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200节(1 / 2)

加入书签

这些流民身上都是单衣,一层或者两层布,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到寒冬腊月来的,眼看着马上就要下雪了,再这么穿可不行,万一生病再把瘟疫闹出来可就不好了。

反正工坊要制作一批工作装,就一起做了,共做了三百套冬衣,以及少量的冬被。

赵大山和赵二狗将所有衣服被子拿出来,摆在家门口售卖。

冬衣是四十文钱一件,冬被是六十文钱,亦有芦花柳絮之类的保暖填充物售卖。

那些流民刚领了钱,自然要改善一下生活,温饱乃第一头等大事,一人十斤粮暂时能顶一阵子,所以现在首要解决御寒的事。

基本上每人都买了一套冬衣和被子,至于填充物,他们选择自己去野外寻找,能省则省。

一场会议,让流民们放下防备,开始真正决定融入大河村。

而大河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始焕发出别样的生机。

流民们一户一户安定下来,休息一夜过后,第二天整体投入干活之中。

新增的三百余人,能在逃荒中活到现在,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身体情况都还算不错,也能当半个劳动力来用。

全村上千人一起热火朝天的干起来,两百亩的桑树很快就种齐活了。

言掌柜家的青砖大院子,曹家的织布工厂,也都盖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上梁封顶。

只有程弯弯家的藕塘,才刚刚完工一半,她的目标是,希望过年前能完工,当然也不是必须完工,只要在开春之前挖完就行,不然春天一到,春雨绵绵,到处都是泥水坑,就不太好干这件事了。

之前挖出来的泥土,需要人运送到山那边去,现在这些新大河村人,则将泥土运送到了自己家门口。

他们白天挖藕塘,下工后就会忙着打土坯,冬天干燥,土坯打好能很快干透,等过了春耕,正好就能盖土坯房子了。

茅草屋更像是临时住所,土坯房子才能让人真正觉得踏实安心。

这么一忙碌,就到了腊月十五。

这天气也越来越冷了,就连不怕冷的那群小子,也开始烧火炕。

家里一群小子,七八个人,全都挤在一张炕上睡觉,每天晚上得闹许久才会安静一些。

“大伯娘,下雪了!”

春花在外头忙了一圈回来,头发上沾了一些小雪花。

程弯弯忙起身走到外头一看,是真的下雪了,小雪花一片一片飘落,变得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密。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

二茬稻收获后,全村都将稻茬在田里烧了,但不一定能将蝗虫卵全部烧死,如今一场大雪,定能冻死土壤里那些没被烧死的虫卵,来年是个丰收年。

第313章 制作松花蛋

中午开始下雪,傍晚时分,地上就有了一层白色的积雪。

程弯弯让挖藕塘的工人都回去休息了,等雪停了再继续开工。

灶房里一直烧着炕,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在炕上坐着,就连小点大黑小黑也钻进屋子,找了个暖和的地方趴着取暖。

“鸭子也开始偷懒了。”赵四蛋从后院走了一圈回来,脸蛋被寒风吹红了,哈气道,“都三天了,一个蛋都没有。”

程弯弯失笑:“人冷的时候会犯懒,母鸡鸭子不也一样么。”

家里有接近五十只鸭子,三十多只鸡,还有五只鹅,一天能捡几十个蛋,家里吃都吃不完。

蛋也是有保质期的,就算是冬天,保质期也不超过两个月,光靠家里人吃可不行,但是拿到镇上去卖又挺麻烦的,蛋是易碎品,一路运送到城里,路上能破好几个,得不偿失,卖给流民吧,那些流民也买不起。

那些人一人十斤粮食,省着吃也只能吃一个月,为了能熬到明年,他们会在米里加树皮草根和树叶,虽然吃的比较差,但是那群人并不觉得难过,因为有希望,知道眼前的困难总会过去,熬一熬,春天就来了。

“赵婶子,在不在?”

一个声音在院子里响起。

春花连忙放下手里的大白菜,下炕穿上鞋,走到屋外看了一眼,然后回过身来道:“大伯娘,是虎子来了。”

朱虎子,就是朱老婆子唯一的孙子。

他走到门口,把头顶上的雪花抖了一下,跺跺脚,这才掀开芦苇帘子走进来。

程弯弯让春花端了一杯热水给朱虎子,让孩子在炕边上坐下来。

“真暖和。”朱虎子感叹道,“今年是来不及了,明年开春我也请人给家里修一个火炕,阿奶就再也不会喊冷了。”

今年盖房子的时候,村里有些人效仿程弯弯修土灶,但也仅是少量人而已,不过这个冬天过后,明年应该会有不少人会在家里建这个东西。

朱虎子喝了半杯水后,开始进入正题:“上回我阿奶比赛赢了一百两银子之后,打算用二十两明年盖土坯房子,剩下的都留给我来读书。我问过虞夫子,夫子说,读书要走很远很远的路,要想读到有出息,至少十年苦读……我不知道阿奶还能不能活十年,我不敢赌。”

程弯弯感叹,虎子十一岁,过了年也才十二,小小年纪就思虑这么多。

“我读完今年就不读了,我决定做生意。”朱虎子笑起来,“我让阿奶给我买了一辆牛车,花了十五两银子呢,我思虑了许久,发现咱们大河村家家户户都养了鸡鸭,夏天的时候是为了吃蝗虫,这会鸡鸭长大了,天天生的蛋大家舍不得吃,全都留着,我想把这些蛋买下来,然后用牛车运到城里去卖钱。”

他应该是早就了解过市场,说起来头头是道,“村里的蛋拿到城里去卖,是两文钱一个,有时候路上还会破几个,我五文钱收三个,他们虽然少赚了一文,但是省了许多麻烦,我刚刚在村子里问了一圈,很多人都愿意把鸡蛋鸭蛋卖给我。赵婶子觉得这个生意可行吗?”

程弯弯问他:“你能保证你运送鸡蛋时不会碎吗?”

这个年代没有鸡蛋托,最多借用大米,将鸡蛋放在大米里,防止碰撞,量少还行,鸡蛋太多也没那么多大米。

朱虎子开口道:“我准备让阿奶做一些装蛋的草托,干草编制成鸡蛋的形状,一个干草托里放一个,鸡蛋互相之间碰不到,当然就不会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