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390节(1 / 2)

加入书签

要想将这三期运河工程修下来,怕是得至少二十万两往上走。

如今有肥羊送上门来,不宰白不宰。

她露出一个笑容:“不过没关系,等个三五年后大河镇发展富裕起来了,一定能筹齐款项,到时候再和扬州各位东家合作鳌虾生意,也不晚。”

扬州商人大急。

晚!怎么就不晚呢!

做生意就是要抢占先机,快一步,那便处处快人一步,赚的钱也无法估量。

要是等个几年,黄花菜都凉了,吃不上肉不说,喝汤也没多少了。

众人齐齐看向何老,等他老人家拿个主意。

他老人家思索了一会儿后开口:“听说第一次招商大会,只有对运河有贡献的商人才能参与,既如此,我们扬州人也不能破例。我何家不算什么大富商贾,多的钱拿不出来,就捐赠五千两银子吧。”

五千两银子,对扬州商人来说,真的不算多。

若是他们扬州城自己修运河,他作为商会副会长,那至少都是一万两起步,可惜,主导权在平安县大河镇手上,这是属于大河镇的运河,他自然不会贡献太多银子。

有何老牵头,其他商人自然也会表示一番。

“我周家捐赠三千两。”

“施家二千两。”

十二三个商人捐赠的银子加起来,竟然到了三万两。

程弯弯眉开眼笑,站起身,鞠了个躬:“我代表平安县大河镇的所有百姓谢谢诸位的慷慨解囊……虽然通往扬州城的运河属于第三期工程,但为了方便鳌虾运输,我会和县令大人商量将工期提前,我向各位保证,年底之前,运河一定会成功开通!”

第652章 第二期美食节

程弯弯的心情相当美妙。

有扬州商人的捐款,再加上接下来第二次招商大会上的收入,修运河的钱应该完全够了。

她噼里啪啦拨动着算盘,在账本上记录各项数据,正忙碌着,马婆子走进来汇报道:“恭人,大料已经炒制好了,您要不要尝一尝?”

程弯弯放下毛笔,立即站起身往灶房走去。

这些炒制好的大料就是秘制龙虾调料,等日后鳌虾生意走上正轨后,她专门负责提供调料,这样一来,这门生意会一直被她控制在手心里。

另外,还得将鳌虾送到京城去,光写菜谱不一定能完美做出小龙虾的味道,所以,她还得附赠调料包。

一走到灶房,就闻到呛鼻的味道,她咳嗽了两声,拿起勺子尝了尝味道,两眼顿时亮起:“就是这个味儿,比我想象中的还要完美,赶紧装在坛子里密封起来,让人快马加鞭送到京城去。”

这调料密封起来放在阴凉处,可以放置大约半个月的时间,半个月后就可能变质了。

调料倒是小事,小龙虾运输才是大事。

从大河镇前往京城,正常路程是十八九天,快马加鞭也是十天的样子,鲜活的小龙虾在路上走个十天,怕是得死亡百分之九十八。

好在如今的天气没有七月份那么燥热了,少了一个致死的因素。

她查阅了一些现代资料,这才决定运输方式,长途远距离会采用带水运输,将小龙虾和水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放置在箱子或者船舱之中,每隔三四个时辰翻动小龙虾,并勤换水,能减少死亡率。

但不管怎么预防,小龙虾在路上至少都会死一半多,因此,程弯弯只能大量备货。

今年养殖了五十亩龙虾,听起来挺多,事实上精养的龙虾亩产只有四五百斤,也就是说五十亩地总产量也就大约两三万斤,第一期美食节用掉了六七千斤,第二期保守估计需要至少一万斤,再留五六千斤给竞标成功的商人,那么还剩下大约四五千斤的样子。

剩下的鳌虾,她让人全部送去京城。

四五千斤,路上死一大半,到京城大约仅剩一千斤左右,应该能勉强应付皇城的那些达官贵人了。

除了鳌虾,还有土豆和西红柿,也要送一些过去给皇室的人尝鲜。

将送去京城的所有东西备好之后,大河镇第二期美食节也到了。

八月初八,是一个凉爽的好天气,微风拂面,阳光不燥。

一大早,整个大河镇就忙碌起来了。

进镇子的那条路发生拥堵,赵达带着几个人在那边疏通道路,入口处站着赵铁柱,他满脸笑容的给来大河镇的人指路。

从镇子入口往东进入集市,穿过旧集市,就能进入新集市,再从新集市绕过去,就到了美食节广场。

第一期美食节的名声打出去之后,第二期美食节的人更多了,尤其是附近的老百姓们,拖家带口过来凑热闹。

一个人是二十文钱,十岁以下的孩子十文钱,三岁以下不要钱,进去后就能凭借入场券免费吃各种各样的美食,据说完全能把入场费吃回来。

大河镇的本土百姓经历了上回的人山人海之后,这一次也算是有了经验,几乎家家户户都出来摆摊子。

因为人流量巨大,好像无论摆什么出来卖,瞬间都能卖光。

何老一行人在大河镇门口下马车,步行而入,交了人头费之后,走进大河镇,目之所及全都是人。

“这么多人,比扬州城的早市还繁华。”

“咱们扬州城是日日都繁华,这大河镇也就只有美食节才会吸引这么多人过来。”

“一个刚从村改为镇的地方能吸引这么多人来,足以说明穗恭人有本事……”

一行人说着话,随着人流往广场那边流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