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266节(1 / 2)

加入书签

吴大人和沈县令为煤山的事奔走之时,程弯弯被一家人勒令躺在床上养病。

她忙碌惯了,哪里躺的住,躺了三天,正想爬起来出去溜达溜达,赵老太太就进来了。

她立马乖乖躺好,这屋子里她谁都不怕,就怕老太太唠叨个没完。

“大山娘,这是言掌柜刚刚写的账本,让我拿来给你过目。”赵老太太在床边坐下来,“甘油工坊那边的工人们正式上工了,言掌柜打算给他们一人做两套工作装,就跟之前肥皂工坊的款式一样,一套要价三十文钱,你要是觉得没问题,我就安排人去城里买布料。”

程弯弯看了一眼,账目做的很清晰,她点头:“就这么办吧。”

“娘,我有个想法跟您商量一下。”她坐直身体道,“甘油工坊那边五十多个工人,都是来自隔壁村,每天中午都是吃干粮饼子果腹,长此以往,身体都会垮掉。”

赵老太太哼了一声:“这些人就是舍不得花钱,咱们家的食堂就开在煤山不远的地方,两三文钱就能喝一大碗粥,还能免费喝骨头汤,是他们自己糟蹋自己的身体。”

“话不能这么说,都是穷惯了的人,宁愿喝水饱肚子也不愿花钱。”程弯弯开口道,“我打算给工坊里的人包午餐,按照每人五文钱的标准,这个活儿,娘接不接?”

包午餐,能增加员工凝聚力,让员工对这里更有归属感,这是利大于弊的好事。

一餐五文钱,做六休一,一个月相当于是工作二十六天,每个人劳力成本增加也不过一百多文钱而已,这点钱程弯弯出得起。

赵老太太默默地在心里算了算账,对日进斗金的工坊来说,包午餐好像并不算什么太大的事。

而肥皂工坊和甘油工坊加起来有接近上百人,要是被老赵家承包,每天的收入能翻倍,可以说,这是互利互惠的大好事。

她老人家没有太多犹豫,点头应下:“行,这事儿我和老二媳妇商量一下,我让她定个菜单来给你过目。”

程弯弯笑起来:“那就辛苦娘了。”

赵老太太没停歇,继续去忙碌。

程弯弯转头看向窗外,远远看到水田里稻苗摇曳,还有远处金黄的麦浪起伏,去年种下去的冬小麦,马上就可以收割了,大河村又要忙碌起来了。

第422章 必须对得起这顿饭

大河食堂生意很不错。

煤山的官差们都是在这里用餐,十文钱能饱吃一顿,想吃好一点可以点菜现炒,价格也不贵。

中午的时候,这里人满为患,等客人散的差不多了,赵老太太才走进去。

各大餐盘里还剩一些菜,大中午的也懒得再做饭,于是老赵家的人就着剩菜剩饭,围坐在餐桌边吃起来。

不过也不是光吃剩菜,孙氏从隔壁朱老婆子店铺里买了几个咸鸭蛋,蒸熟了切开放在桌子上,一人可以吃半个,筷子一戳直冒黄油,十分下饭。

这边食堂主要是交给文氏在打理,文氏负责主要工作,孙氏从旁协助,赵有银负责采购和招呼客人,几个孩子没事的时候也会来帮忙。

“今儿你们大嫂跟我说,想把工坊那边的午餐包给咱们食堂。”赵老太太吃了个半饱就开始说正事,“肥皂工坊那边的工人一共是一百二十一人,甘油工坊是五十二人,加起来一百七十三,老二媳妇,这么多人的餐食,你做得来吗?”

“集体餐的话,大锅菜一起炒就行,不费事,主要是洗菜摘菜切菜,就比较浪费时间了。”文氏放下筷子,“家里几个孩子,秋花冬花太小了,洗洗碗还行,二旺要读书,也没多少时间,夏花要绣花,更不会待在食堂,若是承包了大嫂那边的午餐,怕是得请人。”

孙氏眼睛一亮:“我娘家大哥的儿子,今年十六岁,人很老实勤快,要是差人,我把他叫来帮忙。”

赵有财不太同意请人:“请个人还得出工钱,我辛苦点没事儿。”qqxδnew.

“哎呀,我这不是还有一个月就生了吗,等我生了儿子,也得有人接我的班呀。”孙氏有理有据,“你要采购,还得顾着地里的事儿,请个人回来,大家都轻快一点。”

赵老太太点头:“自己干确实忙不过来,就请人吧,老三媳妇下午回去一趟把你侄儿带过来让我看看,要是品行不错就留下,好吃懒做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娘这是说的哪里话,我这个侄儿可好了。”孙氏站起身给老太太捶背,“我之前还想着让春花跟我这个侄儿成一对儿呢,就是这段时间太忙了,一直没顾得上,今天下午我回去问问大哥嫂子有没有给侄儿说亲,要是还没说,我就说给咱们春花。”

赵老太太点头,愿意让这孩子给自己当女婿,看来确实是个好的。

下午时间,文氏拟好了菜单,拿去给程弯弯过目。

因为一餐的标准是五文钱,她都是按这个价格来拟,不算丰盛,但也绝对不寒酸。

设置了五个菜色,五天一轮换。

第一天,大白米饭配猪油渣,一个猪油炒青菜。

第二天,野菜猪肉饺子,一人二十个。

第三天,粟米饭,搭配炒冬瓜和干笋,以及一人一个鸡蛋。

第四天……

几乎顿顿都有肉,就算没有肉,也会搭配鸡蛋,可以说相当不错了。

程弯弯看完后开口:“这怕是赚不了多少铜板吧?”

“爹娘说了,都是乡里乡亲,一人赚一文钱就差不多了。”文氏笑着道,“这么算下来,一天能多赚快二百文钱,一个月就有不少了,够了够了。”

程弯弯点头,继续和文氏确定细节,此事确定下来之后,她趁这个机会出门,表面上是去告诉大家这个好消息,实则,是出门透透气。

她在屋子里待了这么多天,整个人都快发霉了。

她走出去时,曹莹莹立马迎上来:“娘,你怎么起来了,是不是饿了,灶上温着鲫鱼汤,我……”

“我刚刚才喝了一碗鸽子汤,喝不下了。”程弯弯摆摆手,“我去工坊那边有很重要的事情,别跟过来了。”

她迅速迈开步伐走出门。

曹莹莹连忙喊来魏红艳:“快去跟着,也好有个照应。”

魏红艳怀里抱着孩子,跟在程弯弯身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