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384节(2 / 2)

加入书签

“这件事就不必大姐担心了。”程弯弯笑着道,“大姐把花圃的事情交接一下,大概半个月后,大姐带着花苗去南阳。”

和程圆圆说好之后,她让人将钱老爷子请来。

不过钱老爷子下午去了省城,第二日才赶回来,一到家就赶紧来大河镇。

两人略聊了一些南阳的事儿,这才开始说正事。

“钱老不是一直觉得甘油工坊的日生产量太低了么?”程弯弯笑着道,“如今虽然扩建了新的工坊,但还是有些供不应求,主要原因就是原材料受限,因此我打算在南阳庆安县广泛种植各种花卉,不过南阳距离我们这边太远,新鲜的花朵收购后再运过来,会大量耗损……我就想着,能不能在庆安县建一个鲜花加工厂,将花朵做成半成品之后,再运送到大河镇做最后的处理,如何?”

钱老爷子眼眸一亮:“恭人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好了,只要鲜花供应能提上来,日产上千瓶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建加工厂的事就交给老朽吧,正好钱家在南阳也有生意,直接调人去办这件事就成了。”

程弯弯等的就是他这句话,钱家到处做生意,四处都有人脉,让钱老爷子负责这事儿再好不过了。

种花的事情交代清楚之后,程弯弯让程甲驾车前往平安县的县衙。

魏县令十分恭敬的迎出来:“见过穗恭人,穗恭人能平安归来,是我们平安县的福气,赶紧里面请,来人,给穗恭人上茶。”

师爷立即倒了一杯醇香的茶奉上来。

程弯弯喝了一口茶,还没说明来意,魏县令就开口道:“南阳城的事情下官都听说了,穗恭人此举,不仅可以帮助南阳的灾民渡过难关,也能让大河镇的运河早日完工,若是下官身临其中,根本就不可能想出这两全其美的法子,下官要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魏大人还年轻,在任上历练个几年,自然就成长了。”程弯弯笑着道,“年轻就是一个人最大的资本,因为可以永无止境的学习,运河之事让魏大人来负责,我很放心。”

“穗恭人谬赞。”魏县令拱了拱手,然后将运河图取出来,“这是下官请人绘制的运河舆图,穗恭人看看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程弯弯接过来仔细看着,因为之前人力资金受限,运河的长度也有限,从大河镇向北直达河口县,河口县能到的地方,大河镇都能直接到,除此之外,向南连接青州之地,以后去南方也方便一些,哪怕只开拓两条运河,预算费用也是惊人的高,至少是五万两银子。

“之前是打算秋冬开挖,征集八千劳役,工期三个月,但现在,人更多了,工期也能再延长一些,所以,我觉得,还可以再开一条运河。”程弯弯的手指落在东边扬州之地,“这里,是整个大宇朝最富庶的江南地区,要是能打通这条道,大河镇才能真正成为商业中心。”

魏县令倒吸一口凉气:“穗恭人的想法确实是好,可从大河镇到扬州,几百里的路程,至少得再加十万两银子的预算,哪怕是所有商人都慷慨解囊,也不可能凑到这么多银子。”

原来两条线就至少需要五万两,加上第三条线,那就达到了十五万两,无异于一笔巨款。

程弯弯也知道这笔钱很多,折合成现代钱币,约等于一千多万,这还是在古代工价很低的情况下。

可既然要办这件大事,那么,就一次性给办好,以后未必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她缓声道:“整个工程分为三期,从商人募集来的银子用来建设第一二期,不够的我来补,至于第三期的资金……放心,总会有办法。”

魏县令的唇张了张,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一个区区七品新上任的官,很多事情都不懂,还是乖乖跟着穗恭人的脚步走吧。

他开口道:“那下官现在就草拟募集资金的告示,还请穗恭人稍后片刻。”

他忙让人备好笔墨纸砚,认认真真写起来,一盏茶的时间,公开募集的告示就写好了。

程弯弯检查了一遍,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她让魏县令再写一份,带回大河镇,让铁柱张贴出来。

大河镇修建了公告栏,镇上有什么事,都是直接在这里公示,这告示一贴上墙,就有不少人前来围观。

“修运河?”

“募集资金?”

“大河镇竟然要开运河了?这得多少银子,多少人力?”

“这运河要是真的开成了,咱们大河镇岂不是跟河口县一样繁华了。”

“你见识太窄了,这运河要是运行起来,大河镇会立即超越河口县,超越其他各州,成为云省第一码头!”

“哦豁,这么牛,那我捐个二两银子吧!”

“……”

第642章 如火如荼募捐

大河镇自成立后,第一次全体百姓开会,会议由赵铁柱来主持。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历练,他早就不是当初孩子的模样了,长得人高马大,看起来就非常老实靠谱。

他站在搭建起来的台子上,看着坐在台下的村民们,虽然大河镇成了城,但他还是习惯用村民来称呼这些叔叔伯伯婶婶嫂嫂。

“今天叫大家过来,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赵铁柱大声开口道,“张贴出来的告示大家都看到了吧,没错,我们大河镇即将修建码头,开拓运河,连通四面八方的水路,以后,我们大河镇将是云省第一镇!但,目前遇到一个最大的难题,就是银两不够,所以,平安县及大河镇公开募集资金,只要是为开拓运河献出过绵薄之力的人,都会在功德碑上写下他的名字。”

参加会议的人,有大河村原始居民,有后来加入的流民,有刚刚落户不久的工匠,也有许多为了孩子读书在此买地落户的商人……他们都是亲眼见证着大河村越来越好,大河村变成大河镇之后,离云省第一镇还远吗?

于是,还不等赵铁柱号召众人捐款,底下的人就纷纷举手。

第一个举手的是朱老婆子:“我捐五十两银子!”

赵铁柱一惊,他知道朱家在做皮蛋生意,生意也很好,但没想到生意竟然好到了这个程度,一开口就是五十两银子,都不带喘气儿的,足以说明,家底丰厚。

他开口提醒道:“咱们村前年的集资每年都能拿分红,但这一次,是无偿捐赠,也就是说,这条运河后续不管给大河镇带来多少繁荣,捐款的人都不会得到任何好处。”

“咋没有好处了?”朱老婆子反驳道,“运河修成之后,大河镇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咱们大河镇的每一个人不也会越来越好么。还有啊,只要是捐款的人,名字就能写在功德碑上,以后我老婆子死了,子孙后代也都记得我老婆子为大河镇做出的贡献,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儿。”

王婶子用力点头:“没错没错,这是天大的好事,我们王家捐五十两。”

赵老太太不甘示弱:“我们赵家也捐五十两银子。”

后头不停有人举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