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穿到荒年后,我成了极品恶婆婆 第401节(1 / 2)

加入书签

他心中一直有个人,她的心中同样也有一个人。

他凭什么会觉得,这个女子会喜欢自己呢?

也许是同命相连吧,也许是吐露了内心最真实的情绪吧,秦王的情绪平和了许多。

“你的苦难,是朝廷带来的,因前朝内乱,导致边境动荡,你的丈夫因萧家江山而亡,你好不容易重新开始生活,我竟然……”他苦笑,“这几天是我太唐突了,穗恭人放心,我明早就启程北上,至于能不能在过年前赶到京城就说不准了。”

程弯弯心中猛地一喜。

不过她刚刚装的那么悲伤,突然高兴起来也太不合时宜了。

她抬手,佯装擦了擦眼角,这才抬起头来,哑着嗓音问:“王爷这么急着走么?”

“突然想回去给她扫墓。”秦王又喝了一杯酒,“穗恭人这酒不错,多备一些我带回京城去,时辰不早了,我先回去歇着了。”

他站起身,脚步有些踉跄的往外走。

等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院子里,程弯弯这才松了一口气。

误打误撞让秦王放弃了那个荒唐的想法,这件事实在是太令人愉快了。

她叫来齐婆子去准备给秦王带回京城的特产,今晚的酒装了十个大坛子,再加上各种各样大河村独有的特色美食,还让人熬夜做了一些点心果子全部包起来放在箱笼里,就这么随随便便,就装了二三十个大箱子。

这秦王出行本就是大排场,二三十个箱子也不嫌多,全都放在豪华的大船上。

天色微微亮,秦王就起来了,他穿着白色的长袍,头束玉冠,手拿着扇子,完全不似昨夜的多情。

冷风中,他摇着扇子,看着程弯弯笑着道:“本王来湖州,就是为了监督萧秦大运河建成,如今大运河顺利竣工,本王可回去复命了。这大运河能建成,都是穗恭人的功劳,放心,朝廷会将这功劳如数下发,穗恭人等着领赏吧。”

程弯弯微微屈膝:“臣妇恭送王爷!”

她身后的丫环婆子以及村民们,纷纷跪地相送,一个个低着头,笑的很开心。

这位秦王的身份太尊贵了,在镇子上待着会让他们心惊胆战,走了好,走了大家就都自在了。

秦王掀袍登船,大河滔滔,豪华的船渐渐远去。

村民们拍拍尘土站起身,开始去忙碌朱老婆子的丧事。

第671章 岁岁年年人不同

在这个时代,荒灾很常见,人的平均寿命不过四五十岁,能活到六十都是高寿,更别说七十八了。

村里最长寿的老人去世,村部负责筹办丧礼,办的极其热闹。

朱虎子也不是小气的人,除了村部出钱,他自己也掏了许多丧葬费,大摆三天流水席,还请了戏班子前来唱戏,热热闹闹为祖母送终。

朱老婆子下葬之后,除夕如约而至。

早先的大雪停了,也没再下雨,除夕这天风和日丽,隐约都有了春天的气息。

家里一大早就忙碌起来,还是和去年一样,老赵家一大家子人合在一起过年,大家都觉得,人多才热闹。

老赵家的人口越来越多了,大山家两个闺女,二狗家一个儿子,肚子里还揣着一个,大旺也有了个儿子,春花如今也怀了身子,再接下来,就轮到三牛了,不过可惜,三牛在京城,他的婚事八字没一撇,压根就没法操心。

“咱们家人丁兴旺,越来越旺了。”赵老头子高兴的不得了,举起酒杯道,“往后的每一年,我们全家人都要越来越好,来,都喝一个。”

“其他的我都不担心,就是惦记三牛。”赵老太太叹了一口气,“当初有金就是死在战场上,我怕三牛也……”

“大过年的,瞎说什么胡话!”赵老头子板着脸,“当初有金是去边疆保家卫国,三牛则是在京城当驻军,如今国泰民安,三牛哪有上战场的机会,就别自己吓自己了。来来来,吃菜,喝酒,都吃起来……”

孙氏笑嘻嘻说道:“咱家里现在三个人当官,等以后四蛋再考上状元,咱们赵家是不是就真的改换门庭了?”

见她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赵老太太没好气的说道:“改换门庭也是大房换门庭,跟你三房有啥关系?”

“瞧娘这话说的,咱不是一家人嘛。”孙氏搂着程弯弯的手臂,“大嫂以后要是搬去京城,可千万不要忘了我们,我家轩轩科举还等着大嫂提拔呢。”

程弯弯头疼。

孙氏逢人就说轩轩是文曲星下凡,她看出轩轩是有股聪明劲儿,不过那劲头没用在读书上,而是全都用在如何讨好小珠珠这件事上。

明明轩轩辈分大一些,却屁颠屁颠跟着小珠珠喊姐姐。

这会儿,轩轩就跟在小珠珠身后跑着,想让小珠珠把手上的玩意儿给他玩一会。

一口一声姐姐,叫的特别甜。

“哎呀轩轩,你咋这么笨?”冬花端着碗盯着两个娃儿,嘴巴里塞得鼓鼓囊囊的说道,“应该是小珠珠叫你小叔叔,你咋乱叫,还说文曲星下凡呢,我看是笨蛋下凡。”

“赵冬花!”孙氏叉腰怒吼道,“你弟弟还小,他不懂你就教他,咋能说他是笨蛋,真的骂笨了老娘锤死你。”

正闹哄哄时,程甲一脸喜气洋洋的从门口进来:“恭人,京城来信了。”

程弯弯忙起身将信件接过来,好几封信,有程昭、赵三牛、沈家……竟还有章大人的信。

章大人除了恭贺新年,还放了一些阿萨布语言的书籍一道寄来,让程弯弯明年六月份之前翻译出来寄到京城去。

沈家就是拜拜年,说说近况,沈东明官运不错,一切都安好。

程昭也是写了些近况,主要是京城阅览阁的情况,阅览阁的发展越来越好了,因为会员众多,开年后即将在城西开第二家,这阅览阁能发展的如此迅速,其一是新鲜的模式,其二就是虞夫子那些历年科举题解析了,在京城引发了不小的轰动,使阅览阁更上了一层楼。

他还提到了一件大喜事,一个月前司徒曼生了个闺女,字里行间溢出浓重的喜悦,他在信中请求程弯弯能给孩子取一个大名。

最后是三牛的信,这小子写信习惯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娘,我当上千夫长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