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6章(1 / 2)

加入书签

而杨峥固守黄河防线,隔岸观火,没有参与大战之中。

此消彼长,邓艾自然不敢肆意而为。

这也说明邓艾成长了不少。

风雪中,蒙虓的骑兵若隐若现。

见邓艾没打起来,护着枹罕城百姓撤回河关。

杨峥让杜预写了一封捷报:在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下,击退蜀军,收复枹罕!

派人快骑送入故关。

言下之意,陇右战事已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派去的亲卫很快就回返,司马孚太尉之尊,自然不会为难一小卒,还带回一封信,言此战杨峥功劳第一,当入故关,接受他司马孚的亲自封赏。

第三百零五章 赢家

司马家的封赏谁敢去?

杨峥自然是客套一番,非常贴心的推举邓艾劳苦功高。

还拍着胸脯表示,只要我杨峥在金城一天,蜀军就休想越雷池一步。

信中自然少不了分析雍凉局势,现在蜀军已退,天寒地冻,太尉大人年事已高,还是尽早回长安。

没想到司马孚又来了一封信,对杨峥称赞不已,颇有赏识之意。

话是这么说,但邓艾的咄咄逼人之势没有丝毫减弱。

杨峥退一步,邓艾就进一步,占据枹罕,有窥伺河关之意。

嘉平三年就在这种对峙中悄然而去。

司马孚的信陆陆续续传来,大致意思是安抚。

当然,这种安抚是建立在邓艾胡奋吃不下西平的基础之上。

司马孚对人心的揣摩远在兵法之上。

从西平的种种克制推测出,杨峥暂时不愿与洛阳翻脸。

而现在的洛阳,其实也不愿与西平刀兵相见。

杨峥需要时间,司马师同样需要。

如果司马师连文钦这种刺头都能容忍,远在西北边陲的杨峥,自然也可以容忍。

严格来说,姜维与邓艾都失败了,两人从八月一直死磕到十一月,蜀军伤亡在六千上下,魏军差不多也是这个数字。

但以蜀国的国力,这种伤亡付不起。

六万大军北伐,旷日持久,耗费的粮草物资,对蜀国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杨峥反而成了此战中唯一的赢家。

守住了黄河防线,没有轻易涉足大战之中。

士卒几乎没有伤亡。

虽然也耗费不少粮食,但接回枹罕城中的一万余人。

最重要的是赢得了时间。

时间,才是杨峥最急缺的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