,意味不明地看向乔微。

乔微当然知道元和帝此时已经起了疑心,可是不管此话是不是从她嘴里说出来的, 只要昭阳公主成为太子和楚王相争的既得利益者,元和帝都会怀疑到昭阳公主身上。

而乔微之所以选择自己来冒这个险, 而不是说服钟涵或是其他朝臣,那是因为后者更不行。

论官职, 她只是小小的东宫舍人,六品小官, 能操纵的事情不多,元和帝再疑心也不可能想太多。可钟涵等人已经是朝堂重臣,如果是由这些朝臣来说,就会给元和帝一种昭阳公主已经结党的印象。

相比之下,和她这样一个只有六品的小官结党, 就微不足道了。

这种时候, 无论是由谁提出立昭阳公主为嗣,都会被元和帝怀疑。

如果此时顶不住元和帝的威慑,说错一句话, 那么她这么多年的努力就会功亏一篑, 所以乔微不愿意将命运的舵交给别人掌控。

她, 要自己来。

“臣是昭阳公主伴读,自然举荐昭阳公主。”乔微直接道, 连圈子都没绕。

听到这种直接的话,元和帝反倒打消了一些心中的疑虑。

“哦?你倒是不避讳。”元和帝道。

乔微答道:“外举不避嫌,内举不避亲, 为人臣子向陛下和朝廷举荐储君和官员的时候, 必须以陛下和朝廷需要为主, 不以自身远近亲疏为量才标准,此方是君子之为。”

“这话说得倒是大义。”元和帝轻哼一声:“只是不知道你做得也是否如你嘴上说得那般大义凛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