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医学模拟器 第360节(1 / 2)

加入书签

刘奕平教授明确指出来了,曾院士给出的,是会诊的意见。

会诊的意见,是只供参考的吧?不是命令吧,你到底有没有脑子呢?你是教授啊?

如果你做医生,只是唯命是从的话,那你当什么教授?

远程会诊意见,就代表了,曾院士没有看到患者本人,没有亲自进行查体,没有参与到既往的诊疗决策,也不是亲自参与了病人的所有的病程。

没有以上这些,就不可能做到凭借所谓的病例和病案资料,做到对病人的病情发展与目前程度了如指掌,你才是他的主治和主管医生,你就把曾院士的话奉为圣旨了?

如果真的这样的话,那只要搭建远程的会诊平台就好了啊,哪里需要那么多医院?

灵魂拷问。

参考?

你参考怎么不结合现实的实际?

直接执行的话。

那你们这个诊疗的流程,是很有问题的啊。

当然,刘奕平教授的话,可不只是这一层意思啊?

他还结合了之前宋教授的话,之前的那些东西,他们也都是亲眼看到了。

你不能要求放射科医生和骨科医生一样懂骨科!

自然也不能要求没有看过病人的曾院士,和董河他们一样了解病人的病情!

如果董河只是进行了参考,根本就不会把这个东西,专门放到幻灯片上来讲,而且还拿出来到骨科年会上讲,把曾地纬当作一把刀,去设计祝锦山!

在刘奕平旁边,陈学良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眼皮都是猛跳。

第一,刘奕平教授刚刚问出来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会不涉及到他师父曾院士的任何名声,即便是到了他师父那里,也会对这个问题,赞赏有加。

批判性思维,结合实际!

这是搞学习最重要的品质!

你谁敢说不对啊?

第二,同样的,这个问题,直接让之前祝教授的问题带来的尴尬完全一扫而空,反而,把所有的压力,都转交给了董河身上,也转交给了省人民医院那边……

瞬间,董河的后背背心满都是大汗,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回答!

额头上的细汗也开始慢慢凝结,开始范布。

但也是只迟疑了十几秒,就回道:“谢谢刘教授的问题。”

“就像我之前所说的,我们是参考了曾院士的意见,并且结合了病人自身意愿,是病人及家属根据他们自身的家庭条件与自己对预后的容忍度,慎重选择做关节融合。”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牺牲关节活动度来换取医疗费用的节省。”

“虽然我也知道,对患者最好的治疗就是,双赢。可什么样的治疗方式,不是我们医生决定的,而是病人自身的选择。”

“相信这一点,在场所有的同道也是深有体会吧?”

董河这个回答,很漂亮,很好地转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他把这个问题从医生身上,转移到了病人身上!

哪个医生没有遇到过奇葩病例?

甚至有些过分的,连进手术室的时间和出手术室的时间,都还要和你商量和确定好。说是找大师算过命了,什么时候进去,什么时候出来,绝对安全,而且可以保证大富大贵。

然后大师下午被撞了的情况都有呢……

董河在颤颤巍巍地硬着头皮回答之后。

刘奕平教授又道:“谢谢董教授的回答,我今天贪心一下,再多问一个问题啊。”

“就是请问董教授,既然您在诊疗过程中,只是参考的话,你们又是参考了哪里的指南?参考了谁的方案,什么时候的指南?什么时候的方案?”

刘奕平说完,便把话筒给放了下来,静静地看向了台面上的董河,都没往祝锦山方向看!

但,刘奕平教授的话,却如同一把利剑,直直地伸向了许教授和祝锦山等一众湘南大学附属医院的人!

不能说,一个院士的会诊意见,比当前所有人的通识,还要有可信度!

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从来没有一个院士,有这样的想法。

也不会有人会这么说话。

但是,那么请问,既然院士都没办法逆反原则和指南行事的话?那么你们该参考哪里的指南?谁的方案?

才能够做到,把这种复杂的膝关节感染给治疗好,而且还要病人的花费小呢?

再结合上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

尽信于书,不如无书!

你自己去想吗?

要知道,董河的讲课,总时间才二十分钟。

十五分钟的分享,五分钟的答疑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