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354尝到你的后悔,我非常开心。(1 / 2)

加入书签

进了有爹妈群,点开缩略图,画面里除了宁瓅还有招质。宁昭同看着俩丫头在雪山之前靠在一起,雪白的长裙衬着暗绿的草地,忍不住摸了两下。

也想起来是怎么回事了。

“年前跟老陈带着孩子去参加他外甥的婚礼,瓅瓅说人新娘子婚纱好看,自己也想穿,”宁昭同解释,“问清她就是想穿漂亮裙子,我让她去体验店里试试。这丫头主意大,说也没说一句就去了,好歹知道找个大人。”

沉平莛淡淡一笑:“那也是孩子。”

“好歹成年了,”说到这里,宁昭同忍了忍笑,“刷的你的工资卡。”

“嗯?”他颔首。

“家里工资卡都堆门口,孩子随手一拿就拿到你的。”

“说明孩子待见我。”

“孩子待见你?”她翻旧账,“她一出生你就说她长得丑,她能待见你?”

“……”他捏了下鼻梁,“这种话也跟孩子说?”

“那没有,不过以后不一定。”

他轻笑出声,把她掀下来,从侧面搂住她:“我打算,退下来后,公布自己的财产。”

宁昭同怔了一下:“……这,这不是你自己一个人的问题吧?为的什么?”

开这个头,可太得罪人了。

“求个声名,”他神情骤然一淡,“以后鲁妍也不好找我麻烦。”

她听得有些没滋没味的:“你是真担心她下手,还是不留退路心里不踏实?”

他看着她,摸了摸她的脸,片刻后,有点自嘲地笑了一下:“我这把年纪了,难免活得瞻前顾后一点。”

“懂了,就是不信我。”

“怎么不信你?”

“你要信我,你还能担心自己晚年无依无靠?我仨闺女一儿子呢!”

“又来胡搅蛮缠了。”话是这么说,他眼里却是满满的纵容。

他的隐忧自然不是无人奉养,她不可能听不明白。

“平莛同志,不要转移话题,这分明就是你对我缺乏信任。你惯着我那么多年,我就不能也惯着你的晚年?”宁昭同佯作不满,又感叹,“算了算了,世情冷暖,人走茶凉。寡人当年在九州说一不二,现在许个那么小的承诺,连临近退休的老同志都不信我了……”

他被逗得有点压不住笑意,捏了一下她的鼻子:“你期不期待我退休?”

“我当然期待。你期不期待退休?”

他换了个用词:“我很想回到有你的家,想了很久了。”

她笑:“有我的家也有其他不想见到的人,男人,那怎么办?”

他探过来吻了她一下:“无妨,我眼里只有你。”

想和她十指交握躺在后院的大树下,蝉鸣声声,阳光从树叶的罅隙中漏下来,映亮她的睫毛。那样一方天地里除了他和她没有任何人,只有时光在周遭来去,爬上他们的眉头。

那样,他就不怕老去了。

转天宁昭同接了个专访邀请,过玄女儿吴培风亲自给她打的电话,允允最近在新京报实习。小姑娘挺有个性,倒也不缺分寸,知道宁阿姨同意是念着情分,采访的话题便早早就发过来了。

宁昭同简单翻过一遍,没有什么很尖锐的问题,但也保证了一定的深度,最后应该会是一篇不错的访谈。打开软件,屏幕里很快就浮现出一张化着烟熏的漂亮脸蛋,声音听起来却又脆又甜:“宁阿姨,上午好。”

宁昭同微微一笑:“上午好啊允允,好久不见了。”

吴培风跟宁昭同聊了几句,看时间不早了,便说直入主题:“宁女士,那我们就开始吧。”

宁昭同坐到高凳上,开玩笑:“好,吴记者,你说吧。”

-

记者:第一个问题,您是如何看待《明光》这个为您量身定制的IP的?

宁昭同:《明光》作为一个IP的话,我就不认同它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了。我是说,IP作为适宜二次或多次开发的作品来讲,这个概念上。你要是去问韩非,他大概率不会赞同《明光》是一个IP,《明光》目前也没有更多的开发计划。至于如何看待《明光》,作为一个读者,我非常喜欢这个故事,它探讨的问题足够多元与深入;而作为一个参与者,我很开心能饰演宁昭这个角色,也很感激它为我带来的一切荣誉。

记者:您会如何评价“宁昭”这个角色?

宁昭同:一个不够合格的父母,一位勉强合格的君主。

记者:您从社会身份和家庭身份的维度评价了这个角色。然而,在家庭身份这一维度上,您并没有提到宁昭作为妻子这一点,是有意为之吗?

宁昭同:算是吧,我倾向于宁昭没有担任过“妻子”这个角色,至少在她即位过后。她是一个父权制帝国的女性统治者,用更具有互联网风格的语句来描述,她是一位“女爹”,是强力父权的象征。所以我说她是一位“不够合格的父母”,而不是一位“不够合格的母亲”。当然,我下判断的理由是宁昭对家庭的责任有缺失,这可能是基于性别刻板印象和母职刻板印象的。也是在同样的意义上,我认为宁昭不是一位“妻子”,她从来不需要向一个“丈夫”尽到所谓妻子的责任。从朴素的性别分工角度考虑,太师应该更符合“妻子”这个描述。

记者:您为什么觉得宁昭只是一位“勉强合格”的君主?您是如何定义“明君”的?

宁昭同:明君嘛,以百姓心为心,勤政克俭,虚心纳谏,多公少私。但我的理解意义有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和两千多年前相差太大了,不管是明君还是昏君,都不是一个让我足够满意的统治者。我说她勉强合格,也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我不喜欢君主制,再好的君主也是君主。

记者:您说《明光》里的秦国是一个父权制帝国,那您如何看待里面的女权、乃至母权的元素呢?

宁昭同:啊,《明光》里面有“母权”的元素吗?要大部分社群都由母亲掌握领导权才算母权吧?至于女性主义色彩,应该是有的,但实话说,做的不算出彩。从社会背景上讲,战国末期到秦朝,父权对女人的压迫还没有像后世,比如说明清那样,体现得那么极端。《明光》里对女性力量的呈现应该说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通过反抗父权体现出来的。

记者:是的,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对《明光》电视剧,以及电影《山河承平》的审美分析,说里面的女性角色常常是健壮的、丰饶的。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常常想起母亲,而且是更原始意义上的、大地一般宽阔野蛮的母亲。

宁昭同:宽阔野蛮的母亲,我很喜欢这个意象。

记者:那您作为一个母亲,对您的孩子会有什么期许呢?

宁昭同:我希望他们也能野蛮一点,尤其是我的女儿们。她们是女人,有卵巢、子宫和生育能力,上天赋予她们创生的能力。如你所说,这样的能力是承载自大地山川的,于是我希望她们能生气勃勃,甚至如野兽一样蛮横。她们在血和痛苦里被分娩出来,她们会具备面对一切的能力,直至成为自己完全的主宰者。

记者:非常动人的期许。您的先生赞同您的育儿观念吗?

宁昭同:要获得他的赞同实在是有点难,他更喜欢说一些“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的话。但女儿身上我的基因占了更大的一部分,我对生育她花费的精力也比我的先生多得多,所以我先生的话语权比不上我。当然,我们的女儿从小就很有主见,大部分时候我们都只是选择尊重她,而没有什么“期许”的余地。

记者:您会觉得,您对女儿的期许,和对宁昭的评价之间,有一些冲突之处吗?您批判宁昭,基于一种现代的平等的观念,可您对女儿的期许,却是来自最原始的社会状态。

宁昭同:我不觉得存在冲突,这本身就是两个维度上的事。对宁昭的评价里,我谈论的是一种政体,或者更准确一些,是大部分人的生活,是一个公共议题。而我女儿的教育问题,不会也不该成为一个公众议题。何况,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区别还是很大的,我们取原始社会的某些气质,取现代社会的制度精华,不冲突啊。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嘛,虽然我觉得某种意义上精神野蛮一点也是好事。

记者:您的孩子现在是没有上学了吧?

宁昭同:没有在学校里上学,每天还是要学不少东西的。

记者:是什么考虑呢?

宁昭同:我自己不认同如今的公立以及私立小学的教育模式,不是说不好,但我认为不适合我女儿。我女儿从小就喜欢大自然,童年只有一个,我不想把她束缚在学校里。我现在春天会带她去放风筝,夏天会带她去森林里采蘑菇,秋天带着她捡叶子做书签,冬天找个有雪的地方堆雪人打雪仗。天天在外跑,小丫头特别壮实,不过也黑得跟碳头儿似的。

记者:您女儿如今的事业,是她自己想做的吗?

宁昭同:她想做,但不论是她还是我们,都没有把那视为一份事业。这样挺好的,出于一颗赤子之心,孩子就不会有什么压力,也会愿意投入足够的热情。

……

这篇采访报告最后发在了新京报书评周刊里面,韩非说上了个热搜,网友要把他们俩夫妻开除东亚籍,或者追着问她还需不需要女儿。

宁昭同微微一笑,叫了一声然也,带着他进了房间,上了楼。

郑其愈和孟峡峰的事,该做一个了结了。

因为虚弱,郑其愈显得很平静,而孟峡峰看来的目光浸着说不出的东西,似悔似恨,看得宁昭同心情愉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