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110节(1 / 2)

加入书签

因为没有多余的笔墨纸砚,考试也很简单,分成两大板块,默写背诵和算术。

程昭现场出题,并记录分数,沈正巡视监考。

“第一部 分,默写单字。”程昭朗声道,“人。”

他话音一落,底下的学生们在沙盘上写下一个“人”字。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字,也是所有人第一个学的字,基本上所有人都写对了。

“初。”

这个字,就比较难了,一半人死在了第二题。

程昭低头,在纸上做记录打分。

一个字一个字默写下去,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力不从心。

默写一共是三十个字,默写结束后,是背诵,程昭读一句,底下的人集体读下面一句,谁没有张口谁扣分,沈正负责盯梢,他读书不认真,监考的时候特别上心,谁在里头滥竽充数,一下子就被他揪出来了。

最后一个板块,是算术题,程昭出题,学生们在沙盘上写答案。

考试整整进行了接近两个时辰才结束。

学生们考完就可以走了,程昭和沈正留下来统计分数,还要进行分班。

一共七十二人,甲字班和乙字班各三十一人,人数统计写好之后,张贴在祠堂门口。.

那些刚考试完的学生并没有离开,呼啦啦全都围过来看。

“我竟然在甲字班,我这么厉害的吗?”

“我在乙字班,也很厉害了,我还以为程表哥不要我了呢,我太笨了。”

“我的名字写在甲字班第一个,是不是表示我是第一名?”

赵铁柱眨巴着眼睛问道,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期待,程表哥说过了,第一名可以奖励文房四宝一套。

程昭开口道:“这场考试是摸底,没有具体排名,为了发奖励,只宣布两个班前三名的学生,甲字班,第一名赵四蛋,第二名赵二狗,第三名赵铁柱。乙字班,第一名赵大旺,第二名朱虎子……”

被叫到名字的学生们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程昭继续道,“除了设立前三名奖项外,以后进步最大的学生也能获得奖励,大家一定要好好读书。”

“我们一定会的!”

孩子们大声说道,声音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这边赵二狗有些不服气:“表哥,为啥只有三道算术题?”

他算术学的最好,要是有二十道题,他一定能拿到第一名。

程昭被问住了,因为本朝不太重视算术,所以科举考试中算术一向是当做附加题存在,仅有一题而已,南府书院也不太重视算术教育,《九章算术》这本书先生只是一提而过,没让他们必须去读。

他受影响不重视算术,出题的时候本能的就降低了算术题的比重。

但其实仔细想想,大河村的学生,又能有多少真正的走上科举这条路呢,认字差不多之后,算术对他们而言应该更重要,学会了算术,可以算账,就能去镇上铺子里当个小学徒,总比在地里刨食强一些。

程昭开口道:“下次考试,会增加一些算术题。”

赵二狗撞了一下赵四蛋的胳膊:“下次我就是第一名了,你别高兴的太早。”

赵四蛋不甘示弱:“我算术学的也不算差,等着瞧吧。”

程昭默默地决定,等会回去了要温习一下《九章算术》,他其实只会使用算珠,算术里一些运用理论也没有太懂,为了让自己担得起先生这个身份,他必须抽时间通读这本书。

一群人站在祠堂门口聊天时,不远处,一群妇人突然朝祠堂围过来了,每个人手里都拎着一袋粮食。

“程童生,这是我们家补交的束脩费,十斤大白米。”

“上回我家就给了两担干柴,实在是太少了,我又带了八斤米过来,你可一定要收下。”

“我家孙子连全家人名字都会写了,都是程童生的功劳,这几个大馒头你可一定要收下。”

“我们家攒了三个鸡蛋,程童生拿回去煮着吃了,补身体呢。”

第174章 宣传土炕

祠堂门口格外热闹。

四五十个妇人过来送束脩费,都是之前给少了的,现在来补上。

大白米、粟米、白面、鸡蛋……还有做衣服的布料,各种各样的东西,堆在青石板上,像一座小山。

村里妇人怕程昭不要,扔下东西就走了。

程昭的心绪有些复杂,他缓声开口道:“大山,你们帮忙把东西都拿回去。”

沈正和阿福也帮着一起扛东西,一行七个人,将一大堆东西运回到了程弯弯家的院子里。

那边这么热闹,程弯弯自然知道是村里人去交束脩费了。

她稍微清点了一下,大白米一共六十斤,粟米一百二十斤,还有二十多个鸡蛋,一块猪肉,七八块细麻布,这些东西加起来也能值接近一两银子了。

这是程昭应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