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公主闪击丝雷吉诸邦(2 / 2)

加入书签

尽管没有在餐桌上提起谈判的事宜,但双方——或者至少是单方——默契地认为谈判将在第二天重启,因此在按照丝雷吉人的习俗分享了烤鱼和面包之后,便结束了这场愉快的宴会。

然而等到第二天醒来,传到主和派贵族们耳中的却并非重启谈判的邀请,而是邻邦边境发现监国军的情报。

之前监国军为迁营做准备,已经将后备军进行整装,并将弹药、马匹和后勤物资装车。而一昼一夜的时间,对于整装待发的前锋部队的运输已经足够了,携带重武器和物资的后勤队的列车也将在日落之前到达。

还没等在波雅城的丝雷吉贵族们有所动作,温雅便下令将这些主和派贵族全部囚禁,对外宣称和谈失败,监国军即刻对其余丝雷吉诸国发起全面进攻。

其实在主力军即将投入北疆荒原时,再将后备军调离大营进行双线作战,多少是有欠妥当的。

然而温雅进行了计算,得益于铁轨网络增加的投送能力,在现有条件下主力军与后备军仍能在两天内实现互相支援,因此短时间的双线调动可以保证主力军与后备军的覆盖区域有所交迭。

当然,理论计算的永远是最坏的情况,而实际上攻打丝雷吉人这样的对手,并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增援。甚至由于此地纬度较低,入冬后气温仍在冰点以上,给监国军的后勤保障减轻了不少压力。

截然相反的是,丝雷吉诸邦的掌权者们原本就被之前波雅国的溃败所震惊,潜意识便认为自己不敌周朝监国军。而此时见到周人攻势迅猛,直接与波雅城毗邻的两邦被以摧枯拉朽之势攻占了,剩下四邦的国君吓得魂不守舍,其中一邦在战线推进到城下时临场投降求和,另外两邦的抵抗力量也渐渐减弱,甚至还有一邦的国君携幼子潜逃国外,无君之国自然不战而降了。

而监国军也在这些城邦的国库里得到了充分的补给。在刚刚过去的秋收季里各邦王室征收的粮食,正好能够覆盖监国军全年的消耗。国库中其余的物资与被俘和潜逃贵族们的私有财产,则被后勤部队的勤务官们统一收缴并装车,分批次运送到周朝皇城。

————————————

(注1:这里就是温雅之前决定一边迁营一边谈判的原因,迁营是为了转移战略重心,但是迁营之前的武器和物资装车能够提高军队机动性,而军队不能时刻保持高机动状态,每一次装车都要充分利用;由此可见监国军统帅的指挥主要建立在数学模型上,这也是为啥她娘安排她从小在格物院学习)

(注2:演戏不是为了拖时间,而是为了:①因为波雅城哨所没多少驻军,在军队到达前要保证温雅自己的安全;②周人对丝雷吉地区没有宣称也不是宿敌,所以要创造独占“波雅之王”的宣战理由,毕竟直接以收农业附庸为理由开战也太礼崩乐坏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