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120节(1 / 2)

加入书签

上面是一道数学题,应该是取自《九章算术》,这本书算是古代数学的集大成者,有许多比较贴近现实的题目。

“某县大村有七,小村有二,一大村加两小村可供一千六百八十村民居住,两大村加一小村可供两千两百八十村民居住,问,大村与小村分别可供多少村民居住?”

赵二狗脑袋都快抓秃了:“这一题好难,昨天想到今天,也想不出来。”

他现在已经算是很精通算盘了,但是拿着算盘也不知道从何下手,脑子里一团浆糊。

他们俩在这边说话时,程昭不知何时也走了出来,他开口道:“这一题是这样的……”

他昨天研究了许久,找到了解题的方向,算出来结果是对的。

他仔细讲解:“我们来假设所有村民都居住在大村,那么……”

程弯弯在边上听着,很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非要用假设法,绕来绕去,听的人头大。

她看到赵二狗脸上迷茫的神情越来越浓,头发都被抓秃了。

她叹气,看来只能她来上了。

“昭儿,我觉得可能有个更简单的方法。”她开口说道,“我们换一个假设方式,假设一小村能容纳甲个村民……”

赵二狗不耻下问:“甲是啥意思?”

“这代表我们暂时不知道的数字,一小村是一甲,那么一千六百八十减去二甲就是大村能容纳的人数。”程弯弯的语速放很慢,便于两人理解,“按照假设,两个一千六百八十减去二甲,再加上一甲,就等于两千两百八十,我们再把甲是多少算出来。”

她伸手把毛笔拿过来。

古代就是这点不好,不是阿拉伯数字,都是繁体字,写一个数字要写半天,看这种数字大写没办法形成第一直觉的数字,要在心里换算成2(1680-2甲)+甲=2280,这样就直观多了,瞬间得出答案。

她笑了笑:“甲是九百六十。”

古代也是有乘法表的,简单乘法表赵二狗已经学过了,算这个能算清楚,但是算的很慢。

他把这个过程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眼睛瞪大,不可置信道:“娘,你也太聪明了,我竟然听懂了,我知道咋算了,原来这么简单。”

程昭也是满脸不可思议:“二姑,你这方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南府书院的先生没有讲过这方面的题目,但是他看过一些相关书籍,用的都是假设法,或者用算筹来排列计数,无论哪种方式,都很慢,至少需要一盏茶的功夫,可是用二姑这个办法,只要弄懂了原理,以后遇到差不多的题目,可以说,一瞬间就能写出答案。

程弯弯咳了咳道:“我们家做生意,天天要算进项出项,慢慢地就有自己的法子了。”

“哎,你们在聊什么,喊了半天也不理我。”沈正凑过来,“不是吧,怎么在说算术的事,看到就头疼,我走了!”

他拔腿就跑。

被程昭揪住了后领子:“沈兄,你过来,我告诉你一个解算术的法子。”

沈正欲哭无泪:“科举又不考这个,我不学。”

“科举只是不重视算术而已,不是不考,每年试卷最后一题就是算术题。”程昭将他拽进房里,“坐下,好好听我给你讲一遍,二狗,你也进来,我们重新梳理一遍,将这种解题方式记录下来。”

程弯弯笑了笑,继续忙活手中的活。

一直站在不远处的曹莹莹神色极其复杂,第一天来这个家,她就知道这个家和普通农户不一样。

但是这一刻她才清晰的知道,这里不同于其他村户人家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有赵婶子。

赵婶子认识字,会算术,很温柔,好像什么都会,根本就不像是普通的农妇,反倒像是进过学堂的大家闺秀。

总觉得赵婶子不是个简单人。

第190章 卤味生意交给谁

渐渐入秋了。

连着下了几场雨,大河村的大河渐渐蓄了水,一条河蜿蜒流出去,在阳光下波光粼粼。

这三五天时间,村里人一起动工,将学堂修起来了,一共四间,三间当做学堂,另一间是给来教书的先生居住的,门口还修了地坪,地上铺的是从山上运下来的平整石块,看起来也算是干净整洁。

学堂修建好之后,村里人就开始忙秋种了,这是很重要的时节。

大河村秋天主要是种麦子,先要耕地整田,由于村里户数多,田地也多,耕地需要轮着来。

大概是十户供养一头牛,十家人轮流耕田。

程弯弯家是五亩水田,八亩旱田,还是下等的旱田,需要肥田才能提高麦子的产量。

赵大山和赵三牛在田里负责耕地施肥,两人都是庄稼一把手,各方面细节都不需要程弯弯多说。

赵二狗忙完该做的事情后,来找程弯弯商量。

“娘,现在家里也忙的差不多了,我想扩大卤味生意。”他算了算开口,“吉祥酒楼加上醉仙楼,一天需要三百五十斤左右的卤味,我觉得需要找些人来帮忙。”

程弯弯点头:“先说货源,村里几个猎户的野味货源不太稳定,最好是去跟镇上的屠夫合作,一个朱屠夫不够,再找几个,货源稳定后,这门生意才能长久做下去。再则,之前七八十斤卤味就得分成好几锅来煮,三百斤那得煮一天,确实必须找人,你心里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赵二狗想了想道:“照这样来看,至少得安排三个大锅子,还得准备大柴房,不如在旧房子那边来做这个活儿,王婶子家就在隔壁,不如把这个活计交给王婶子来做,王婶子负责煮,永成叔收拾内脏啥的,应该能处理好这个事情。”

程弯弯点头,做这个事需要很大一块地方,而且最好在屋子里,旧房子就是最好的选择。

王婶子一家人在隔壁,做这件事方便,而且他们一家人都靠得住。

镇子上酒楼里一些帮工的工钱是一个月六七百个铜板,有点技术的大厨是一两多银子,厨艺特别好的大厨则是三五两,按照镇上的工价商量了一下,最后给王婶子定了六百文工钱,王永成则是九百文,以后那边柴房也需要王家人自己砍柴,在这个基础上,一个月增加两百文,也就是说,这个活儿全部包给王家,一共是十七钱。

王婶子整个人目瞪口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