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30章(1 / 2)

加入书签

占的地盘越多,人口就越多,大家都要吃饭啊,你占下地盘却养不活治下老百姓,那岂不自寻死路!

李自成最后是怎么灭亡的?

这货几乎占下了陕西、山西、河南全境,治下老百姓足有上千万,兵力更是达到了恐怖的百余万,但是,他却不管老百姓死活,只知道打仗,完全不顾及民生,结果,还不是如同空中楼阁一般,轰的一下就倒塌了。

如果他也如同李自成一般,只知道抢地盘,不管老百姓死活,造反靖难那就是个笑话。

这会儿,他并不是没地方种粮,东番大员那边开垦的荒地已经达到十余万亩,粮食产量也达到了数十万石,如果能将那边数百万亩荒地全部开垦出来,勉强养活数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是不成问题的。

问题就是,他没这么多人。

这会儿他手底下总共也就百来万人,而且大多集中在南阳和重庆等地,没法抽调去东番开荒。

因为这些人得造枪、造炮、造子弹、造炮弹、造船,造各式武器装备和辎重,还得种红薯、种土豆、养兔子、织布赚钱,这样十余万大军才有后勤保障,要把这些人调走,一旦开战,十余万大军很快就会乱套。

而且,他还不能打下地盘再考虑粮食问题,因为开荒种粮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刚打下地盘,把人送到东番便能保证有饭吃,没有一年时间,这些人养活自己都难。

也就是说,他最少得有上百万人一年的粮食储备,并安排好十余万大军的军需后勤,才能放开手脚去干。

要不然,就会像李自成一样,打着打着,突然间就莫名其妙的垮了。

问题,他上哪里找这么多人来种粮食,搞后勤呢?

难道,直接去抢人吗?

好像不行,直接抢人不就等于是开始造反靖难了嘛,到时候,非得整的自己手忙脚乱不可。

他还是想稳妥一点,广屯粮,缓称王。

正当他为了人口而头疼的时候,密卫突然间给他呈上来一首《劝赈歌》。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

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这是开封府附近流传的一首诗歌,好像是个名叫李信的举人为了劝土豪乡绅捐粮赈灾而作。

这小子明显有点天真了,土财主门一向都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今却要他们反过来,捐出自己的粮食去赈济灾民,谁会答应?

你以为谁人都如同我唐王一般胸怀大志啊!

不过,这小子倒是个人才,好像什么“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段子就是这小子编出来的。

李自成在这小子的帮助下可是得了不少民心,可惜,李自成就不是什么大善人,打下京城之后,他就看这小子不顺眼了,这小子还在他跟前叽叽歪歪,劝他救济灾民,他直接就命人把这小子给宰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