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87章(1 / 2)

加入书签

也就是在老爷子活着能动动,换成别的人,哪怕朱胖胖动起这个制度,都难度非常大。

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准备,军户改籍贯的事情已经没问题了。

但朱瞻圭考虑的一下子全部改过来,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而且很容易出现乱子,他就提出了,现在拥有军户籍的人不改变,从下一代新生儿开始。

这样一来,几十年后随着老一辈的军户离去,这个未来可能会带来危害的制度,将会彻底改变消失。

改变军户制度,并非是朱瞻圭脑子一热提出来的想法,而是其中有很多考虑的。

未来的招兵制度,肯定会改成应征制度的。

如果将来军队全部都是应征入伍的,那军户的除了交税之外,就没有别的意义了。

当年老朱为了老百姓能减轻负担,把原本老百姓承担的一部分税收,加到了军户身上。

这样一来,如果将来不改变,那军户跟老百姓同样的生活,偏偏要交更多的税,肯定有很多人会不满。

朝廷以民为根本,老百姓不满意了,那肯定会出乱子。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朱瞻圭决定借助这次机会,把军户改革一起放出去,同时也宣布了兵役制度。

之所以要选择强行兵役制度,朱瞻圭是因为害怕选择募兵制没人来报名。

民间有句俗话,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当兵入伍要么飞黄腾达,要么一命呜呼,而前者少之又少,几乎大部分都是后面的命运,好一点的也落个残疾回家。

再加上朝廷以前抚恤制度不完善,很多伤残士兵回到家以后没有了依靠,不是饿死就是家庭破碎,甚至有的为了不拖累家人,选择自尽的也不在少数。

也正因为这些原因,大明的老百姓对于当兵有些抵触。

如果像后世那样选择自愿入伍,恐怕招兵处,还真招不到人

所以说,大明现在选择自愿入伍制度还是有些早,率先推出强征兵役制度,是最好的选择。

这样选择的好处,一来可以强化国民体质,二来也加强了朝廷军队预备役,三来在军队中也可以统一思想教育。

虽然不敢说,两年军旅生涯就能让这些人,死心塌地的跟着朝廷,但让他们心中对朝廷的归属感多一点,还是能做到的。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我来说两句。”

站在阶梯上的朱瞻圭,见下面吵的不可开交,眼看着几个脾气上来的老家伙,就要上演全武行,连忙站出来,拦在了两方人中间。

“太孙殿下,这事还是要多多考虑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