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节(1 / 2)

加入书签

来到这个小巷子也近两月了,因写书信的缘故,她和周围的邻居也都相熟了。

芷宁躬身接过茶,一口气喝了下去,应道:“好。”

送年货时,邻居们都十分热情,留下了东西又纷纷给她们回了礼,两个人满手拎着东西出去,又提了满手的东西回来。

这份朴实的温暖,是沈亦槿曾经在瘴城体会过的,浓厚的烟火气息,让她的内心既平静又满足。

主仆二人将年货拾掇好,便开始贴窗花贴对联,挂红灯笼,再准备年夜饭。

天色很快黑了下来,两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都特意避开了不怎么愉悦的话题,说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气氛倒也十分欢快温馨。

芷宁鲜少饮酒,不胜酒力,没喝两杯就醉了,沈亦槿扶着芷宁躺上了炕后,拿出了早就买好却被她藏在院落角落的纸钱。

她蹲在院墙处,边烧着纸钱边自语,“娘,女儿好想您,每年除夕都有父兄陪在女儿身边,今年女儿只有芷宁了,也不知还要多久,女儿才能和爹爹哥哥团聚。”

说着说着沈亦槿的眼中就噙满了泪,“娘,女儿真的好怀念前世那般无忧洒脱的日子,如今女儿的心好像被困住了,再也回不到从前那般了。”

手中的纸钱烧完,她坐在纸灰边,遥想去年的除夕,一家人虽在流放的路上,却是团团圆圆的,今年实在太过冷清,她仰头看着黑丝绒的夜幕上,孤孤单单挂着两三个点点的星子,耳边听着热闹的炮竹声和邻居院落的欢笑声,让她内心更觉孤单。

这是她独自守岁度过的第一个没有家人陪伴的除夕之夜,沈亦槿叹息一声,也不知今后还要度过多少个这样的除夕。

一阵寒风吹来,她打了个冷颤,吸了吸酸涩的鼻子,拢了拢身上的披风,缓步走进了屋内。

下一刻,一个黑色身影自院墙跳入,轻轻落在了院内。他看着屋内微弱的灯光,和窗影下晃动的人影,抬手描绘着人影的轮廓,一笔又一笔却始终无法画出女子的样貌。

他静静站在院中,直到屋内的烛火都熄灭了,还不曾离去,他多想潜进屋内看一眼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可他却心生胆怯,不敢再出现在她面前。

第一百零七章

自那日看见沈亦槿进了宋府, 李彦逐便刻意没再让江锋禀告沈亦槿的事,只在几日后询问了宋有光的病情。得知宋有光痊愈的那日,他就等着宋辰远开口请旨赐婚, 可直到年关还没等来。

他不禁自嘲,年关将至,即使要请旨赐婚, 怕是也到年后了。

这个除夕家宴,格外冷清,后宫空无一人, 幸而还有林惜从云林寺赶来, 若不然他就真成孤家寡人了。

林惜本想问李彦逐什么时候充盈后宫, 毕竟皇家血脉事关重大, 可她看李彦逐的样子,虽然沈亦槿离宫了,但很显然并没有放下, 她便没问出口。好在李彦逐身体康健,登基一年来天下太平,晚些时日再纳妃也无妨。

林惜告辞后, 李彦逐看着满桌的珍馐美馔, 却没有动几筷子,心中怅然若失, 自己虽贵为天子, 却连普通百姓最平凡的幸福都无法感受到,还真是可悲。

他不禁幻想, 若是此刻有沈亦槿陪在身边, 该有多好。

积攒了两月的思念郁结在心中无处宣泄, 他干脆披上黑色大氅, 来到了沈亦槿的院落。

飞身上院墙,一眼就看见了正蹲在地上烧纸钱的沈亦槿的背影。

周遭的炮竹声让他听不清她说了些什么,但能从她擦眼泪的动作感觉到此时她很伤心。

李彦逐很想拥抱他的小娘子,但又怕吓到她,更怕她会推开自己,也怕让她知道自己一直以来都在暗中关注。

沈亦槿好不容易安定下来,他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出现又让她逃离。

黑夜中,他看不见她的面容,窗影后的人影只有黑色的轮廓,他见女子吹熄了蜡烛,整个院落都暗了下来,可他却呆呆站在院中,久久不愿离去。

不知过了多久,江峰前来请旨,“陛下,已过了寅时,再不回宫,卯时的大朝会该来不及了。”

李彦逐点头,转身离去。

大兴朝每年正月初一的大朝会,除了上京的世家和官员外,还有从各地赶赴的官员,很多人为了参加大朝会,都要赶路一两月,可大朝会上跪拜皇帝的人数以千计,皇帝能看见的和能看见皇帝的,还是平日上早朝那些朝臣。

这些各地的官员不仅仅是参加大朝会这么简单,还要给吏部户部等上报相关政绩,这都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来攀附各世家权贵关系,说不定正月还没过,还没有离开上京就能升迁了。

李彦逐回到紫宸殿,已有数名太监等着为他沐浴更衣,穿戴龙袍冕旒。

一切准备就绪,德阳殿前已跪满了公卿将相大小百官及地方各州郡长吏,时辰一到,李彦逐临轩受贺,鼓乐齐鸣,百官跪拜致贺,礼毕群呼万岁。

李彦逐龙袍宽袖垂地,抬臂道:“众卿平升。”

此时,礼部尚书上前道:“陛下,召国派使臣前来奉贡拜贺。”

李彦逐点头,身旁的太监长长一声:“宣——”。

只见三人从侧边缓步走来,为首的乃是一女子,身后跟着两个身着召国朝服的男子。

女子站定,并不跪拜,而是躬身行礼道:“召国使臣长公主马青荔前来拜贺,特献上战马千匹。”

她顿了顿又道:“还有和亲书一封。”

李彦逐眉头微蹙,之前送和亲书在早朝之时,如今却变本加厉在大朝会之时,分明就是让他骑虎难下。

他不由看向了礼部尚书。

礼部尚书冒了一头冷汗,他是知道的,之前那次早朝召国使臣前来,他分明询问了使臣前来所为何事,再给李彦逐禀告后,才让他们在早朝时进贡,谁知除了进贡还有和亲书一事。

之后,李彦逐对和亲一事避而不提,还责骂了他办事不利。可召国使臣总是提及,避无可避,李彦逐以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暂不纳妃为由委婉拒绝了。

这次礼部尚书再三询问确定后才让其朝贡,谁知方才还是男子的使臣怎么转眼就变成了召国长公主,又提及了和亲一事。

他可真是有口难言,被坑死了。

本想当面质问,可此时正是大朝会,千百人都看着,他只能吃哑巴亏。

李彦逐没料到马青荔会亲自前来,他虽不想得罪她,但今时不同往日,他不再是那个被踩在泥里的质子,也不是不受宠的皇子,而是大兴朝的皇帝。

“长公主一路舟车劳顿,先行歇息吧。”

礼部尚书马上道:“长公主请先到偏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