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回1988之IT女王 第552节(2 / 2)

加入书签

安夏看着另一位光纤公司的老板。

“全球有三种主流光纤预制棒制备技术,长飞家大业大,三个技术同时研发,我和李总手中只有一种,不过……我相信要不了多久,一定能很快研发出我们自己的国产技术。

还有陶总、孙总、张总、冯总,听说你们已经把生产效率又提高了十个百分点?”

这些都是公开信息,不过有些仅发在当地行业内的内参上,他们被安夏一一说出自家公司的技术水平,先前的轻慢之色一扫而空。

“安总是想邀我们去芬兰分一杯羹?”李总问道。

安夏笑:“世界这么大,自由贸易的机会很多,未必要盯着芬兰一个小国。”

李总的嘴角扬起一抹不屑的笑容,切,就知道,说到实际利益,这个女人就开始兜圈子了。

“我直说了,如果紫金能顺利进入芬兰市场。对于欧洲人来说,他们记住的不是紫金,而是中国制造。

紫金拿出的是最顶级的质量,最好的服务,就是为将来铺路。

各位想想,现在舆论动不动就是xx省全是诈骗犯,xx省都在偷井盖,xx省全是小偷……

这种地域歧视的概念是哪里来的?就是遇到的第一个人,第n个人,组成的综合印象。

所以,希望这次各位能帮紫金度过反倾销调查的难关,让中国的光纤被欧洲人用上。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我们的销售价低于成本价,而是国内的光纤行业不够市场经济。

如果让人抓住把柄,对我们将来打反倾销官司。甚至对我国重返关贸总协定都是很不利的……”

安夏侃侃而谈,长飞老总首先被说服了,他承诺回去考虑一下,也降低一些价格,让更多的非体制内机构也用得起光纤进行信息传输,拉大市场经济的占比。

紫金的法务组出发了,陆雪也出发了。

芬兰马克能不能握在手中还是个问题,赵老的研究团队每天都在烧钱,如他预料的那样,差不多平均每天五十万人民币。

以光纤厂现在的销售利润,根本供不上,全靠紫金科技默默倒贴。

厂长牛得禄,长沙人,在老家有那么一些些关系,光纤厂刚成立的时候,他主动揽下公关长沙电信的活,希望长沙电信能在新铺设线路的时候,不用铜线,而用光纤。

在办这事之初,他信心满满,告诉很多人等着迎接三班倒的满负荷大生产吧。

结果,因为价差太大了了,电信局长看完他的报价后,眼里仿佛写着:“你看我值多少钱?卖了够吗?”

没把他打出去,完全是看在他跟自己曲里拐弯的亲戚关系的份上。

现在,牛得禄听说长沙要搞一个信息港,他的眼睛又亮了。

他觉得自己又行了。

他又摸上门去了。

长沙电信局局长听门口保安汇报:“您远方表弟的牛得禄又来了。”

他当即告知保安:“就说我不在,出差学习去了,下个月才回来。”

第270章 长沙信息港项目

局长听说牛得禄走了, 松了一口气,等到中午吃饭他都小心翼翼地再三确认牛得禄没蹲在什么地方,他才出来。

等他吃完饭, 午休结束,开始下午的工作, 下午的工作还多加了一会儿班,等天黑了, 才拎着包关灯锁门, 高高兴兴踩着自行车下班,刚骑了没多远,从巷子里的茶水摊旁忽然蹿出一人:“哎呀,三哥, 才下班啊?真辛苦。”

局长的头「嗡」的一声, 胀开了。

他皮笑肉不笑地打招呼:“哦, 得禄啊,你什么时候来的啊?”

“刚来,刚来, 有点事正好路过。”牛得禄笑嘻嘻, 就好像他早上没有来过,出现在这里就是普通路过,停下喝口茶而已。

「在外地学习」的局长也没点破,既然被当面撞上了,那也只好认命,打打太极,把他混过去就是了。

“三哥,听说你们这次要建长沙信息港?”

“嗯……”

“选我们公司啊,放眼全中国, 要是我们公司接不了这活,也没别的公司能接了。”牛得禄充满自豪。

局长心不在焉:“最好的不一定最适合,要选就要选价格合适,功能也合适的,没必要太贵。”

他的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了:别再跟我推销你们公司那贵得要命的光纤,我们用不上。

局长又说:“你不是光纤厂的吗?怎么,信息港的业务你也要管?”

牛得禄嘿嘿一笑:“哎,紫金是我家,发展靠大家嘛。”

母公司名头这么大,谁不用谁是傻瓜。

局长对他说:“我已经跟紫金业务部那边说好了,你不用操心了。”

“啊?已经说好了?”牛得禄感到迷茫,没听说啊。

“对,说好了,今天晚上小军期中考试出分,不太方便招待你,以后有机会再聚聚。”

小军的成绩非常不稳定,期中考试出分,代表着今晚家中可能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确实不符合其他人参观。

牛得禄只得随口劝两句,让局长三哥放宽心,然后心事重重地骑着自行车走了。

当晚,牛得禄就找上了业务部的人,问他信息港的连接网络,有没有可能用上他们的光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