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节(1 / 2)

加入书签

李无敌震惊的问道:“娘嘞,殿下你是不是穿错衣服咧?”

宋暮笑容微沉,不悦的瞥了他一眼,“什么叫做穿错衣服了。”

李无敌一脸懵逼的挠了挠头。

他本来是北州人,小时候家里贫寒,没得办法十三四岁就参了军,起码混一口饱饭。

没想到,他是天生神力,几年下来在战场上挣下不少军功,升成了一个北州左卫小小的校尉。

后来赶上宋暮做北州大都督,他因为战功非常突出被抽调到了宋暮当时临时组织的前军中,跟着宋暮立下不少军功。

宋暮离开北州后,他也跟着直接调到了京城,如今是从四品的禁军都尉。

官做的这样大,但他大字不识几个,在京城里平常也不敢乱转,跟人相处总觉得怯场的很。

让宋暮这么一反问,他又不敢说话了。

心说,搞不准这就是京城贵人们最爱说的那个什么风雅呢?

可从前也没见七皇子这样穿啊。

他瘪了瘪嘴,憋不住说了一句,“就是,这衣服怪……怪奇怪的。”

一旁的长史柳圆走过来,隔着老远就笑盈盈的俯身行礼,“下官拜见殿下。殿下今天可真是容光焕发啊。这成了婚果然是不一样。”

第四十四章

李无敌惊得眼睛都瞪大了, “娘嘞,殿下你成婚了?你什么时候成婚的?怎么就成婚了?”

他本来嗓子就大, 嚷了这么一嗓子顿时吸引来不少人。

禁军中大部分兵丁与将官都是从各地抽调来的精兵, 只有小部分文职军官是京中高门子弟。

朝中官员选拔多看家世蒙荫,四姓高门的子弟依靠族中身居高位的长辈推介,根本不必担忧前程。

世家喜欢将子弟往六部与御前塞, 扔来禁军北衙的子弟要不然是不受重视的旁支,要不然就是惯会惹是生非又无甚才学,也就是俗称的‘纨绔子弟’。

数年前,禁军的风气并不是今日这般整肃。

占一小部分世家纨绔子弟占据了禁军的职位, 空担着一份粮饷,每次升迁都被优先考虑, 但平时基本上找不到人。

禁军内的高级军官, 最高不过一位大将军,满打满算正三品。

这些纨绔子弟要不然出自世吏两千担的豪门世家,要不然出自宗室权贵之后。

一个区区的正三品武官根本不被他们看在眼中, 也管不动。

这些人穿着禁军的衣袍在街上当街犯法也是常有的事情, 禁军的风气因此而被败坏, 军纪废弛。

不过自从圣人将这禁军北衙交由宋暮接手之后, 亲手将不遵军法的人抓住当街鞭打, 一时引来许多百姓围观。

短短一段时间, 整个禁军的风气都大为改变。

时下禁军内的一大部分出身贫寒的军官都是宋暮亲手提拔上来的,而那些出身豪族的纨绔子弟也在禁军销声匿迹。

宋暮时常坐镇北衙,不少军官与他有同袍之谊,对他十分熟悉。

其实宋暮前几日大婚时从禁军中借调仪卫, 禁军内部已经有些风声。

除了李无敌这种一脑袋只能塞得下打仗的笨蛋, 消息灵通, 脑袋灵活一些的军官都有所耳闻。

只是大婚当日王妃昏倒到底不是好事,殿下大婚后接连几日都没有来禁军北衙,料想应当在为这桩婚事烦心,谁也不敢去找这个霉头。

但今日宋暮一大早来了北衙,此时是个人都能看出他喜气洋洋,众人纷纷开口祝贺。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祝殿下与王妃百年好合。”

“殿下娶妻,我等竟然不知。哈哈哈哈,殿下也不请我们兄弟喝一口喜酒?太不地道!”

宋暮心情好,便也格外大方的应了下来,“这有何难?等到休沐日,我从良醒署要上三百斤美酒好好请大家一起喝一顿喜酒。你们给本王留好肚子。”

众人齐齐开口称谢。

“殿下果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一人见宋暮心情好,试探着说道:“听闻教坊的女乐声色俱佳,殿下何其尊贵。我等只是听闻却从未见过。不如殿下向太常寺要他几十个伶人也让我们开开眼,到时候,殿下与我们喝个不醉不归。”

此言一出,便马上有人附和。

“听闻教坊有一位云娘子,琴声独妙,色艺双绝。殿下何不让我等也见识见识。”

宋暮皱眉道:“尔等从军,只为女色吗?一日日的难道想的全是这些饮酒作乐的事情?”

况且,他适才新婚,这会儿若是传出什么召了教坊乐妓饮酒作乐的风声。

他们这不是害他吗?

开口之人面露愧色,不敢再言。

“以后这样的话谁要在我面前提起,让我知道谁往花楼跑,丢咱们禁军的人。三十杀威棒伺候!”

宋暮拂袖而去。

柳圆追上宋暮的脚步,劝道:“他们是武人直性子,殿下莫要跟他们计较。”

宋暮瞥了他一眼,“你倒是会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