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节(1 / 2)

加入书签

“哥……”沈亦槿的泪水忍也忍不住,其实他们都不曾做错,只是太子隐藏得太好,沈家和太子之间有那么多过往,以父兄的品性,哪怕知道了,恐怕也认了。

要怨要恼要气,也应该对是太子,而不是针对忠心的臣子。

她扑进沈常松的怀中,紧紧拥住哥哥,“哥,是我不好,我不应该气你和爹爹,我会遵照你们的意思离开,你们别不理我。”

沈常松轻轻拍着沈亦槿的后背,“傻丫头,是哥哥错了,不该有对你动手的念头,你这一走,也不知道再相见是何时,我怎么舍得不理你呢。”

“快上马车吧,回去别多想了,换了衣服,我们一起用晚膳,再一起祭拜母亲。”

时隔近八个月,三个人久违得坐在一起用饭,都有些小心翼翼,却都心照不宣地不再提太子和李彦逐。

用完饭,三人去了偏厅。

沈亦槿为母亲上香之时,有好多话想对母亲说,却又不知该如何诉说,若母亲都知晓,就会明白她的苦衷,若母亲不知,那就不知吧,何苦要让九泉之下的人不安心。

回到房间,沈亦槿想起往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去放河灯悼念母亲,写下祝福的话语,再放一盏,普渡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她来到屋外,对宋有光道:“陪我去放河灯吧,我们偷偷去,好不好?”

夜幕下,烛火间,女子期盼的眼神好像有一种魔力,让他说不出拒绝的话。

“父兄不会知道的,我们很快回来,好不好?”

沈亦槿可怜巴巴望着宋有光,又轻轻拽了一下他的衣角。

宋有光一颗心咚咚乱跳,不敢再看她,转身道:“姑娘稍后,我去遣走院中的护卫。”

沈亦槿换上一身男装,低着头跟在宋有光身边走出了将军府。

来到护城河边,已经有很多人在放河灯了,几十上百盏河灯疏疏密密在河上漂浮着,盈盈水光托着点着红色烛火的河灯,远远地与夜幕中的星子相互交织着,既肃穆又温情。

她来到摊贩前,买了三盏河灯,递给宋有光一盏,“在宋家你肯定不好祭拜方伯母,就在这里为她放一盏河灯吧。”

宋有光接过来,眼中闪着些泪光,沈亦槿总是能碰触到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多谢姑娘。”

两人找了一叶轻舟,缓缓驶入河中,点燃了河灯之中的红色蜡烛。

看着烛火燃起,沈亦槿双手合十,默默悼念着对母亲的哀思之情。

宋有光亦是。

两人将手中的河灯轻轻放在水面上,河灯顺流而下,越飘越远,好似真的会飘到逝去亲人的手中。

正在沈亦槿想要点燃另一盏普渡孤魂野鬼的河灯时,他们身后驶来了另一叶轻舟。

宋有光和沈亦槿听见划桨的声音,一同看了过去,只见李彦逐独自坐在小船上,摇着浆,将船划到他们一侧停下来。

“宋校尉,可否让我和沈姑娘单独说两句话?”

第八十一章

宋有光看了沈亦槿一眼, 沈亦槿轻轻对他点点头。

两个男子换了位置,李彦逐始终柔柔地看着沈亦槿,他坐在她对面, 摇着船桨缓缓向更远的地方划去。

待划到没有人的地方,李彦逐停了下来,他拿起身旁的河灯点燃两盏, 将其中一盏递给沈亦槿,“沈姑娘可否陪我一起放河灯?”

沈亦槿心中忐忑,李彦逐从来没有主动相邀, 今日这般, 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看沈亦槿迟迟不接, 李彦逐牵起她的手, 将河灯放在她的掌心,笑道:“我的救命恩人,几个月不见, 怎么这样生分?”

在清水县的那段日子,成为了李彦逐最难忘的回忆,他给她喂药, 照顾她的伤势, 给她买来各种小玩意想逗她开心,吃着她做的菜, 听她说愿他得偿所愿, 看她吃下一大碗饭。

每一个她所在的场景都让他念念不忘。

虽然沈亦槿只记得清醒后的事,但也明确记得那时的李彦逐确实和以往是不同的, 温和许多也愿意和她相处。

再看此时的李彦逐, 眼角带笑, 话语柔和, 好像在极力地告诉她,别怕。

是啊,她为何还要怕他,在生死之际,他曾豁出命去保护她,她不应该再怕他。

许是,前世的种种和重生以来他曾给她的冷漠,让她始终无法相信,她真的得到了他的些许温情。

“我的母妃在生下我不久后就病逝了,自我懂事起,每年七月十五都会独自来放河灯。”

李彦逐将手里的河灯放入水流中,看向沈亦槿,“但今年,我想和你一起,我想告诉母妃,有个女子救了我的性命,我今后定会好好待她。”

沈亦槿脑子懵懵的,就和在清水县听到他说“心甘情愿”时一样,这已经是她第二次听到李彦逐说要待她好了,李彦逐究竟知不知道待一个女子好,究竟是什么意思?

不过此时听到这样的话,确实让她很心安,就好像是得了免死金牌一样。

“殿下不用总把救命之恩挂在嘴边,那都是我心甘情愿的。”

心甘情愿这四个字,她还给他。

李彦逐垂眸笑笑,他不敢在一切未尘埃落定前表达情感,只能用救命之恩当作借口,顺理成章地接近她。

“好,不说。”他指着沈亦槿手中的河灯,“你再不放,一会红烛该燃尽了。”

沈亦槿将河灯放入水流,双手合十为那些孤魂野鬼祈祷着来生。

看着河灯漂浮地原来越远,她抬头看向李彦逐。

恰在此时,李彦逐也在看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