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166节(2 / 2)

加入书签

主管默默地看着安夏,是啊是啊,挺好,咱们这不就是请不来了吗?

“这件事我来解决。”安夏扫了一眼名单,“其他的呢?”

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家,被信息技术部的人都认领了回去,说搞定没有关系。

安夏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能请来这些专家的可能性,毕竟……安夏见过微商排着队跟美国前总统合影的新闻。

钱到位,总能把人请到。

至于国内的,根据「通过六个人,一定能找到你想找的那个人」原理,安夏先向陆雪下手了。

“政策解读?”陆雪想了想,“我们有一些对企业的指导意见,但是没有你说的那种。”

“那么能找到人吗?现在国内搞进口都那么多年了,吃的喝的用的全都进口过一次,应该有对政策进行系统解读的吧?”

陆雪想了想:“有啊,央视的经济新闻里不是总有那么几个被请过去吗?”

安夏眼睛发亮:“你认识他们吗?我想请他们来做政策分析。”

“我不认识。”

安夏低头:“哦……”

“但是我同事认识。”

安夏抬头:“诶嘿?!”

安夏双眼闪闪发光:“能请到吗?我们可以给钱的!不白p……分析。”

“我先问问啊。”

“你打算怎么问?”

安夏有点担心陆雪这个傻傻的样子,会不会直接跑去问人家有没有空,那肯定不行,像这些专家的身份,绝对不会跟一个商业公司谈。

“就说现在紫金平台上有很多私营企业在进口的时候,拿不准法律和法规,不是浪费钱,就是进口之后要罚款。

对于这群没有专门研究政策部门的中小公司,国家还是要关心关心的。”

“这样他们会愿意吗?”

“应该会吧……「中国货」上次被中小企业主竖牌子包围的时候,你们公司的大名,已经整个部委都知道了。

觉得你们是一个不错的试点,再加上要振兴国内经济,中小企业主是国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雪说到做到,真给安夏约上了。

两人一起飞到首都,在部委的引荐下,安夏与专家们见面。

安夏向他们说明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专家们表示可以,都是为了振兴民族经济。

可以在紫金的平台上为广大企业主们提供政策解读。

他们还不收钱!

一分钱都不收。

安夏本来还想着:他们收多少钱,公司可以转手翻个百分之多少的价。

现在人家都不收钱,安夏这边也不好收钱。

她最多收一个平台管理费。

那也收不了太多。

不行,得让专家多少收点。

安夏笑道:“那多不好意思啊,做政策分析和研报也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您几位都是大忙人,占了你们的时间,还不给报酬,世上哪有这样的事。”

专家认真地说:“因为是你们公司要做,才不收费的。”

“啊?”安夏一头问号,仔细回顾了一下,自己好像没干出什么济世救人的事啊。

专家对安夏说:“你们公司帮助许多原本没有机会做进出口生意的公司搭建起了国际通道,十分可贵。听说,你们刚把一个快要倒闭的工厂给救活了?”

安夏跟他客气:“哪里哪里,是他们的质量过硬,只是缺乏了一点信息渠道,我们也没做什么。”

专家一脸的欣慰:“我老家就在那个城市,就住在那个工厂旁边,那里曾经很繁荣的啊。眼看着他起,眼看着他落,真的,心里很不滋味。现在拜金主义横行,你做为一个商人,还能有这样的精神,真是不容易啊!”

原来是专家感念于安夏为那个厂子牵线越南,所以才免费的。

安夏只能笑着说些客气话。

对这样的进展,安夏也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

越南完全是个意外,她以为卖个五千块的情报已经到顶了,是姜华自己想出风头,积极跑过去牵线。

专家还在不遗余力地夸奖安夏对贸易做的贡献,安夏感觉在他嘴里的这个人都不是自己,而是雷锋同志。

安夏在一声声的夸奖中,想起了姜华这货,有野心,有能力,就是有点奇怪,他回来之后,整天找摄像头项目组打听他们第三代摄像头的事情,不知道是想干嘛。

本以为是最难搞定的国内专家,却成了最容易的。

国外的还要先聊关系再聊钱,价格合适了,再涉及到付款等等一系列的事务。

人力资源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就是怎么把这些卖出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