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450节(2 / 2)

加入书签

有闲着无聊的学生,把整件事情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账目、合同、皮包公司的所有信息、摩托罗拉公司处理员工的通知……一系列的证据摆在眼前。

做成了易懂的简化版供人围观。

大多数人不懂芯片技术,他们懂上亿的科研经费被一个姓陈的人吞了。

还有人扒出媒体为什么集体噤声,只有一家报纸敢登。

有人独吞了钱,还手眼通天让媒体闭嘴。

这可太刺激了,讨论的内容也越来越邪门,大家的脑洞越开越大。

短短几天,陈教授已经被传成了蜥蜴人,并且是??的大长老,意图统治世界。

安夏:“太能扯了……科幻世界没你们不行。”

现在卷进去的人还不多,且此前的杨记者报道已经留了足够的面子和解释空间。

对陈教授欺骗项目经费,有关部门立案调查,比起只有学校轻描淡写的开除公职,追回经费,至少应该会有一个更合适的结局。

陈教授这边立的四十多个项,有的还在审批流程中,现在忽然之间,说没就没了,这事就很尴尬……

本来都已经写在工作计划里了,虽然到年底完不成的工作计划很多,但是这事在风口浪尖上,岂不是显得即失察,又没有备用方案。

于是,他们想起了紫金科技此前报上来的手机芯片项目。

都是芯片项目,而且就立项书来看,也挺高大上的。

目前,紫金是唯一一个有现成立项书,且拥有不错资质的单位。

“啊?项目申报成功了?哦,好的。“安夏接到通知的时候也有些惊讶,当时明明找了一堆理由,说手机芯片这个那个不切实际,不好,现在难为他们一脚油门拐了一个大弯。

行吧,反正拿到实惠了。

肉眼可见的实惠是拿到了扶持资金。

还有一层连安夏都看不见的实惠,是因为她触发了时间线的变动。

原本南总工开发的方舟一号会诞生于中芯一号之前。

方舟一号,那是实实在在能用在电脑上的东西,引起了英特尔和微软的「wintel」联盟的注意,当他们发现方舟一号真的能跑起来的时候,几乎没有一秒的犹豫,便封杀了方舟一号使用windows系统的可能性,让它无软件和系统可用,变成一颗”空芯“。

现在,中芯的骗局先出,wintel联盟也从摩托罗拉的内线那里打听到了真相。

他们现在坚信中国人根本造不出芯片,有事没事在公司内部还会拿民工磨芯片来当一个笑话说。

至于打压?

既然根本造不出来,还打压什么?

就连紫金科技的南总工带团前往德州仪器总部参观,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关注,甚至还在笑,认为这个代表团肯定是去采购的,不知这次又要把什么东西磨掉,冒充自己生产的了。

就在这里,南总工遇到了在这里工作的张工,他本是南京人,心系家国。

他热情的接待了南总工,南总工对技术一片赤诚,真诚地感慨国内与德州技术差距起码有二十年。

张工深感痛心。

就这样,德州仪器总部接待了一个考察团后,有一个研发工程师辞职了。

安夏亲自在公司门口迎接:“张工,您好,欢迎回国。”

第206章 清君侧,诛李俏!

张工愿意回国工作, 这是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他还没想好要去哪里。

南总工不仅诚实,而且还谦虚,或者说有点谦虚过度。

让张工的心里对国内光刻机的预期特别特别凄惨, 就比拿着放大镜蹲在太阳底下烧硅片稍微好那么一点点。

张工习惯到了一个地方, 就要买一份当地的报纸看看, 了解一下当地的一些信息,这个习惯让他成功避开了各种当地武装份子叛乱、抢劫横行地区……现在, 他看见了陈教授的故事。

由于陈教授已经进去了, 被捂嘴很久的媒体抢不着头条, 至少可以抢深度和广度, 其中有一篇报道,被张工看到了。

那篇报道夹带了撰写者本人的大量私货,标题是《举报中芯一号是祸还是福?》

前面引用了杨记者亲自采访、调查得来的信息, 后面对此事展开评论。

“这件事, 我对所谓的举报人和某报的同行不敢苛同。你们太着急了!

就算代码是偷来的又怎么样?

斯里兰卡偷红茶、英国偷瓷器、罗马偷蚕种, 偷先进技术怎么了?

就算陈教授失败了, 他也能对国外公司起到震撼作用, 让国外公司误以为我国已经研发并有能力制造最先进的芯片,这样我们就可以买到最先进的光刻机,根本就不用担心别人不肯卖。

举报者很明显是红眼病,我国自古以来就不缺眼红别人赚钱的人, 他们笑人无, 恨人有, 有他们在,这个社会迟早要被搞乱……”

张工不知道这份报纸就是一份不疼不痒的小报,他只知道这是一份公开发售、在机场都能买到的报纸。

在美国期间,他没少听当局对于中国新闻管制的故事。

既然能通过审查, 就说明这个论点是受到大众认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