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节(1 / 2)

加入书签

卓小星幽幽一叹道:“可是,师父,他可是姓李的……”有时候,卓小星也常常喟叹,他为什么姓李,为什么要偏偏出身李周皇室?

杨桀嘟哝道:“姓李怎么了,不要对别人的姓氏有偏见。姓李的也有好人啊,那位七公主不就是姓李吗?”

他又灌了两口酒下去,提起李空花,似乎想起了什么,咋呼道:“什么,他姓李,他是李杭的儿子?”

卓小星无可奈何道:“师父您是第一天知道吗?”

杨桀亦是叹气道:“姓李啊,好像还真的不行……”

卓小星想起什么,道:“原来师父您知道当年阿爹和李阁主的事……”她家里的事,好像是个人也比自己知道的多。

“唉,你们卓李两家真是孽缘。”杨桀的表情更加惆怅了,将壶中之酒一饮而尽,“看来还是得想其他的办法……”

第116章 野渡楼船

秋意凉薄, 夕阳荡漾在浑黄的水面之上,金波腾跃,细浪逶迤。河岸北侧, 泊着一艘小小渡船。

渡船并不大,眼下已挤满了人,一阵风吹过,小船便随波沉浮。船家解下缆绳, 吊了一嗓子:“起船喽——”竹篙轻轻一点, 小船飘飘荡荡地离了岸。

船客们正襟危坐,也有胆小的死死地抓住船舷, 以免落水。这时岸上却突然远远飞来一骑——

那是一匹干瘦的老马,毛色又脏又黄,强撑着脑袋,倒像是赶了好几天路的样子。马上坐着一个红衣女子,那女子一身劲装,看起来风尘仆仆。她大喊一声:“等一等——”

“驾——”那女子一夹马腹, 那瘦马猛地加速, “嗖”的一声, 转眼就已经到了江边。

“船家,我也要渡河——”那女子声音清脆婉转,宛若出谷黄莺。

那船家摇头道:“这位姑娘, 这趟已经坐满了。今日天色已晚, 这已是今日最后一趟渡船, 还请姑娘明早再来……”

女子将瘦马的缰绳一放, 放马自去吃草, 道:“船家, 我确实有急事需要渡河。不过是多载一个人, 我愿意付双倍的船资……”

船家一脸为难地看着她,道:“姑娘,不是我有意为难。自陛下遇刺的消息传来,四处大乱,到处都是仓皇奔走的人,大家都急着过河,寻找安身之处。您看我这船吃水,实在是不能再多载一个人啦……”

老艄翁作了个揖,手中长篙一点,小船慢悠悠地向江对岸驶去。

红衣少女满脸失望,她悻悻地坐在江边,看着船远去,等那瘦马吃饱喝足,方牵着马去找一处能歇脚的地方。

这少女自然便是卓小星了。

他们在朔州城等了三日,别说李放了,就连个鬼影子都没有看到。就算继续等下去,也是毫无线索。可是论及找人,李放既然没有来朔州,天大地大,谁也不知他是从那条路上走的。他们正左右为难之际,突然听到了稷都城传来的消息——北梁皇帝慕容傲被鸣沙寨的逆贼陆万象所刺杀。

淮北王慕容青莲本来得知消息,要带护城军进宫护驾,却被禁军阻拦,以致错失良机。如今淮北王正颁下王令,命各地州府肃清潜藏的鸣沙寨势力,务要一网打尽。而对贼首卓小星、陆万象、唐啸月等人更是许以重金悬赏。

慕容傲并未立下太子,不知慕容青莲使了什么手段竟在朝堂上得了过半大臣的支持,将在丧期结束之后正式继位为北梁皇帝。而原来一直被认为是储君人选的慕容傲嫡子慕容泽在此事之后竟是幽居府中,一言不发,似是已经放弃了与慕容青莲争斗的打算。坊间也有传闻,是慕容青莲自己弑父篡位,慕容泽已经被他软禁。而慕容青莲之所以未曾杀他,只是因为他手中握有半块幽州军的虎符。

这些事情的真真假假难以定论,但有一件事却是确定的。

慕容傲已死于陆万象之手。

这个平生最大的仇人已死,卓小星心底略感轻松,但也笼罩着无法形容的阴霾。

慕容傲与十大罪者。

伶仃夫人与生死阁。

萼绿华与琅嬛胜地。

当年落日关之事,到底还有多少人与势力掺杂其中?李放和生死楼到底在其中扮演着何种角色,还有陆三叔所说的,那个鸣沙寨内部的叛徒究竟是谁?

如果真的是三叔最后杀了慕容傲,不知道三叔是否从慕容傲口中得知了当年之事的真相,还有她是否已经平安离开稷都城,撤往鸣沙寨。

蝉衣听闻此事,惊得半天说不出话,当下便决定转道西北,回鸣沙寨去寻找师父。

而杨桀自从接受了伶仃夫人已死的事实之后便日渐消沉,最后决定回尧山给她修一座衣冠冢,顺便去翻一翻当年丁之雄和寒月夫人夫妇留下的典籍,看看是否有其它突破生杀刀法第七层的方法。

而卓小星则决定自朔州南下,渡黄河、汉水前往襄阳。三叔固然很重要,而在她心中还有更为重要之人。

无论如何,她一定要找到他,将事情的原委问个清楚。

如果他平安活着,他最终一定会回到襄阳。如果他死了,那里也一定会有他的消息。

她不愿意冤枉了他,更不愿意他一个人背负着那么沉重的罪孽活着。

如果仇怨是一个死结,她一定要厘清其中所有的线头,证明他的清白。

就算他真的有罪,她也愿与他一同背负。

她一路晓行夜宿,终于到达黄河岸边。本想着今日渡河,少说也能节省半日脚程。谁知这瘦马着实驽钝,紧赶慢赶,还是误了最后一趟渡船。

她牵着马,一边安慰自己:“说不定李放现在也在路上呢。去太早了也不过是空等……”

可是忽又想起,蝉衣曾说李放本来是要去金陵的。又觉得若是自己去襄阳晚了,只怕要与他当面错过,当下患得患失、惆怅万端,恨不得凭空肋生双翼,飞渡大河才好。

她转过堤岸,上了山坡,看到在离渡口几十丈远的河岸之上,竟泊着一艘高大的楼船。

山坡上原有些茶水摊,卖些酒水、吃食,专做船客们的生意,也有渔家卖些新捕捞的渔获。卓小星要了几个窝头,趁机问店小二道:“店家,那艘大船是哪儿来的?可能渡人?”

店小二四下望了一眼,小声道:“那可是官家的船,又怎么会渡普通人。客人若要渡河,还是等明日的好。”

“官家的船?”

店小二道:“不错,那船上的小姐可凶的狠。”他指了指斜方一个卖鱼的小摊,道:“方才他们来这里买鱼,因嫌东西不新鲜,狠狠地抽了渔家几鞭子。不过听他们的意思,倒是也急着渡河去南岸呢。”

卓小星接过窝头,道了声谢,转身离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