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38节(2 / 2)

加入书签

那边不知说了什么,然后妈妈就把电话挂了。

安夏担心妈妈被电信诈骗,忙问:“什么事啊?”

“你小姑姑,就是在深市的那个,哎,她今年刚考进她们单位,结果就遇上摊派,太可怜了,她又不敢不买,怕影响不好,跟咱们家借钱呢。哎,你有多少钱啊?能帮就帮一点吧。”

“摊派什么?”

“股票,每人必须买,普通人一千股,像你小姑姑是入组织积极分子,必须买两千股。

他们单位说可以给他们补贴一半。一半也要五毛一股啊,两千股就得要一千块,你小姑姑说,她一个人在深市,全身上下全部存款加在一起就你奶奶给的五十块钱。”

妈妈显然对「摊派」这种事情深恶痛绝:“买国库券也是,买股票也是,搞得好像人人都是财主一样,几千块钱,说掏就掏。”

“我有,我可以!”听到股票,安夏的眼睛瞬间亮起来了。

她一直琢磨着要买股票呢,但是意外的是她在街上根本就没有看到一家证券交易公司。

安夏不知道的是,直到1990年的11月,上交所才成立,同年12月,深交所才成立。

现在连两大交易所都没有,更不可能有证券公司了。

之所以有深发展,是因为那是金融行业在深市的试点,全国唯一。

安夏马上拨通了小姑姑的电话,跟她说:“你们单位有多少任务?”

“三百万。”小姑姑的声音听起来十分丧气。

“才三百万啊?”安夏十分失落,她想把三百五十万全买了呢。

小姑姑以为她在故意说反话,又叹了一口气:“是啊,才三百万,我们都愁死了,就几个人能拿出来。领导还在催,开大会动员,说叫我们积极分子必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跟你们领导说,你们单位的任务,你替他们包圆了。这钱我出。”

安夏笑嘻嘻。

小姑姑惊呆了,以为这孩子是不是犯了什么癔症。

赶紧让安夏的妈妈接电话,让她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别是脑袋被撞过了。

没人把安夏的话当真。

挂了电话,安夏妈妈问安夏:“你有三百万?哪来的?你说的那个深市老板,应该不会给你这么多钱吧?

我知道你们牡丹厂最近效益不错,但那也是公家的钱,不是你个人的。你不能挪用公款啊,那是犯法的。”

“我没挪用公款,就稍微的做了一下知识转移。”

安夏说起朋友送给她的软件深受肖部长推崇,被她转手卖掉的事情。

妈妈皱着眉头:“那你应该给你那个开发朋友钱啊。”

“给了。”

“给得太少啦,你赚了这么多钱,才给人家两百块?”妈妈的朴实劳动人民情感,让她无法接受两百块买来,转手就倒腾出三百万,还不带人家分的事情。

这让她心里非常不踏实。

“行了行了,我们还有其他的交易呢。这事你不用管了。”

“什么交易?不要干坏事啊。”

“妈!!我熟读刑法,精通民法,真的不要操心啦。”

小姑姑再一次接到安夏家打来的电话,这一次是安夏妈妈打来的,告诉她:

“刚才你没听错,我们家打算买三百万的股票,你们单位的任务完成了,年底评先进的时候,让你们领导多想着你一点。”

第23章

三百万, 说出就出,妈妈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有这么大的本事,听她说了删减版剧情之后, 直说她运气好。

“不是运气好,是我知道的多。谁会没事花两百块钱,买一个不知道有没有用的软件。”安夏可不乐意自己的努力都被一句「运气好」埋没了。

妈妈点点头,摸着她的脑袋:“宝宝长大啦, 听说你们厂一直在加班加点生产?”

“是啊, 我们最近生意好的很。”安夏想到厂子里最近最大的生意就是给她做代工, 心情愉快。

“那你有没有可能升职啊?”

“可能吧, 这不重要。”安夏的心思根本就不在争厂子里的职位。

“傻孩子,那怎么会不重要,有时候权比钱好使多啦。”妈妈摇头。

妈妈跟安夏说了九厂的身份,那是副厅级单位,厂里如果要跟省里、市里要政策要东西,都好使。

“有时候想办成事, 必须得有政策帮忙,不然你能耐再大,又有什么用。牡丹厂现在还是算九厂的分厂, 身份还是在的,你得抓紧啊。”

没考过公,也从没有关心过行政级别的安夏这才知道, 原来国营厂事业单位之类的, 居然还有什么副厅、副省之类的划分, 在她眼里就只有股份制、有限责任、央企、国企这种区别。

她想起那个获得变形金刚授权的盐步镇玩具厂, 为什么人家可以后付授权费, 就是因为有组织机构背书。

把安夏给馋哭了, 要是能再迟付一段时间授权费。哪怕是存银行,也能多拿一笔利息呢。

本来安夏的想法是跟九厂尽快脱钩,这样免得被冗员的大厂拖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