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326节(2 / 2)

加入书签

技术这种东西,日新月异,他最后一次摸电脑,它还是286,眼睛一眨,就跳过了386,已经达到486,更别提软件领域的变化。

在紫金公司转了一圈下来,他觉得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又重新回到了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时候:一无所知。

安夏知道这是一种成年人的畏难心理,一看到某个事物跟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下意识就想撤退,回到舒适圈。

人之常情,很正常的。

安夏自己也是如此,就算是玩游戏,出个稍微复杂一点的解谜,失败个几次之后,不是仔细琢磨琢磨,而是打开视频网站,寻找几位有名的游戏攻略up主,亦步亦趋的跟着他们走一模一样的路线。

到后来,直接跳过「失败几次」的步骤,进入各位攻略up主妈妈的喂饭环节。

安夏一本正经地对张诚说:“你还很年轻,不能就失去了学习新事物的兴趣,将来你要是有孩子,总不能说因为从来没带过孩子,就不管他了吧?

要是你家里的条件能让你不工作也能过得很好,那我什么都不说。但是现在不是你一个人要钱,秀秀更需要钱,健康人凑合凑合就算了,怎么能委屈她呢?”

被安夏一通大忽悠,张诚被她说服了。

他主要是怕自己的能力不够,进公司之后干不了什么事,让安夏失望。

既然安夏这么反复劝,他也不好意思再坚持拒绝,便答应了。

其实安夏想要的并不是他的技术能力,而是跟铁道部各位大爷们的关系。

当初他参与开发铁路自动化的时候。在人家楼里待了整整三年,当时的张诚灿烂热情地像个小太阳,跟谁第一次见面都跟认识了几百年一样。

他的妻子秀秀也是铁道部的人,就是在那三年里,与他相识相知相爱,还为了他,打报告从首都的部里调到这里,就是爱情。

众所周知,甲方大爷有时候提的意见,根本就是为了证明「我活着,我在这个岗位上,我得证明我不是白领工资」,他们动动嘴皮子提出一个对运行结果根本就无关紧要的意见,程序员得哼哧哼哧改半天。

如果是跟甲方关系特别好的人,嘻嘻哈哈,递根烟,吃吃喝喝差不多就能通过。

不管在哪个国家,「关系」都是重要资源。

安夏现在正试图通过「关系」,搞到奔驰公司的风洞资料。

奔驰早在七十年代就建成了全尺寸汽车风洞,别的风洞都是按比例缩小。

安夏想要模拟的不仅是声学风洞,还有环境风洞。

这事源自于她对纯电车的怨念。

什么垃圾纯电车,卖的时候把数值吹上天,什么一脚踩下去,保你跑一千公里没问题,我们有实验数据的,保证不骗你!

风阻提一提,温度降一降,眼睛一眨,传说中的还能续航五百公里,肉眼可见的暴跌到一百公里。

想自驾电动车去东北过年?

什么电动车!

请注意措辞,认清自己的地位,那叫电动爹!

还不能说它那个数据是胡说八道。

所谓的一脚踩到一千公里,那是在实验室里绝对完美的温度、湿度的条件下做出来的数据。

更牛逼的是,有的厂家测试车辆有效续航时间的方式是把车架起来,让四个轮子空转,用轮子滚的圈数来计算时间。

车身一动不动,连风阻都没有了!

可是,汽车时速超过80公里的时候,有70%的能耗就是用来克服风阻的。

总不能说纯电车连上高速的资格都没有。

除了抱着对还没有出生的现代纯电车的满满怨恨之外,还有一个是对车辆辅助系统更新的期待。

无人驾驶车项目组,在汽车事业上最大的成就是提供了对有人驾驶的辅助。

安夏在小学时得知雷锋同志的死因后,就一直耿耿于怀,怎么车子就撞到杆了,怎么杆就倒了,怎么就砸到人了。

普通的倒车雷达根本就不好用,无法通过地面的状态计算出汽车会因此倾斜多少度。

倾斜的度数会撞到什么东西。

至于撞到的东西是岿然不动,还是折断倒塌,这个确实计算不出来,不过只要车不撞到,至少它一时半会儿也不会乱动。

安夏的梦想是系统能计算「车身三米之内所有物体」对车子的影响。

然后,她把这个梦想改成「车身三米之内,相对速度在0.5米左右的物体」。

如果以120公里的时速在高速公路上跑,三米之内突然蹿出一个随便什么东西,不管系统算出来或者算不出来,都不会影响最终的结局。

驾驶辅助系统,也受到环境的限制。

下雨天,能不能计算出踩下刹车后,车子多久能停。

下雪天,到什么程度需要提示更换雪胎,或是缠铁链。

在高温情况下,大概多久轮胎会出现老化,需要提示更换。

还有冬天加防冻液,夏天到了一定的温度,要提示水箱开锅……

就算是老司机,在这些事情上面都有疏漏,谁都不敢说自己没犯过错。

如果需要开远路的话,辅助系统不管对新手还是老手,都是有帮助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