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2 / 2)
这东西放出去,大白于天下,司马昭顾忌天下非议,或许不敢动皇帝。
但若是暗中被截留,则皇帝一定会死于非命。
第四百四十章 出使
司马昭大军在寿春停留了一个月,到了四月,才率中军返洛。
数万精锐簇拥着皇帝与太后銮驾,但皇帝曹髦却没有丝毫安全感。
到处都在谈论司马昭的赫赫军功。
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话非常巧妙的传入曹髦耳中:“大将军功盖寰宇,若不厚加赏赐,则无以定天下人心。”
到了洛阳,果然君臣不断进谏,“大将军父子三人为大魏鞠躬尽瘁,国家方有今日之盛,望陛下再封大将军为晋公、加九锡、置晋国。”
曹髦非常配合的准奏。
其实准不准奏都不重要,传国玉玺在太后郭氏手中。
朝堂上无一人反对,有人甚至委婉的提出当封司马昭为晋王。
回到宫内,曹髦直接去找郭太后商议。
“儿臣欲封大将军为晋王,不知母后意下如何?”曹髦执礼甚恭。
高平陵之前的朝堂局势,原本是郭太后坐镇朝堂,宗族勋臣曹爽与世家功臣司马懿相互制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惜曹爽率先打破平衡,囚禁郭太后于永宁宫,大权独揽。
但实际上打破了这个权力平衡的格局。
导致郭太后暗中倒向司马懿。
司马父子掌权后,都积极拉拢郭氏,与其联姻。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郭太后毕竟是曹家的太后,当年与明帝夫妻情深,明帝独宠之,曾因她赐死毛皇后。
助司马懿,是因为曹爽先将矛头对向她。
现在,司马氏一家独大,曹魏的江山若是不保,郭太后的这个太后也当到头。
曹髦天资聪颖,苦思冥想多日,为自己寻到了一个盟友。
“皇帝觉得如何?”郭太后五十出头,常年居于深宫,保养得体,气度雍容,举止优雅,岁月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的痕迹。
“大将军功劳卓著,理应封王。”曹髦认真道。
郭太后秀眉一挑,挥手让身边伺候的婢女退下,“皇帝难道就不担心这大魏的江山落于他人之手?”
曹髦笑道:“母后觉得大魏江山还在曹氏手中不成?”
一句话就让郭太后愣住了。
其实当年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前,天下人无不以为他是再世伊霍,一直以来,司马懿的确也是这样的人设。
郭太后希望司马懿推翻曹爽,辅佐曹魏,而不是取代曹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