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52节(2 / 2)

加入书签

龚伟不解:“我们要它干什么?”

“生产土工布呀,还有很多特种材料可以做,未来防火防水防静电的面料,都会有很大的市场,咱们趁别人还没做,先下手为强。”

本来安夏就是随便说说,她也没想到九厂会卖得这么快。

有一家公司过来

问价,可是这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房地产。据他们说,他们打算拓展经营范围。

出得价也还可以,老陈厂长琢磨着,有些心动。

安夏对陈勇说:“这个公司根本就不是想拓展经营范围,他是想把厂子直接弄倒闭,然后推平了厂房,盖商品房。”

“不会吧……”陈勇眯起眼睛。

“有什么不会的,你知道现在房价多少钱一平米了吗?何况九厂的厂区旁边都有成熟的配套生活区域,新盖个楼,要吃要喝,要上学,一站全解决,这房价还不得蹿上天去。”

陈勇想跟父亲说。

被安夏按住了。

“你去说,他多尴尬啊,老年人被骗上当还死活要维护骗子,就是不想让小辈说他做错了。你去不合适。”

安夏这句话,也仅仅是一个借口罢了。

九十年代初的许多国营大厂所谓的改制,其实就是侵吞国家财产。

或是厂高层跟私人之间眉来眼去,单独给高层领导好处,私人低价拿下厂子,然后根本不好好经营,宣布破产倒闭之后,在厂区的地皮上盖商品房。

或是高层领导自己把厂子的价值打压到最低点。

然后自己出钱买下来,一转身,就从国营厂长,变成了大富大贵的老板。

至于失业工人的死活,没有人关心。

从九厂现在的操作看,应该是第一种。

要说老陈厂长什么都不知道,安夏是不信的。

安夏眼馋九厂的地皮和设备,别的不说,离牡丹厂那么近,想要互通一下有无,借个技术员什么的,多方便啊。

要是变成了居民区,牡丹厂订单溢出的时候,就得重新找新的厂子来解决了。

做生不如做熟,得把这事给他搅黄了。

陆雪派驻省里之后,安夏第一次主动找他,是聊国营厂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监督控制问题。

虽然有点怪,但是,她主动找他说话了唉。

陆雪虽然只管审批进口设备,不过与国有资产管理局也是有业务往来的。

九厂的出售业务被叫停,要求重新审查购买方的资质。

安夏看到九厂给房地产公司报的价,相当便宜,很多设备和厂房的估值,被强行压得非常低。

就像古代当铺里,明明收进来的是一件非常好的狐裘大衣。

但是柜上的伙计就要说「虫吃鼠咬,光板没毛,破面烂袄一件」。

“有人替咱们把价格谈好了,咱们就买下来吧,挺便宜的。”

便宜到令人发指。

牡丹厂本来就是九厂出去的,又一直做纺织。

不管是从情感上,还是从购买资质上,都经得起审查。

还是以前那样的分工,陈勇管人事,龚伟管生产,安夏管销售。

厂子现在的利润都是她的,出差费用等于也是她自己的,自然要能一次解决多个问题。

安夏的第一站选在沪市,那可是个好地方。

浦东大开发,许多单位都在那里建员工福利房。

上交所快要成立了,他们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安夏要跟他们聊聊需求。

上交所的职员们,肯定还得有比较高档的面料做制服吧,牡丹厂的面料都不错。

一举三得,有效节约经费。

清晨,安夏到达沪市,站在老城区里看周围的环境,基本上与她认知里的沪市没有太大的变化,跟深市不一样。

当她看到金陵路上的那排老房子,不由想起一个同学,曾经兴高采烈的说:“我家要拆迁啦!”

结果拆迁规划停了,因为金陵路上的房子太贵,开发商拆不起,同学的暴富梦刚起了个头,就没了。

老城区里

不时蹿出食物的香气,生煎、葱油饼,都是熟悉的味道。

此时的老弄堂里,还有人端着痰盂出来,往公共厕所走,每日必修「倒马桶」。

沪市的老房子是一种神奇的存在,十平方居然能住得下六口人。

安夏第一次听说的时候,大感震惊,然后听沪市的同学比比划划,详细讲解怎么住,老房子的顶高还可以,一般会搁出一个小阁楼来,让小孩子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