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5节(1 / 2)

加入书签

盛天飏胸有成竹地道道:“一个多月前,杨桀曾回了一趟鸣沙寨,他说阿星已经与南周那位竟陵王有了婚约,我想既然如此,为了南周的利益,这位竟陵王应该会极力劝说她不要阻挡柔然大军南下才对。”

陆万象摇摇头道:“老五,你这么想便是太小看这位竟陵王,也太小看阿星识人的眼光了。”

盛天飏一怔:“三哥,此言何意?”

陆万象脸上浮现笑意,道:“那位竟陵王胸中有大格局,他之所为可未必会如你所料。”

五日之后,这封信便经由鸣沙寨的情报网,传送到襄阳竟陵王府,到了卓小星的手中。

只是这样的机密之事,整个竟陵王府有权知晓的也只有李放、卓小星、谢王臣、红酥四人而已。

谢王臣回到王府,得知消息,发出一声惊叹:“什么?柔然入侵,怎么会偏偏在这个时候?”

李放淡淡道:“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谢公子应该是心知肚明,不是吗?”

谢王臣一阵心虚,以朱明弓谱相赠百里不生,并暗中与柔然达成出兵协议本就是他亲自完成之事。虽然在这之后不久,他便被逐出了谢家,但是对这桩事情他本身确实是知情的。

他干笑两声,将话题岔开去。

李放眸沉如水,目光仍然投射在那张短笺之上,不过是寥寥数言,他却已经看了很久。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向卓小星这边看了过来:“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卓小星松了一口气道:“事不宜迟,我已经整理好行装,立刻便回西北去。”保护西北边民免受柔然的侵扰,这是凉州军的使命,亦是当年稷都城外她对他的承诺。若是有朝一日柔然南下,她一定拒其于雪岭关下。

如今南北战事胶着,淮南更是已被围城二十多天了,若是让柔然兴兵南下,说不定可以一解襄阳、淮南两线危局,方才她还真的怕他会改变注意,阻拦于她。

而他终究还是她所认识的那个竟陵王。

谢王臣闻言,扭头道:“回西北,你回西北干什么?”

他随即反应过来,张大了嘴巴道:“喂,卓姑娘你该不会是想回去抵挡柔然大军吧?”

卓小星目光遥望北方,轻声道:“昔日我父亲与六位叔父义结金兰建立了鸣沙寨,鸣沙寨自立寨之初便立足西北,正是为了拒柔然与魔教于西北之外,保境安民。如今我既然身承鸣沙寨主之位,岂能弃西北之民于不顾?”

谢王臣道:“柔然大军少说也有二十万,而你没有一兵一卒,回去又有什么用?”他转头看向李放,道:“王爷,卓姑娘可是与你有婚约,你快劝劝她,怎么说也不能让她回西北送死吧……”

李放目光幽深,亦是同样望向那看不见的北国,摇头道:“不,我相信她,而且谁说鸣沙寨没有一兵一卒,当年的凉州骑兵也足以与幽州骑兵分庭抗礼。而阿星出身将门世家,更是凉州军的统帅,当初能一解兰陵之围,日前在穰城之战中以两万骑兵便追得幽州骑兵二十万人仓皇逃窜,溃不成军。如今西北之困,我想唯有她才能一解此局……”

谢王臣一愣,当年的凉州骑兵自从凉州城破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难道——

他目光炯炯有神,向卓小星望去——

卓小星点头微笑,回应了他的猜测道:“凉州骑兵如今仍有十万之众隐藏在西北,只是化整为零行动,自凉州城破,九年以来,我们多次打退柔然人的入侵。对付这些草原人,我是再熟悉不过了。而且如今三叔与五叔为此事争执不下,我非得亲自回去处理不可。”

谢王臣咋舌道:“天啦,卓姑娘你手中竟然尚有十万骑兵——”

谢王臣长期帮助广陵王打理东府军务,自然知道南周与北梁相争多年,始终难占上风,原因之一便在于南周很难建立起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若是有这么一支骑兵,隐藏在敌人的后方,能够随时切入北梁的心脏地带,必将会对南北僵持的局势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他眼中精光一闪,似乎想要说些什么,可是动了动嘴唇,终究是欲言又止。这样的道理连他都明白,李放又怎么会不懂。

这样的小动作又怎么瞒得过卓小星,察觉到他神色有异,便开口道:“谢公子,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谢王臣咂了咂唇,陪笑道:“卓姑娘,据我的估计,柔然大将百里不生极有可能已经练成了朱明弓谱,甚至有可能已经突破了洞微之境,卓姑娘遇到他要小心。还有……”他不知道从哪里翻出了一本薄薄的书册来,道:“其实那本朱明弓谱只是朱明早年的弓谱秘笈,他晚年另有遗著,记载了他的一些武学心得,以及朱明弓谱的一些弱点。卓姑娘若是将来遇上百里不生,这本遗篇或许有用……”

卓小星惊喜道:“谢谢你了。”朱明曾经是乘化境的强者,他的遗作哪怕并没有与朱明弓谱相关的内容,对他们这样的习武之人也能有所启发。

她双手接过,将这本习武之人梦寐以求的册子揣到怀里。

谢王臣惭愧道:“这件事情说到底我们谢家也有责任,我也该尽一份心力……”

卓小星哪里知道柔然南下他们谢家也有功劳,以为他说的是当初他向百里不生挑战失败以致朱明弓谱落入柔然之手的事,心道这也不是你故意输的,她正想安慰谢王臣两句,却听门外环佩声动,红酥已经走了进来,她手上拿着一个巴掌大的袖囊,看起来沉甸甸的,怕是装了不少东西。

“卓姑娘,马匹已经备好。还有,回西北恐怕要经过北梁的地界,为了避免遇上麻烦,一应可能用上的身份令牌、通关文书之类我都已经命人准备好了,放在这里。”红酥不愧是竟陵王府的管家,从卓小星告知她自己要回凉州不过短短半日时间,便将卓小星北归的一应事情全部都料理好。

卓小星感激道:“红酥姐姐,多谢你。”

她的目光朝李放望去,李放亦望着他,虽然自屠九鸣那里得知消息之后,她便知道她与李放分别在即。她不可能放下西北的鸣沙寨与那些在鸣沙寨庇护下的北地边民,而他也万万不可能在南北大战如火如荼之际离开襄阳,与她一起前去西北。

想到当真就要分开两地,何况如今烽火遍地,音书难通,她觉得很不是滋味,她好不容易才确定了他对自己的心意,好不容易才解开彼此心里的结,这么快便要分开,她并不甘心。

李放看着她的目光亦满是留恋与不舍,可是他并没有挽留她,他也无法挽留她,只是轻轻握住她的手,温柔地道:“我送你出城。”

作者有话说:

这一卷还有最后一章,珍惜现在的竟陵王,马上就要分开了。还真有点舍不得。

第136章 烽烟炊烟

黄昏时分, 襄阳的北城门,两匹栗色马并辔出了城门。

李放骑马在前,他的速度并不快, 卓小星亦是不紧不慢的跟在身后。两人都知道这是离别前最后相聚的时光,都只希望这马可以跑得更慢一些,天可以黑得更晚一些。

可是再如何不舍,夕阳终是慢慢地落了下去, 李放回头道:“阿星, 我想带你去一个地方。”

他的目光有些怅惘,又有些歉然:“你在襄阳偌多日子, 我却忙于战事,从来没有带你出城好好游览。我本想着等到战事结束,定要带你领略南国风光。不想风云变幻,你这么快便要北归。而有一个地方的风景,是我最想带你去看的。”

“可是……”卓小星微微蹙眉,能与李放在一起的日子, 每一秒她都无比珍惜。然而塞北离此路途遥远, 一路上还不知道会遇上什么事情, 这亦是她听闻消息连一日也不愿意耽搁,连夜北归的原因。

李放看出她的犹疑,微笑道:“你放心, 我带你去的地方不远, 很快便能到。”他一夹马腹, 栗马如离弦之箭向前驰去, 卓小星催马跟上。

行出未久, 便到了一处江畔。此时日已西垂, 江面上波光粼粼, 挽留着最后的余晖。连绵的堤岸不远之处,是一片刚发青的麦田,在更远的地方,则是一个小小的村落,黄昏时分,正升起袅袅的炊烟。

见李放下马,卓小星左看右看,这不过是襄阳城外一处寻常的荒野,她狐疑道:“不知道你所说的风景在哪里?”

李放扶着她下马,指着远方的烟火,两人偎依而立,李放轻声道:“阿星,那便是我最想来带你看的风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