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34节(1 / 2)

加入书签

然后用力关上院门。

孙氏气的七窍生烟。

“有财媳妇,你在这干啥?”隔壁王婶子从田里回来,“村口有两个桂花村的后生过来,好像是你娘家的人,巡逻队看到两人身强力壮的,没敢放进来,你赶紧去看看吧。”qqxδnew.

大河村的巡逻队渐渐有了章程,单个外村人来,盘问清楚后可放行,两人及两人以上,要找什么人,需要在村外等着,会有人去通知。

孙氏走到村口,看到是自己娘家两个大侄子。

“姑,阿奶让我们来借粮食。”孙家大侄子直入主题,“桂花村地里的粮食全都干死了,阿奶说今年我们全家都得靠姑。”

孙氏头皮发麻,孙家上下快二十口人,全靠她,她靠谁?

她没好气的道:“大河村的粮食没干死,但也还在地里长着,我去哪里给你们借粮食,等地里的稻子收上来再说吧!”

到时候借个十斤出去,也算是对娘家有情有义了。

日头渐渐升起来。

程弯弯和四个儿子终于抵达了河口镇。

她再一次交代赵达:“他达叔,午时末,城门口汇合,你可千万不要自个一个人先走了。”

没有牛车,她又得徒步走回家,这是一件要命的事,天天这么走来走去的话,她宁愿不做生意了。

赵达自然是应下来,这母子五人一来一回,他能赚十文钱。

昨天晚上程弯弯和吴慧娘用两斤石花籽一共做了三桶冰粉,算下来能出三百五十碗有余。

光是南府书院吃不下这么大的体量,她决定先带儿子们去码头上试一试。

河口镇的码头不算大,但也人来人往,一艘船停下后,就有许多壮汉上去搬货,有的扛着货走了,有的搬完了又回到码头等活儿,人群是流动的。

程弯弯在码头上随便找了几块废弃的板子,搭了一个临时的矮桌子,然后就开始吆喝。

河边没有建筑物,也没有树,太阳火辣辣的照下来,那些壮汉恨不得光膀子干活,冷不丁听到有人卖啥子冰粉,还免费试吃,立马有人围了过来。

第51章 赵二狗算错账

“免费试吃限量十份,先到先得!”

十碗冰粉呈一字在桌子上摆开,粉色的瓷花,淡黄色的冰粉,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有早就热的受不了的汉子拿起碗就灌下去,顿时就惊住了。

“特娘的,这啥玩意儿,吃起来咋跟冰块似的,不过比冰块更甜!”汉子抹了一下嘴巴,“给我来一碗!”

程弯弯笑盈盈的道:“这是冰粉,三文钱一碗。”

听到要三文钱,汉子有些迟疑,随即又想到,有些驿站里一碗白开水都得一文钱,人家这东西应该是放了红糖,还冰凉凉的,吃起来特别爽,卖三文钱也不算太贵。

汉子从腰包里摸出三个汗淋淋的铜板扔在桌子上:“赶紧给我盛一碗,这鬼天气,热死个人。”

程弯弯丝毫不嫌弃的把铜板接过来,吆喝起来:“三牛,上一碗冰粉!”

赵三牛麻利的将试吃的碗洗干净,然后盛出来一碗凉飕飕的冰粉,递给那汉子。

汉子连勺子都不用,直接拿着碗灌下去,痛快的道:“这东西比吃冰块都解暑,要是便宜点我还真想再来一碗。”

这汉子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引来的其他人汉子的注意,小摊边上不一会儿就围满了人。

程弯弯收了钱,吩咐赵三牛上冰粉,然后对老大老二道:“就照刚刚那个程序来,你们两个记住了吗?”

赵大山点头:“娘,我都晓得。”

赵二狗拎起一桶冰粉,迫不及待道:“娘,我们先去了。”

两兄弟拔腿就去那边的西码头,生怕去晚了耽误做生意。

赵四蛋乖乖的在一边帮忙给冰粉里加红糖或是山楂,有些手忙脚乱。

赵三牛不断的盛冰粉,手都感觉不是自己的了,直到一艘船停在河面上。

如今干旱已久,河道下沉,来河口镇的船只渐渐减少,刚停下一艘船,所有的汉子飞一样的就冲了过去。

而桶里只剩下薄薄一层冰粉,就这么小半个时辰,竟然卖出去了一百碗有余,进账三百多文钱。

“东西收好,我们去找大山二狗。”

程弯弯将临时桌子拆掉,打算等会带到南府书院门口,支起来还能继续再用用…

赵三牛不解的问:“刚刚还有好多人想买冰粉,等他们搬完货应该就过来了,这么早走干啥?”

程弯弯一边收东西一边道:“这就叫做饥饿营销,当一件东西一直供应时,他们不觉得有什么,但当随时可能断货,下次我们来的时候,这些人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冲过来,而我们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收工。”

赵三牛似懂非懂,默默地去收拾餐具了。

赵四蛋眨了眨眼睛说道:“娘,刚刚有个人一口气买七碗冰粉,你咋那么快就知道要二十一文钱?”

他还掰着手指头在算呢,手指头不够用,正在默默地找脚指头帮忙,娘已经不声不响就把二十一文钱收到兜里去了。

程弯弯发现这小子很善于观察,手忙脚乱的时候竟然还能注意到这样的细节,她笑着道:“这是算术,娘的外婆以前做过小生意,跟人学过怎么快速算术,娘也稍微学了点皮毛,你想学吗?”

赵四蛋用力点头:“我要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