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225节(2 / 2)

加入书签

“我马上要去新加坡,与他们谈整个智慧岛的构建。”

“其实我很希望,能把整个构建拿下来。可惜,我做不到,因为有太多的项目是与其他学科交叉。

如果不是又懂计算机,又懂对应专业,根本就接不了这个项目。

我们不仅需要专精人才,还需要有泛人才。

当然,如果你们非要加班,不工作就不舒服的话,我也理解。我记得宋朝有一个叫沈遘的人,一天不断案就不舒服,有个头疼脑热,拿一撂卷宗来判,马上就好。

如果你们也是这样的人,那我给予极大的支持。治好病以后,记得给公司钱,这是医疗费。”

安夏说完,台下的人都笑出声。

光说当然不行,人力资源部到下班的时间,也会巡视各个楼层,劝还没回去的员工早点回去。

安夏飞抵新加坡的时候,天气很好,从樟宜机场一号航站楼出去,有空铁站点,安夏要去的地方,离空铁站还有一段路,看看二十七八度的艳阳天,她转而投奔出租车。

刚拉一开车门,另一只男人的手搭在安夏的手背上,安夏大怒,转头刚想骂,忽然看见一张熟悉的脸,她惊喜万分。

陆雪拿腔拿调地说:“小姐,你去哪里呀?方不方便捎我一程?”

安夏反握住陆雪的手:“方便方便,今晚就去我家别走了!”

司机默默地从倒车镜里看耍花枪的男女一眼。

安夏拉开车门:“先上车吧,不然司机要生气了。”

司机操着不知哪里口音的中文说:“我不生气,都等了十几分钟了,还缺这十几秒吗?”

“呀,你会说中文?”安夏挺高兴,她拉着陆雪上车,报出一个地址,又问陆雪要去哪。

司机一边拉手刹,踩离合,一边淡淡地说:“不是去你家吗?”

“咳,我去圣淘沙白沙酒店,把我放在那里就行了。”

安夏看着窗外,只有公交车和出租车,只有几辆私家车路过。

“人少真好,车也少。”安夏说。

“不少哦。”司机接话,“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哦,你看到私家车少,是因为贵,政府控制私家车。”

遇上一个爱扯的出租车司机,就能打听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安夏了解到资料之外的一些信息,比如新加坡对地面交通的控制,还有卫星城的建设,城市建设之初,就想明白了,尽量避免类似于早高峰的首都三环,广市早上的四号线之类的可怕交通拥堵。

这些信息在谈智慧岛项目的时候会很有用的。

安夏一边听一边记一边问,问出租车司机对城市规划现状有什么感觉,有没有觉得什么地方需要改进的。

出租车司机笑:“你要竞选下一任总统吗?”

“万一呢,先准备着。”安夏笑。

陆雪很久没有见到安夏了,想跟她说说话,结果安夏的心思都在出租车司机上,他只能握着安夏的手,用手指摩挲着她的手背和指尖。

忽然指尖冰凉,安夏从包里掏出一瓶风油精递给他:“你不是说想把他们都熏死吗?我给你带了一瓶。”

司机听见「熏死」,以为他们带了什么臭气弹,目光飞快地往后视镜里扫了一眼,露出「就这」的表情:“哦,风油精啊,新加坡就有卖的,没有必要从中国带过来啊。”

“新加坡买不到这个牌子。”陆雪强辞夺理。

安夏到地方了,她下车,与陆雪挥手告别。

眼前是一幢古朴的小楼,这里是新加坡交通与资讯科技部,发起智慧岛项目的部门就在这里。

双方见面,简单寒暄之后,安夏拿出准备好的资料,主要介绍紫金公司在类似项目上的经验。

着重强调了紫金最近做的几个集合平台,说明紫金将不同项目的统筹规划能力。

“你们对通讯行业也有涉足?”

“是,如果网速不快,我们开发出再好的软件和系统,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几个大城市的基站系统,都是我们公司开发并完成的。现在正逐步替代老旧的设备,尽快将所有的旧基站变成新的。”

新加坡方面的吴博士问道:“你们国家的网速现在是我们的十分之一,应该有很多程序无法实现。那你们公司的项目经验,是不是足以覆盖我们想达到的成果?”

“网速不是问题,我们国家的网速虽然不快,但是人民群众有耐心呀。”安夏笑了起来。

“虽然我们下一个照片的速度比新加坡慢很多。但是,我们发明了一个网络下载软件,可以同时对文件的多点数据进行下载。

你们从一个口下载,我们从五十个口下载,你们的单线下载比我们快十倍,但是最终,还是我们先下完。”

吴博士摇头:“软件应用的时候,不是只看下载速度的。”

“对,我明白,不过我公司现在已经在搭建云计算平台,预计两年内就能完成,之后还会不断完善。

两年的时间,智慧岛的分点建构,应该还没有彻底完成。等到需要应用的时候,云计算平台已经完成。到时候,算力将会是现在的几十倍,绝对足以应对。”

“云计算?”吴博士听到了一个新的名词。

安夏大大方方地拿出,她都没有确定是不是马上要动工的「云计算」项目。

这个概念性的文件,大大吸引了吴博士的注意力。

新加坡现在已经是全国计算机智能化。

但是受限于国土面积和人口面积,绝对不可能拿出一两平方公里出来,做云计算的机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