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275节(2 / 2)

加入书签

沈太福的笑容陡然一僵,快步与来人到角落里说话。

安夏只来得及瞥见他的侧脸,阴云密布,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过了一会儿,沈太福回来,脸上还挂着笑容,只不过兴致没有刚才那么高了。

第二天,几家报纸刊登出新闻:

《长城机电有意与紫金科技强强联手》?《长城机电助力紫金科技,走向世界》

《中国科技双强结合》

……

满篇报道里都是紫金科技即将与长城机电合作开发的消息。

报道里吹了长城机电,也吹了紫金科技,把安夏吹成一个极有眼光的女企业家,凡她看中的项目,无不是天上有地下无的好机会。

配图是安夏与沈太福握手,还有在会议室里说话的照片。

结尾的时候,全都在号召应该积极参与长城机电的集资,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

长城机电原先就有许多大人物做背书,约有十万人参与了集资。

许多人的想法是:这么多人都投了,肯定不是骗局。

这么多政府官员都参与了,肯定不是骗局。

报纸是国家喉舌,他们说好的,一定不是骗局。

现在又加上了紫金科技,紫金这段时间在各个领域的成果,全社会有目共睹,连紫金都觉得好。

那还不好?

安夏赶紧叫来薛露:“赶紧发新闻,说我们没有想投资,也没有合作的意向,请大家不要误读。”

“是。”

报纸上很快刊登了紫金的声明,解释并无此事,紫金没有参与长城机电的任何业务与集资。

报道刚出来的时候,还有人觉得紫金有够傻的,长城机电现在风头正劲,愿意带着你,是天大的好机会,怎么还拼命撇清关系。

长城机电的第二波舆论攻势就到了,他们也说此前媒体是误读,紫金科技虽然现在做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是跟长城机电的体量相距甚远,双方合作的话,紫金并不能给长城机电提供太多的帮助……

大意就是:紫金那么一个撮尔小公司,也想跟着我们公司混?它不配!

薛露看到新的报道之后,向安夏请示:“安总,我们还要回应吗?”

“不用管他们了,第一回 是留个证,免得他们翻船把我们给卷进去,现在再理他们,就是太给他们脸了。反正我们的业务没有交集,不用管他们。”

“是。”

没过多久,长城机电又出了一个大新闻,老板沈太福把李贵鲜给告了。

索赔一亿。

李贵鲜,人民银行行长。

安夏对薛露说:“你可以准备一下,紫金科技是怎么慧眼识破骗局的稿件了。”

第112章

安夏在与其他几个没有参与长城集资的企业家喝茶聊天的时候, 说起沈太福,所有人的看法都是:“如果他不是过于自视甚高,手法太激进,也不至于如此。”

“自以为跟官员有往来了, 自己也是官员了。呵……红顶商人胡雪岩还是被朝廷授予的官身, 结果呢。”

“跟他一起的人也是卷得太深了, 没必要, 没必要。”

聊了没几句, 他们的话题也转到官场话题上了:“对了,前几天张说帮你们在政策上拦一拦的,怎么样了?”

“还在运作呢, 你放心,到时候不会影响你们家的。”

头头脑脑们说到某些人的时候,只提姓氏, 如果姓氏非常稀罕,就会提一个圈内约定俗成的绰号,类似于「101」, 跟网络上提到「运输大队长」「落榜美术生」差不多意思。

安夏在这群四五十岁的男性企业家中间分外的扎眼,年轻的老板们不乐意与他们为伍,觉得他们老土, 安夏倒觉得听听他们曾经遇到过的事情,世间的事情道理大多是相通的, 可以引以为戒。

比如「做合同」, 「做账」,这些事情, 其实没有天衣无缝的, 一查一个准, 就看平时关系维护的怎么样。

如果关系维护到位了,还会被查,就说明上面是真的要动手了。要么赶紧找人平事,要么赶紧蹿吧。

他们的理论与几十年来的事情完全吻合。

只不过「蹿出国」这个设定在几年后就不好使了。

要是真的影响特别大,红色通缉令一发。就算是逃出去十几年也能给抓回来。

真要隐姓埋名,那过得也不舒坦,挺没意思,不少人藏了几十年也回来自首了。

跟他们在一起,安夏还学习了不少在牢里的心得体会。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板见安夏听得认真,笑着问:“你一个小姑娘,怎么也喜欢听这些?连我儿子都不乐意听,我在家一说,他就嫌烦。”

“就是因为我还年轻,所以就得多听听多向各位前辈多学学,才能避免走上弯路呀。”

有年轻女性用期盼的目光看着自己的时候,老男人少不得兴起好为人师的兴致,说得更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