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医学模拟器 第351节(1 / 2)

加入书签

yan0’(闫霖师):“不是?樊笼哥,请赐予凡人真相,什么叫cfk?我只知道kfc(开房艹)。@huanglong。”

huanglong(曾樊笼)“炒粉kei。”

“学习了!@zjjl!”

“学习了!周院牛逼。”

“……”

接着就是类似的信息回复,周建林正在记录笔记的时候,看到这一幕,觉得蛋疼极了,可也不想和自己这群逗比同学再闹腾,浪费他学习和记录笔记。

他能写这么多文章,靠的就是敏锐的嗅觉与科研思维的捕捉力,每一次的学术会议,都会让他产生很多idea(观点)。

——

与此同时,就在关节外科的学术会议的会场,曾樊笼正准备朝向记录笔记的周成走去。

不过,曾樊笼也并不傻,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么直接,真去给周建林打听什么,而是有些好奇,能够像他们科室周建林这样一起有记笔记习惯的人,到底是怎么找写文章的点子的。

曾樊笼很快就在周成的右手边的一个空座坐了下来,先问了一句:“你好,这里有人坐吗?”

这里之前是罗云坐的,但是罗云此刻出去了,便摇头道。

“没人。”然后立刻低头开始写写画画起来。

他哪里有空理会曾樊笼啊。

曾樊笼也没马上开始问周成记些什么,只是看了一会儿,就看到周成在摘抄着讲者说的关键词。

而且还是没有重点的那种,很随意地把重点都写了下来。

心里顿时大失所望。

合着,这位爷就是个记者似的,事无巨细地都把说些什么记载下来呗?

曾樊笼觉得,像这么记笔记的人,绝对不会是周建林那样文章产出量极高的人,周建林也肯定不会是这么记笔记的。

文章产出量高,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要能够拧得清每篇文章到底在写什么,思路清晰。否则的话,每一篇文章的周期都是极长的,短的三个月,长的甚至达到一年甚至两年!

高产出代表着必须多篇稿子同时写,同时投。

这样要思路不乱,肯定不是事无巨细的笨办法去记笔记。

曾樊笼的思路清晰得很——

周建林之所以能够这么高产出,肯定有很好的办法捋清楚每一篇文章各自的内容和思路,这样的思路,在听课的时候,也很容易体现。

不同的讲者讲的内容都不尽相同,好记性比不上烂笔头,若是能够知道如何去整理这些思路,那么就会对他后面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助益。

他问过周建林了,但是周建林觉得这是不传之秘,每次都敷衍,不愿意告诉。

他从周建林那里问不到,便自然而然地想来从周成这里问一下了。

基于两点,第一,周成与他不认识,问一句又不会损失什么,就算丢点面子,但是面子能值几个钱,若能学到东西,再丢点面子都无妨。

至于放下架子这种事,开玩笑,你学习的话,连架子都放不下来,你还怎么学习?

又不吃亏,就算周成仍然不愿意告诉,他也不会少了肉,若是愿意说了,那么意义非凡。曾樊笼自然就来了。

不过,他已经是做足了不要面子和不要架子了,却发现周成是个“半吊子傻子”,他又觉得有点好笑。

想要放弃,但又不想这一趟白来,就故作好奇问:“欸,同学,你这是在记笔记么?”

周成正在认真记笔记,没想到还有人搭讪,又看了看,记得他是刚刚问自己这边上有没有人的那个,双耳倾听着,又听了几句后,赶紧一边写,一边点头。

“嗯。”为了节约时间,周成只回了一个字。

“你这是。”

只是,曾樊笼想要再问的时候,就被一个人打断了,赫然是一个看起来大概是三十岁左右的青年,走了过来,而且随意地就在周成的左手边坐下来了。

“周成哥,找了你几圈了,还是问了杜严军,才知道你在第三会场。”

“你这边感觉怎么样?”

“我觉得下面好无聊啊。”

周成答:“啊?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啊?”

曾樊笼:“???”

这二位,这么骚?比我们群里面的人还要骚?

他的双目闪了闪,躲开了一点距离。

下面好无聊?

杨弋风然后又转头问:“今天罗老师没来会场么?”

周成就回说:“来了,刚刚罗老师说临时有点事去了,不晓得什么时候才会回来。”

周成一边回着,又是写下了几个数据,术后14天左右出院,术后7天开始功能锻炼,术后1月就要开始复查……

杨弋风看到周成在认真记笔记,就不打扰周成了,而是再继续地默默听了一会儿,感觉稍微有点无聊。

便开始左顾右盼。

然后就看到了周成旁边的曾樊笼,正一脸认真地看着周成记录的东西,而且此刻还开始说话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