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7节(2 / 2)

加入书签

先把地里原本种的水果蔬菜都催熟了,再催生红薯和土豆一类的。

农场的人手不多,秦让还跑了一趟部队,叫了不少兵哥哥过来帮忙。

大棚覆盖的范围不大,总的加起来也就一亩地左右,地里的水果蔬菜收完后,兵哥哥很快就在地里撒上了切好的红薯块,打算先让炸鸡催生一亩红薯,再催生一亩土豆,交替着来,方便计算亩产。

在温室的环境内催生一亩地和在下雪前催生一亩地,所消耗的异能相差并不大,炸鸡在下雪前,一次性能催生四十亩地的粮食,在温室的环境内也差不离。

等他们收完红薯,又重新撒上土豆块的时候,它刚才用来催生红薯的异能已经回得差不多了,同样的,等他们收完土豆,又重新撒上红薯块的时候,它刚才用来催生土豆的异能也已经回得差不多了,基本不会有异能枯竭的烦恼,就是耗的时间比较长。

但秦让他们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要是炸鸡愿意的话,这亩地的粮食他们能一直收下去,大不了就是多换几批人,他们除了最不缺时间外,还最不缺人。

可惜炸鸡不愿意。

它随许新月,很没有耐心。

不过,许新月在的时候还好,它不会想回到许新月身边,但不耐烦的会变成许新月。

才待了两个小时,她就想回去,因为陆白给她准备的点心吃完了,松子,她又不喜欢自己剥。

秦让时隔n多日重新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自然不可能就这么让她回去,伺候她就跟伺候祖宗似的,就差没有给她捶腿捏肩。

一亩红薯和一亩土豆收上来后,农场里搞数据的专家第一时间让人称重,称出来的重量让在场的人都惊了一下。

红薯亩产5509斤,土豆亩产3849斤。

红薯和土豆都是高产量的作物,饥荒前的产量也不低,收成好的时候,甚至比炸鸡催生出来的亩产还要高,但那是饥荒前。

饥荒开始后,亩产就大打折扣,只有一半都不到。

秦让得知这个数目,当下就在心里算了一笔账,然后,皱眉说:“亏了。”

一旁的许冬至听了,问他:“什么亏了?”

“催生水稻亏了。”秦让说:“炸鸡催生水稻,平均亩产在六百斤左右,去掉谷糠,大概还能剩四百多斤的大米,一斤大米大概能换三斤红薯或土豆,四百多斤大米大概能换一千两百多斤的红薯或土豆,就算按一千三百斤算,再加上一百多斤的谷糠,也是亏了,亏大了。”

秦让说到最后,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这不仅仅是差了几倍的数量,是能多救几倍的人啊!

但事已至此,也只能庆幸他们发现得及时。

等第二批红薯和土豆上称后,他的心又滴了一次血。

因为第二批红薯和土豆的数量都比第一批要高,还高了不少。

第二批红薯亩产7825斤,土豆亩产5962斤。

之所以两批数量差这么大,是因为第一批的种不行,是旧种。

第二批的种他们是从第一批收成里面拿的,是新种。

第三批他们又是用的新种,出来的产量就和第二批差不离,也就是说,第二批的产量,才是由炸鸡催生的红薯和土豆该有的产量。

这趟过来炸鸡总共就催生了三批,因为许新月要回去了。

秦让想着今天陆白他妈过来,倒没有强留他们太久,主要也留不住。

原本他还想着留下炸鸡在这里催生,他先送许新月他们回去,但炸鸡不干,它直接原地消失了。

他们到家的时候,陆白他们已经到了有一会儿了,沈追司还没走,很明显是要留下来吃晚饭的。

许新月他们到了后,他就去厨房给陆白打下手,把招待钱爱香的活计给了许冬至和许新月。

秦让部队里还有事,不能留下来吃晚饭,把许新月他们送到就匆匆离开了,都没进屋和陆白他们打声招呼。

钱爱香坐了几天火车,有些累,吃完晚饭后,陆白就带她去洗漱休息,沈追司也没待太久,和许冬至一起把锅碗瓢盆洗了,就准备离开。

离开之前,他和许冬至说,沈老太太明天想请他们,还有钱爱香去大院吃晚饭,算作双方家长见面,顺便谈一下婚礼的事情。

许冬至应下了。

第二天下午,沈追司开车来接他们去大院吃晚饭。

吃完晚饭,沈老太太和钱爱香谈了不少婚礼的事情,等她们俩谈完,沈追司才开车送他们回家。

之后的日子,就是两边各自忙活。

他们大队里的人,一直等到钱爱香忙活开来,才知道许新月和陆白下个月初二要结婚。

和沈追司,还有秦让一样,大队里的人知道这个消息后,并没有太惊讶,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他们俩自从搬进一个家里开始,就和结婚了无异。

要不是饥荒年里,很多人都没办婚礼,直接凑在一起过日子,肯定有不少说他们俩闲话的,虽然他们大队里私底下说他们俩闲话的一直不在少数。

因为要筹备婚礼,许新月他们仨难得在村里走动起来,当然,许新月和陆白话还是不多,主要是许冬至和钱爱香说。

在村里走动起来后,钱爱香才知道许老太太他们的存在,还见到过,因为两家离得不远。

她路过的时候和许冬至问起,许冬至没有隐瞒,把他们和许家人的事情简单和她说了。

钱爱香听完后,心情略微有些复杂。

因为她和许老太太一样,都是个偏心的,只是她没有许老太太那么极端,她就算再偏心陆玉,也不可能像许老太太偏心许建国那样偏心陆玉,更何况许建军还是许老太太的亲儿子。

相比于许新月他们家,许家的生活可以用穷困潦倒来形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