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章(2 / 2)

加入书签

“啊?真的假的?”简兮还没作反应,子让先不淡定了,他声音哀怨地说,“先生偏心!当年我可是苦苦求了您一年,您才让我进书房的啊!”

简兮戳戳子让的胳膊,故作高深说:“你没听说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行拂乱其所为。先生看重你才磨练你呢,至于我嘛,先生是怕我把你带歪了。”

“带歪?”

“就是不学好。”

诸葛亮忍俊不禁。人贵自知,说得很对。

第二十六章 墨水

简兮开始进书房看书,其实她在书房一大半时间都在煮茶、添茶、研墨。子让彻底成了学徒,一门心思搞学问,而她反而成了书童。

有的时候得闲了,她便一个人偷偷找张桌子,抄她原来看过的文章打发时间。有时也会随手捡来诸葛亮写完不要的手稿,临帖练字。

她在桌前临帖,好奇地琢磨为什么诸葛亮这么喜欢《梁甫吟》。她就不喜欢晏子,二桃杀三士,小人得志。

对于诸葛亮,虽然嘴上不肯承认,心里已完全接受简兮带给草庐的变化。

诸葛亮喜静,有时一个人呆在书房一整天,或者在田垄独自忙碌一整天,弄得子让小小年纪便成了闷葫芦性子。

可自从简兮来到草庐,子让仿佛变了一个人,从一个沉闷的男孩儿变得干净整洁、笑容英朗。徐庶、庞统这些朋友更愿意到草庐串门,从前是为了把酒言欢,共论天下,如今也为了品尝简兮做的一手好菜,煮得一壶好茶。

她还是一个心细的女子,书房被她打理的井井有条,按照他平日看书的习惯,把书卷、手稿依次放好,做上标记,让他每天能最快找到需要的书册。

晚上只要他不睡,她便在书房也熬着不睡觉,哪怕再困也不回屋。时间一久他便明白了她的用心,少熬夜,按时就寝。

有时他在案前看书,简兮坐在一旁临帖。偶尔他抬起头时,能看到她正望着他的脸,若有所思。

他浅笑着问:“我面上有何物,让你观望如此久?”

简兮闹了个大红脸,她搁下毛笔说:“我就是好奇,先生为何喜欢《梁甫吟》。”

诸葛亮起身走过去,随手拿起一张她抄写的手稿,看得出她在努力模仿他的笔迹,可字实在写得不怎么样。

就在这时,外面有人敲门。

子让出去开门,过了一会儿拿了两张请帖进来。一张给诸葛亮,一张给简兮。

“为何我也有请帖?”简兮诧异。

她奇怪地看着诸葛亮,诸葛亮被看得无奈了,只好提醒她:“那日喝茶下棋,是你应下的。”

“啊?”简兮这才明白徐庶邀她同游是什么意思,不是朋友一招呼大家都去蹦迪那么简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