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0章(1 / 2)

加入书签

是故,农税方面虽然有所增加,但并不多。

也就是南方一些省份减免税收的年限到了,可以正常纳税了,才让大明的农税有了些增长。

大明税收增长真正的大头,还是在工商税上!

…。随着今年一年朝廷对工商发展的刺激性政策的颁布,大明的工商发展依旧是在狂飙突进。

工商方面的税收节节攀升!

两成增长额度,无论如何也能够算是夸张了。

忽然,朱宏煜动作一滞,他看到了盐税的具体数额。

大明现在的盐税,较之明末时候肯定是有所增长的。

明末时候,一年朝廷在盐政上的岁入不过一百二十万两上下。

在大明光复之后,在朱宏煜的整顿之下,大明在盐政方面的收入是有所增长的。

现在大概一年的收入为六百多万块银元!

较之前明崇祯年间,盐政岁入翻了五倍,不算少。

但和满清那一年光盐政就两三千万两的收入比起来,肯定是没法比的。

但朱宏煜对此却还算满意!

因为,现在大明的盐价和满清的盐价,那就是一个天,一个地。

目前,大明的盐价大概在每斤十文钱左右!

会因为运输路径的远近和食盐的成色有所波动,但均价差不多就是十文左右。

注意,这个是终端的售价,而非出场价!

所以,这个价格真不算高!

而,满清的盐价却是实实在在的高到天上去了!

清朝史料记载,沿海诸府的出厂价,最高的时候,都达到了每斤十多文钱的地步。

出厂价比大明的售价还高!

真正到了销售终端的时候,具体售价在后面加个零,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以至于当时很多百姓因为盐价过高,选择“坚忍淡食”“数个月不知盐味”。

而要知道的是,清朝的时候,晒盐法早就成熟了,盐的成本价根本没有多高。

就算是将运输成本算在里面,也不该飙升到这等地步!

说白了,清朝的盐价之所以会那么夸张,无非就是满清在通过盐政敲骨吸髓,压榨百姓罢了。

所以,满清的盐政岁入才能这么夸张!

而大明能在将盐价打下来的情况下,岁入还能有六百万块银元,朱宏煜已经很满意了。

虽然如果朱宏煜不要脸一点,也能和满清一样,通过盐政每年岁入两三千万。

但是,朱宏煜宁愿派兵去外边抢,也不想在盐这种关乎百姓生计的事上搞事情。

人不吃盐,是没办法生活的!

但凡一个政权有点担当,便也不该在盐政上敲骨吸髓。

除去税收之外,便是去年一年大明的扩军情况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