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2节(1 / 2)

加入书签

舒远心中暗暗吃惊,越想越觉得事情另有隐情,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头,虽说看着像鬼魂,其实半透明的身体根本就没有魂魄的存在,他到底是在以什么样的姿态“存活”?

紫宸真人自然知道几名弟子私下里较劲之事,毕竟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算是清修寡欲的昆仑一派,随着这些年入世历练的弟子增多,多少也沾染了这些毛病回来,争强好胜原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甚至适当的比试还能迫使他们勤加训练,加进修行进度,但眼下昆仑山脉险况叠生,难得有上天界之人愿意出手相助,门下弟子竟还如此闹腾,实在不像话!

舒远已经从紫宸真人一点点凝重的脸庞中看出些许异样,也不敢再说什么让事情变得无可收拾,连忙暗暗拽了一把师弟,劝道:“师弟,眼下还是以大局为重,莫要赌气了。”

连震被师兄瞪了一眼,心里忽然一凉,说不出的感觉泛上心头,紧咬着牙关,显然还是不服气。

帝仲皱了皱眉,他纵横万千流岛,主动送上门挑战的大有人在,他还从来没有被什么人这么看低过,如今见到心高气傲的连震,反而勾起他心底一股莫名的兴奋,金银异瞳的眼中隐隐有锋芒雪亮的光芒闪烁,他想了想,忽然认真的开口,对连震说道:“其实这位小兄弟说的也有些道理,四百年修为的魃对普通人而言太过危险,需要一个厉害的人去对付才行……”

“喂……”萧千夜眉头一蹙,凭他对帝仲的了解,已经立马猜到他之后想说的话,果然没等他阻止,帝仲已经晃到连震面前,笑吟吟的道,“刚才不顾各位的感受私自就接下了除魔之事,如今想来或许还是我自不量力,这位小兄弟愿不愿意和我稍作切磋比试,说不定……你真的比我合适。”

萧千夜心中暗道不好,帝仲本就不是什么冷漠如霜沉默寡言的人,上天界的人也多半如此,漫长的时间消磨了对人对事的所有热情,但是在这种极端的无聊中,一旦有什么事情引起他的兴趣,真的会瞬间变得如同好奇的大孩子一样!可是连震哪里是他的对手,恐怕他原地站着不动,连震都根本近不了身!

紫宸真人也自然知道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比试,皱眉劝道:“连震出言多有冒犯,还请您不要介意,上天界又何必跟一个晚辈动手?”

“真人误会了。”帝仲摇了摇头,赶紧解释道,“我不讨厌他,甚至还很喜欢他的性子,您若说什么出言冒犯……呵。”

帝仲指了指阴沉着脸的萧千夜,嘴角不由勾起苦笑:“这个家伙才是真的对我一点不客气,要不是眼下他死了我活不了,我是真心想亲手宰了他。”

萧千夜被他挖苦惯了,根本也不想解释什么,连震听闻师叔口中“上天界”三个字,赫然就有几分紧张之意——这个鬼魂,是上天界的人?

他曾听自己师父白厉道人提过上天界,说那是悬浮于天空最高处的神之领域,在很早很早以前,有十二个力量强大的人去到了那里,从此成为天空万千流岛的统治者,被尊为“十二神”。

顿时,连震感觉心中涌起莫名的兴奋,双眼熠熠生辉冒出光芒,连呼吸都情不自禁的急促起来,恨不得现在就和传说中的“神”比试比试,难怪师叔要亲自和他商谈魔物之患,难怪掌门都对他礼让有加,难怪萧千夜声名狼藉的回来,昆仑还是对他大开山门,原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人!这个人是十二神之一!是上天界的人!

紫宸真人有意无意又看了一眼连震,这个弟子这些年心高气傲,若是能有人能压一压这股过分的骄傲,或许也不是坏事。

想到这里,紫宸真人悠然说道:“连震,既然如此,你大可放手一试,但……点到为止。”

真人最后这四个字,很明显是对一旁的帝仲说的,萧千夜比连震要紧张的多,他快速挪步到帝仲身边,低声提醒:“连震虽然性子傲,又有些口无遮拦,但本性并不坏,你下手轻一点!别真的伤了他。”

“知道了。”帝仲敷衍的回答了一句,从他手中忽然顺走了古尘,狡黠的眨眨眼睛,“借我用一会。”

没等萧千夜把古尘抢回来,连震向帝仲一抱拳,剑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已经瞬间刺到眼前!

古尘在帝仲手中仿佛脱胎换骨,他本就比萧千夜更高大,挥刀之势也更加如行云流水。

连震一击不中,反倒被对方逼退几大步,连忙定下心神重新稳住脚步,认真观察着眼前人的一举一动,他在距离自己十步左右的地方,左手握刀,看起来仍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

连震低喝一声,剑灵引动浮玉山的雾气向自身汇聚,瞬时天光湮没,黑暗中剑灵闪烁出无数道锋利的光芒,竟是将七转剑法隐于雾中凌厉击出。

然而,帝仲其实根本就是一动不动,古尘看似轻飘飘的随意回击,金色的神力从刀刃下蹦出,化去剑气致使天光乍破。

连震先是一惊,没等回过神来,只感觉眼前金星直冒,一股隐痛入心腑,半身乏力无法动弹,脑海中一片空白,他拼命咬牙忍住疼痛,在空中艰难的稳住身形,冷汗直冒。

连震暗暗惊愕,瞪大眼睛不可置信,怎么回事……那个人根本没有动,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不经意间打伤自己?

他疑惑的望向四周,虽然眼下看起来云淡风轻,但是隐约感觉到有无数无形刀气萦绕盘旋,只要他稍稍动一步,就会被撕裂!

一出手便已知实力宛如云泥,连震紧咬牙关,知道自己根本没有胜算。

“够了,连震,回来吧。”紫宸真人赶紧出面和解,这股无形的刀气中暗藏凶险,根本不是普通人能轻易承受的。

帝仲笑了笑,即使是现在已经慢慢融合上天界武学的萧千夜,在他面前依然只是个邯郸学步的孩子罢了,这个人无法让他尽兴本就是情理之中,但他还是瞬间感觉索然无味,有些失望的叹了口气。

连震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他如此轻松的一击落败,不由得感觉全身血液都向脑门而去,一颗心怦怦直跳,连思维都无法正常思索,他双手握剑,眼睛充血,似是不能置信自己会输的这么轻易,情急之下涌起不甘,愤然发出一声怒斥,再也不顾不得萦绕周身的刀气,奋力将全身力气击中,拼死攻向帝仲。

帝仲本来已经准备将古尘还给萧千夜,蓦然瞥见连震眼中的疯魔,那个瞬间,好似沉寂万年的战斗之心被莫名唤醒,本能的重新转身,下一刻,古尘的黑金色刀光在昆仑之巅炸开!

“连震!”紫宸真人惊变脸色,豁然飞出想要救下连震,然而战神之力岂是凡人可以螳臂挡车!那些刀光看似凌乱无章,实则出手角度极为刁钻,纵是紫宸真人已经连续躲避数十道恐怖的刀气,下一瞬仍是有同样的黑金色光芒刺入眼帘,迫使他不得不重新退出。

萧千夜知道帝仲一旦被激起兴致,本能的战意就会让他毫不犹豫的动手杀了连震!千钧一发之际,只能提剑而上,沥空本就受损,硬接古尘之后又是剧烈一颤,再填裂痕。

帝仲看了萧千夜一眼,眼中凶光泛起,就好像曾经战无不胜的上天界战神,就在他准备连萧千夜一起打下山巅之际,沥空剑中白光一闪,一股温和的灵力缠上帝仲半透明的身体,迫使对方停下手中动作,豁然蹙眉。

“阿潇……”萧千夜已经被帝仲的举动惊出一身冷汗,但剑灵之中的光带着淡泊宁静的灵力,终于让对方也冷静下来。

紫宸真人借机卷起遍体鳞伤的连震落在广场中心,稍探鼻息不禁神色大变,连忙唤唐红袖过来帮忙。

连震满身是血,已经陷入昏迷,众人哑然,就在此时,浮玉山再现两道急促的身影,掌门姜清和仗剑峰主白厉道人也闻讯而来。

第二百八十九章:心有不快

白厉道人一到浮玉山,看见自己的爱徒浑身血污昏迷不醒,紫宸真人虽已经以真气护住连震几处重要心脉,但血沫还是控制不住一直从鼻腔冒出,舒远见到师父来了,连忙迎上前去将事情的始末如实相告,白厉道人面容收紧,毕竟是四峰主之首,眼下本是自己徒儿冒失在先,他虽心有不快,最终也只是抿抿嘴唇无声叹息,没有多说什么,转而对唐红袖问道:“红袖,你师父还没回来吗?”

唐红袖正认真的搭在连震脉上,根本没听见白厉道人的话,心中砰砰跳个不停,他看起来是被无形的刀气所伤,皮肤被撕裂露出森然血肉白骨,但更严重的是内伤,恐怕连同内脏都是受损严重,完全错位!

连震是同辈弟子中的佼佼者,竟然连那人轻轻一挥刀都抵挡不住吗?上天界……上天界当真如传闻说言,是神之领域?

“红袖?”白厉道人见她面容惨白,嘴唇都无意识的哆嗦,知道自己徒儿的情况一定非常糟糕,又脸色阴沉,将目光严肃的转向舒远,显然是已经猜到连震受伤之事多半又是被他激将。

唐红袖这会听见白厉道人问话,一抬头撞见几人严厉又急促的目光,连忙站起来擦了擦手回道:“师父上次收到云师叔的飞信,信中画着一个古怪的虫印,整体是一个五星,五个尖角分别画着蟾眼、蝎钳、蛛爪、蛇尾和蜈蚣足,是将五种毒物的一部分拼合凑成了另一种生物,据说这个虫印是画在飞垣那位公主身上的,师父觉得那个虫印有些眼熟,似乎曾在昆仑山脉中见过类似的,于是便单独离开至今尚未回来。”

“在昆仑山脉中见过?”姜清瞬间就捕捉到最为关键的信息,蓦然转头凝视着星象仪对面的山壁,若有所思。

唐红袖连连点头,赶紧补充道:“嗯,师父说曾在一些隐蔽之所见过这些蟾眼、蝎钳、蛛爪、蛇尾、蜈蚣足,但是没有画在一起,分的很远很远,横跨大半座昆仑山脉,他此次下山就是去探查那些印记的。”

昆仑境内有各种罕见的灵药,青丘真人也时常会因此出入一些无人之地,如果类似的虫印出现在昆山各地,加上东面出现山鬼,南面出现山魈,西和北则是大量魑魅魍魉,正中心甚至冒出来了一个四百年修行的魔物“魃”,这一切怎么看都不像是巧合,倒像是一种献祭之术。

“虫印?”白厉道人也立即端正神色,一副神凝气定的样子,转头对掌门说道:“掌门,之前秋水来信中确实提及过一个古怪的虫印,如今紫宸又占卜出昆仑境内山鬼、山魈,魑魅魍魉肆无忌惮的横行,莫非这两件事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联?依我看,飞垣那位公主身上必是另藏玄机,冒然将她带回山门,恐怕是个祸患。”

姜清点点头,毕竟是一派之主,不能如此冒失致门下弟子安危于不顾,但昆仑一派又始终秉承“当以慈悲济天下”的信念,近在眼前的求助视而不见也实在说不过去。

萧千夜默默向周围瞄了一眼,瞥见师父脸上的犹豫,心中无比惭愧,师父虽然是掌门,但昆仑一派遇大事还是需要四峰主一齐商议对策,眼下是自己为了保住帝都天域城的安危,擅自答应了那苗人的请求,将如此隐患带到了清修之地的昆仑,无言谷主若是真的直接闭门谢客,不要说他,恐怕就是帝仲也无法轻易再进入内谷,五公主背后的风险,无疑只能由师门承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