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168节(1 / 2)

加入书签

赵二狗拖了一张凳子过来:“当然也不能少了我。”

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

程弯弯慢慢讲起来。

“一到十这些数字写起来太复杂了,用来写票据货款能防止作假,我们日常记账其实可以将这些数字简化……十个数字,我都写在这里,你们看看,是不是简单多了……”她笑着道,“数字掌握之后,就要学会怎么简易记账,第一,要把进库和出库分开,不能笼统写在一张纸上。第二,类别分开,肥皂做一张纸,草木灰一张纸……这样方便了解库存情况……”

“学会画表格,我画一个大概给你们看一看就懂了,第一栏是时间,第二栏数量,第三栏……”

“都记住了吗?”

五个孩子津津有味的听着,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赵二狗和程昭会做账,突然要转换思维可能有些难,而沈正和赵四蛋对这些不感兴趣,也就是听听而已。

唯有吴小锤,他本来就是一张白纸,白纸最容易着墨,他很简单就记住了十个数字。

他立即道:“我现在就去画表格,把出库入库记录重新整理一遍再拿来给婶子看。”

他风风火火就要走。

“等等。”程弯弯起身,从屋子里拿了一摞纸过来,“让你二姐把这些纸装订起来用来记录。”

这虽然不是宣纸,也是比较好的开化纸了,沈正程昭平日里写文章都是用这个,练字的话就用更差一些的粗纸。

吴小锤眼中放光,本想推辞,但想了一下,还是擦了擦手,将这一摞纸接过来,小心的抱在怀中。

婶子给他机会,愿意相信他,培养他,那么,他绝不会辜负婶子的期望。

他转身去复习刚刚学到的东西。

程弯弯从回家之后到现在,还没好好休息一下,正准备给自己倒杯茶悠闲坐一会,就见虞夫子登门了。

她将刚煮出来的茶水倒上一杯,让赵四蛋给老师奉上。

虞夫子喝了一口茶,只觉得醇香无比,令人回味无穷,赵嫂子家的茶水果然不是什么凡物。

他摸了摸胡子,开口道:“这几日我考察景思的学问,发现他进步很快,说不定可以试一试来年的县试。”

程弯弯稍微了解了一下这个时代的科举制度。

本朝文风开放,朝廷鼓励百姓参加科举,就连商人也可走仕途。

科举第一关就是县试,过了县试是府试,经过这两个大考之后,才能被称之为童生,而成了童生之后,要经历更难的一关,那就是院试,院试合格者,称之为秀才。

成了秀才虽有官身,但却是所有官身中最低的一级,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由此可见,古代科举有多么的难。

但一旦中举,就意味着全家改头换面,地位阶级拔高好几个层次。

范进中举后为什么会疯掉,就是因为中举太难了……

程弯弯不要求孩子们走这一条布满了荆棘的路,过程艰辛不说,就算考上了,也要面临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一个不小心,就是贬官罢黜,十年寒窗付之东流。

虽如此,但她尊重孩子们的任何选择。

她看向赵四蛋:“四蛋,你想走这条路吗?”

赵四蛋毫不犹豫点头:“不管我行不行,我都想试一试。”

“景思,若是你决定了,接下来,我就要给你重新安排功课了。”虞夫子看向程弯弯,“景思每日要学武读书,是不是可以给他少安排一些活儿?”

赵四蛋连忙道:“我娘不给我安排活的,是我自己要做,总不能什么事都让大哥二哥三哥来。”

程弯弯摸了摸小家伙的脑袋。

刚来大河村那会儿,这小子一点都不懂事,心性像个七八岁的孩子,这小半年过去了,四蛋迅速成长起来,再等一段时日,也会成为家中的顶梁柱了。

家中四个儿子,各有所长,她这个老母亲都可以安心养老了。

哦不,她才三十三呢,养什么老,抓紧挣钱才是正理!

第264章 老百姓风采大赛

“喔喔喔!”

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唤醒了大河村。

赵三牛和赵四蛋早早就起来了,洗漱后去贺霄那边学功夫。

等他们二人学完回来时,程弯弯才刚起来,正在煮蛋,煮熟之后的蛋切开,每个孩子都可以吃一点。

屋子里的小丫头呜哇哇大哭起来,吴慧娘轻声哄着,在屋子里走来走去。

赵大山早就下地忙活去了,到了初冬,地里活儿少,就是拔拔草松松土,不累,但是费时间。

文氏早早起来在洗半夜换下来的尿布。

程昭和沈正在读书。

书声朗朗,炊烟袅袅,崭新一天的生活开始了。

吃完早饭之后,里正的声音远远传来:“所有人都来集合了!大槐树下集合!”

每次集合,必有大事发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