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218节(1 / 2)

加入书签

新大河村人家的粮食都有些不够了,全靠这些笋子熬日子。

程弯弯家抽不出人手去山上找野菜,于是,她在家门口摆了个小摊子

一斤粟米换三斤野菜。

新大河村人的人疯了一样,一整天不断的往程弯弯家里送野菜。

最多的是春笋,还有蒌蒿,以及一些刚刚长出来的香椿叶子……分量差不多之后,程弯弯就收摊了。

晚上的餐食相当丰富。

春笋很嫩,怎么做都好吃,做一个春笋焖肉。

蒌蒿带着一股清香,这股春天的气息让人垂涎欲滴,剁碎了做成肉丸子。

香椿叶子过水后,打几个鸡蛋做成香椿饼子,当做主食。

吴慧娘掌厨,这顿饭不一会儿就做好了,饭菜都闷在锅子里,等赵四蛋考试结束后回来再开吃。

程弯弯走到后院子里,这里开辟了一块营养田,专门用来培育棉种,赵大山正在做营养钵,机器按压在松软的土壤上,然后提起来,用脚一蹬,一个营养钵就做好了,整整齐齐摆在田地里,每个营养钵正上方有一个凹陷下去的小孔,将处理好的棉子放进去就可以了。

这块田做完之后,在营养钵上方撒上一层细细密密的土壤和草木灰,再盖上稻草,为土壤层保温,多重保护之下,这些棉子会慢慢萌芽长大,等长出两到三片叶子之后,就能间苗种植了……

程弯弯蹲在地里,手上带着麻布手套,帮着一起摆放营养钵。

“大山娘,这是在干啥呢?”

里正在屋子里没看到程弯弯,直接走到后院来了。

然后就看到程弯弯和赵大山母子二人不知道在种啥子,他看了好一会儿都没看明白。

本来,他是来问县试的事,家里第一人有人参加科举,难免紧张,找程弯弯说说话缓解一下。

但是一看到田里稀奇的东西,里正就将县试忘在了脑后,也跟着蹲在田间。

“这是白叠子,南方才有的作物,白叠子成熟后就是白色的像云朵一样东西,很软很暖和,做成衣服和被子能很好地御寒。”程弯弯一边忙碌一边道,“这是我拜托客商从南方带来的种子,正好家里不是多了两百亩地么,我就打算种着试试看。”

里正皱眉:“南方的东西,也能在我们这里种活么?”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程弯弯将营养钵放置好,然后弯腰开始放棉子,“要是真的种成了,以后就不用辛辛苦苦攒柳絮芦花鸡毛鸭毛了,反正种子也有,就试试看呗,里正叔家要是也有地儿种,半个月后直接到我家来取小苗就可以了。”

里正立即点头:“种,当然种。”

大山娘金口玉言,说了能种活,那就一定能种活。

里正弯着腰也帮忙一起,他总不能白拿大山娘家的种子,多多少少得帮些忙。

正忙碌着,门口传来了车轱辘的声音,程弯弯取下手套站起身:“应该是四蛋他们回来了。”

第341章 众筹建市场

马车停在家门口。

三个孩子从车里出来。

赵四蛋雀跃,赵铁柱兴奋,虞瞻稍微内敛。

“咋样?”里正迫不及待问道,“铁柱,你这兔崽子别傻笑啊,赶紧说说情况咋样?”

“阿爷,考试很简单。”赵铁柱摆开架势说起来,“第一题就是考以前背诵过的内容,程表哥和虞夫子都教过,我刷刷刷就写完了,虽说后面的试贴有些难,不过对我来说不成问题,肯定能进下一场。”

里正大笑起来:“那就好,那就好。”

他们家也能出一个读书人了,这是祖坟冒青烟的事儿啊,得回去给祖宗烧一炷香。

“不可高兴太早。”程昭的声音淡淡响起,“县试一共四场,第一场只是淘汰最差的人,你们乃大河村佼佼者,自然觉得不难。第二场为招覆,第三场再覆,第四场连覆,经文、诗赋、经文,姘文……这些,对你们来说,都不容易。做学问,不可掉以轻心,无论何时,都必须认真对待。”

赵铁柱站直了身体,立即点头:“程表哥,我知道了。”

赵四蛋也赶紧收了笑容,他确实是太得意忘形了,才考了一场,就以为自己会成功,焉知这是科考路上的第一关,也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场考试。

“好了,都进来吃饭吧。”程弯弯招呼道,“里正叔也留下来吧,正好说一说村里盖房子的事。”

里正这几日也在思索这件事,一听这话,就留了下来。

程弯弯家里人多,自家人十几个,还有孔绣娘、虞夫子一家人、贺霄,再加上里正和铁柱……饭厅里放了两张大桌子,勉勉强强算是坐下了。

最开始聊的就是考试的事,不过三个孩子都是一脸胸有成竹,就没再多聊。

话题转到了村里盖房子的事上。

“我和吴大人聊过几次,吴大人的意思是,等官府办事处和官差住宿的地方盖好之后,接下来就是修路,方便工具运进来,也方便煤炭运出去。”里正开口说道,“修路之后,要在煤山边上修一圈围墙,防止有人偷煤……第一批招工人数大概是两百人,等基础这些建好之后,还会再招四五百个工人来采煤运煤。”

这次煤山开采需要加急,吴大人延长了工作时间,加了工钱,一天四十文,大河村不少人都报名了,附近的程家村、桂花村、王家墩……就连镇上一些苦力工,也都心动了,这几日,煤山下面不停有外村人前来报名登记。

“他们一天赚四十文钱,一个月就是一两多银子,对村户人家来说,绝对是一笔大进项了,在花钱方面,他们应该不会再像以前那般抠抠搜搜。”程弯弯开口道,“在这块地方,建一个市场起来,两排房子相对,建两层,可以村中自用,也可以租出去。”

“等一下。”里正忍不住打断,“建两层,那肯定得建成青砖瓦房子,这个成本太高了,万一根本就没人来买东西咋办?”

沈正笑了一下:“有了这煤山,里正叔还担心什么,以后煤开采出来之后,每日都会有商人进进出出,他们来村子里,总要喝茶吃饭吧,这就是进项。万一晕车累着了,总会想休息一夜吧,这不也能赚钱?还有,婶子家里的肥皂工坊天天也有客商前来,之前我还听见一个客商抱怨,远道而来,想中途休息一下也没地方,村子里盖了房子,会方便多少人。”

赵二狗点头:“有些人想买些小玩意儿回去,咱们村也能摆出来卖,多多少少能赚点钱。”

赵铁柱撑着下巴道:“那以后,咱们大河村岂不是像平安县城里一样,想买啥都能买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