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53节(2 / 2)

加入书签

一块黑板上,就这两个股票。

深发展还不在上面。

但是在这个房间里的柜台,那可比酒店前台热闹多了,气氛像春节买火车票。

一堆人挤在柜台前面,拼命伸着头,踮着脚。

柜台里的大姐和老师傅,胳膊上戴着蓝色的护袖,埋头数钱、打算盘。

桌上的钱花花绿绿,最小面值一块钱,最大面值一百块。

工作人员手脚麻利的把它们分类放在一起,捆成一刀。

昨天应该是有个什么利好消息,从昨天下午开始,这两个股票的价格就在往上涨。

有人卖,也有人抢购。

有人卖出去的瞬间,马上就有人蹦跳着递委托单。

安夏还险些被一张委托单砸中,那张委托单上绑着十块钱,显然是想让柜台工作人员优先处理。

「先到先得」是大家都认同的道德。所以,在股票交易中也延用了这个规则。

不过,就现在这样的状态,能不能「先到」,完全取决于柜台里坐着的人,先把手伸向哪一张委托单。

现在还没什么,将来等价格变化剧烈的时候,肯定会因为大量的交易往来涌入,而出现问题。

计算机软件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交易范围之内,对交易时间的先后做判断。

安夏忽然想到,那现在的电脑时间仅仅到「秒」,岂不是不符合要求。

就算不到纳秒这么讲究,至少也得到毫秒。

还有容量问题,强势如淘宝,在第一年双十一的表现,也是个渣渣。

某大眼社交软件,在自吹能扛得住三个影帝离婚,四个影后出轨,五个流量定情之后,就被一个流量的官宣直接弄崩了服务器。

影响花钱和看八卦还好,交易时间突然死机,造成不能买入或卖出,损失可能上百万上千万,客户是真的会上门砍人的。

安夏又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现在的股票交易流程,记在心里。

根据她的估计,就算有了正经的证券交易所,流程也应该跟纯手工时期差不太多。否则,要广大股民们适应变化,那代价略大了些。

既然现在高层领导还在商议要不要成立证券交易所,那就说明还没有国内的软件开发商参与进来。

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安夏对能做出股票交易软件非常有信心。

以及安夏也看到,沪市的很多年轻人,打扮时尚程度跟深市有一拼。

由于历史原因,沪市有不少人家里都有所谓的「海外关系」,这段时间外交形势大好,许多海外侨胞回国探亲。带回来了外汇,也带回来了新的流行趋势。

安夏的其他任务完成的也不错,有不少建筑单位表示对土工布有需求。

但是国内生产土工布的单位不多,品种也少,他们提出了一些要求,安夏都一一记下来带回去。

生产任务,就交给龚伟完成了。

龚伟百思不得其解:“你是怎么跟建筑单位搭上边的?”

“咱们是轻工业部,对吧。”

“对啊。”

“咱们生产要用机械设备对吧?”

“对啊。”

“他们盖房子,也要机械设备对吧?”

“对啊。”

“我们要用设备,他们也要用设备,四舍五入,这不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吗?一家人啊,当然就能聊起来啦。”

“啊??”龚伟对这个神奇的逻辑链理解不能。

陈勇冲着一脸茫然的龚伟笑:“肯定就是找人啊,人托人,怎么也能托到人问的。”

“哦……”龚伟这才点点头。

他又转向安夏:“你真的适合做销售。满嘴跑火车。”

“谢谢。”

“我没在夸你!”

“想夸我就承认,别不好意思。”

龚伟:“确实适合做销售。”

现在牡丹厂刚刚吞了九厂,虽说是三文不值二文贱卖的,但那也是一笔费用。

想要尽快让账面的盈利再次好看,就得赶紧让刚进门的九厂干活。

龚伟带着一帮技术员把尘封了一年多的设备从仓库里拖出来。

看着崭新的设备,安夏在心中叹息,真是不拿国家的钱当钱,就为了充面子,买了根本就用不上的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